1月9日,《人民日报》聚焦苏州湿地野生鸟类,点赞苏州湿地保护成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良好 水域丰富

太湖畔 候鸟多

进入冬季,太湖畔成了越冬候鸟的乐园。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内,成群的小天鹅游弋在湖面上。

小天鹅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11月,小天鹅抵达苏州,在这里一直待到次年2月,主要以太湖里的苦草等水生植物为食。据苏州湿地学校调查统计,小天鹅已经连续10年来到太湖越冬,在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取水口、太湖苏州湾等地均有记录。

太湖流域国家湿地生态定位站观测人员周敏军介绍,去年在苏州已经观察到的罗纹鸭、白骨顶等大种群水鸟的数量已经超过2万只,此外,还观察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鸳鸯等。

据了解,目前在苏州记录到的野生鸟类种数已达404种。苏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湿地总面积497.96万亩,湿地保护率达60%。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湿地水域,苏州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前来栖息,全市湿地野生鸟类种数10年增加了100余种,已有15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

当前,苏州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依托太湖湖滨湿地,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国际重要湿地是依据《湿地公约》认定的、具有国际重要保护意义的湿地,是全球认可的生态保护形式。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吴中区太湖湖滨区域是以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为主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在中国东部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太湖湖滨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将是太湖地区首个国际重要湿地,是推进苏州太湖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是树立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湖泊湿地保护的典范,有利于扩大苏州在生态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4月,苏州市政府印发《苏州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经过全市上下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组认证考察评估。

印发实施《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构建湿地生态感知网络体系,开展首届全市十佳湿地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评选,创新推动国际湿地城市示范自然学校建设,策划推出“苏城议事厅”国际湿地城市专题节目、“天堂之美看湿地”全媒体新闻行动等系列宣传活动,专题出版《湿地之城·湿地之约》专著、《湿地科学与管理》苏州湿地专刊、摄影画册等,发布《苏州市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试行)》,持续实施“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项目,在提升市民群众生态福祉上持续发力,让湿地保护融入市民群众生活,凝聚全社会“关注湿地、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湿地保护,守护生态之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