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训,流传千年,那便是“修身养性,莫过心放正;悟道参禅,何如色即空。”这句至理名言一直激励着人们追求更高境界,追寻内心的宁静和满足。然而,在今天,我要向你介绍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充满神秘的寺庙——道源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古老的庙宇位于东北深山之中,它并不是一座寻常的庙宇,因为它只收女弟子,实行一日一餐,每晚仅睡4小时的苦行生活,更为特殊的是,这里禁止香客捐钱。那么,这个地方究竟有何魅力,让人们如此虔诚地前来,愿意放下一切,追求内心的满足?

01道源寺

海城道源寺,一座坐落在辽宁省深山之中的尼众寺院,以其严格的戒律和特殊的修行方式而闻名。这个寺庙的僧人全部为女性,依止于辽宁海城大悲寺修行,同样奉行禅宗沩仰宗法脉。道源寺与大悲寺一脉相承,共同守持着一项引人注目的规定——持不捉金钱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海城道源寺的僧人终身遵守着“持不捉金钱戒”,这意味着她们不摸钱,不储蓄,绝不接触金钱。这一戒律要求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摆脱对金钱的执念,专注于内心的修行。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后,这些尼众们会外出“行脚”,进行为期半个月左右的行脚修行,这是她们的另一项特殊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脚的过程中,尼众们托钵乞食,但绝不乞讨金钱。她们只接受食物的供养,不碰金钱,坚守着对金钱的禁忌。这一传统修行方式自2000年起已经有15年的历史,寺院的僧团曾走遍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践行着他们的信仰。

02修行者的坚持

02修行者的坚持

在道源寺的深山之中,有一位名叫妙融比丘尼的修行者,她的故事成为这个寺庙独特历史的起点。妙融比丘尼生于平凡的家庭,年轻时曾是一名村庄的小学老师。然而,她的内心一直渴望着超越尘世,寻求心灵的净化。有一天,她偶然听闻了佛法的启示,决心剃度出家,投身修行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融比丘尼最初来到大悲寺,但很快她发现,这个庙宇已经人满为患,僧人们生活拥挤不堪。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将男女僧人分开安置,她怀揣着坚定的信仰和使命感,决定创立一座新的庙宇。于是,道源寺在她的倡导下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创办寺庙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妙融比丘尼与少数几名支持者开始从零开始,亲手建设道源寺。他们穿着朴素的僧袍,不辞辛苦地劈柴、挑水、耕种,以自己的汗水养活了寺庙的第一口饭。这座新寺庙的建立象征着坚持和信仰,也为后来的尼众们树立了榜样。

03尼众的入寺与修行生活

03尼众的入寺与修行生活

在道源寺的兴建之初,寺庙里只有两位比丘尼和十几位居士,比丘尼的意思就是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俗称为尼姑,她们一同用心建设这个寺庙,直到2002年夏天,经过严格的考验,17名女居士剃度出家,正式加入了僧团。她们的到来,为道源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女居士中,有的曾是职场精英,有的是知识分子,但她们选择出家,是因为真切地渴望着内心的修养和解脱。她们明白,世俗的名利和繁华都是短暂的,唯有内心的平静和喜悦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她们愿意放下过去的生活,拥抱苦行僧一般的修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源寺的尼众每天早晨2点就起床,开始一天的修行。她们清晨念经、打坐、劳作,晚上则回到各自的寮房休息。尽管生活清苦,但她们内心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04禁止香客捐钱

04禁止香客捐钱

在道源寺的苦行生活中,有一条规定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持不捉金钱戒”。这一规定严禁寺庙内的尼众和香客接触金钱。无论是储备、使用现金,还是接受香客的捐赠,都是被禁止的。这一规定看似苛刻,实则寓意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规定旨在让尼众们彻底摆脱对金钱的执念和欲望,专注于修行。她们相信,金钱和物质世界的追逐只会让内心变得浑浊,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和满足。因此,禁止金钱流通成为她们修行的一部分,也让前来参拜的信众明白了金钱并非万能,内心的净化才是最终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坚守传统的方式,使道源寺成为了一座特殊而虔诚的寺庙,吸引了许多信徒前来参拜。

这些规定和修行方式使得道源寺的僧人们以其坚韧、虔诚和对内心净化的追求而闻名。她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诠释了对佛法的忠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社会生活的机会。

05每日打坐

05每日打坐

道源寺的僧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严格的修行规定,她们每天只进食一次,而且要在中午之前完成,过午不再进食。每天的睡眠时间也被严格控制在短短的4个小时,让她们能够更多地投入到禅修中。

此外,她们的日打坐时间被称为“五支香”,即禅宗术语中燃烧五支香的长度,这是她们修行的重要部分。她们穿着朴素的僧袍,不分昼夜,默默修行,放下尘世的名利和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她们的生活并非全无乐趣。在劳作之余,她们会在寺庙的角落交流佛法心得,或是欣赏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她们从未抱怨,因为她们明白,这是她们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她们追求内心净化和平静的途径。

尼众们的苦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她们也是生命的守护者。每当遇到死去的动物,它们都会停下来,为它们念经超度,用慈悲之心感化每一个生灵。而如果遇到正在办丧事的人家,她们更是会主动上前,为逝去的人免费超度。在他们的眼中,万物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慈悲和坚韧的品质使她们成为生命的守护者,也让她们的修行之路更显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