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刚刚继位时的清朝,不仅民间暗藏诸多反抗清朝的力量,就是在台面上,也有两支仍公开效忠明朝的军事力量,他们奉明朝为正统,跟清朝对抗。

康熙继位的这一年,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也是颇具转折意义的一年。同年,南明末代永历皇帝被吴三桂从缅甸抓回逼死,支持南明的能臣猛将李定国病逝。永历皇帝的驾崩,对于很多支持明朝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即便当时永历皇帝手上能亲自指挥的军队已经很少,但他仍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杆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永历皇帝遇难的消息传来,身处台湾的郑成功也得了重病,同年去世。台湾也经历了一场夺取权位的内乱,后来由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承大权。

郑经尊奉明朝宗室,仍以永历为年号,表示继承明朝大统。虽然实权在郑家手中,但遇到一些大事决议的时候,他们也会让明朝宗室在一旁观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一般军事集团不同,郑氏抬出南明的旗帜,让他们可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那些眼看无力挽回局势,但又不愿意投靠清朝的人,就选择站在郑氏一边,抱着一个渺茫的希望,期盼有朝一日可以重新恢复大明国祚。

所以,当郑经决定放弃福建沿海岛屿,决定全部撤回台湾的时候,仍有七千多人主动放弃祖辈传下的基业,一同跟随到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当时治理台湾的是陈永华。相传他还是天地会的创始人。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为台湾定下明确的发展目标,用三十年时间积蓄实力,准备跟清朝抗衡。在这段时间,他开垦荒地,鼓励耕种,种甘蔗煮糖,晒盐贩卖,跟东南亚等海外地区都有贸易往来。

在军事上,也勤修武备,操练阵法,修造战船。同时在内部也进行更多体制变革,可以让郑氏集团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康熙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军事集团,而是一个有较为完整体制的政权。康熙时年只有八年,即便天资聪颖,但也无法解决这么大的难题。不过,顺治退位前,朝廷中留下辅政大臣,宫廷中也有孝庄皇太后。

清朝对台湾郑氏的态度就是有一定的打压围堵,一面也有沟通劝降。纳兰明珠跟郑经之间还有书信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台湾明郑政权的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所以,清朝把目光放在位于湖北的“夔(kuí)东十三家 。

这支军队也是公开尊奉明朝。只不过他们没有明朝宗室可以尊奉,但用的也是明朝永历年号。跟郑氏不同,夔东十三家的人员主要来自于昔日的农民起义军。他们跟明朝之间,本来势同水火。正是因为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才导致崇祯自缢,吴三桂开关放入清军。一切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清军攻势愈加猛烈下,农民起义军开始不断加入明朝军队中。夔东十三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基本是大顺军的残部。在整个清军击败明朝的过程中,夔东十三家更像是被遗忘一般。他们在四川、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几个省份活跃,划16个营,由刘体纯主持军务,共同组织抗清。

这支军队能坚持到康熙年间,其实有很多因素决定的结果。一方面,他们的作战地点都是有效发挥地理环境的作用,依靠山势水利跟清军交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面,那些加入夔东十三家的人,大多是对清朝有极度不满的人。这些人对夔东十三家效忠度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到后期清军打入时,极少有人投降的缘故。夔东十三家的军队一面打仗,一面组织生产,巩固力量。

对于清军而言,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那些打着反抗旗帜的明朝宗室,这些人更有号召力。当他们把南明末代皇帝都逼死后,就把主要打击目标放在夔东十三家上。夔东十三家虽然打得十分顽强,但实力还是差距太大,最终苦战而亡,以牺牲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经在台湾时,也曾率兵攻打清朝,只是以失败告终。这对于明郑而言,无疑是很大的实力消耗。而且,郑氏内部也出现许多问题。郑经、陈永华去世,明朝宗室地位下降,也需要开荒养活自己。而且还出现争权问题,最后康熙二十三年被纳入大清版图中,明郑亡,留在台湾的明朝宗室皆自杀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