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品牌DITA的塞子在伴乐谈中出现次数并不多,但是分量挺重:2023年唯一一次分享就是旗舰Perpetua,直到目前PPT依旧是当下主流品牌里面单动圈的价格天花板。这个品牌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是,逼格很高,价格很贵,外观设计很是不俗。所以前阵子广州耳机展上,当DITA推出一款价格不到3K的新品Project M的时候,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在广州耳机展结束之后,才子也找品牌方将Project M短暂借来试玩了一下,今天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配置上看,Project M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目前DITA旗下唯一一款圈铁耳塞,它的出现也打破了该品牌一直以来只做动圈的固有印象,耳塞的内核是一个9.8mm口径的动圈和一枚楼氏动铁33518的组合,采用成熟的双分频架构。耳塞腔体也和先前许多自家产品不太一样,并没有采用全金属材质,而是树脂包裹独立金属腔室的做法,大幅度减少了自重,佩戴起来的舒适度非常OK,没有坠耳的感觉,顺着透明腔体里的中低频导声通道,可以隐约看见有两根导线从动圈腔室方向延伸出来,猜测楼氏动铁单元应该就在出声口滤网的后方,没记错的话一代经典K3003也是类似的单元放置位置,既顾及了低频的量感、相位,也保留了高频的通透和延伸。Project M的另一个特点是线材,这一次DITA的线材合作伙伴是卡达斯,原配耳机线采用16股高纯度无氧铜线芯编制而成,软硬粗细都OK,还采用了可换插头的设计,玩家可以在单端和平衡之间自由切换,换个角度说,Project M基本也可以不用考虑换线这个需求了,原线足够优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ITA这个品牌对于细节和审美的调性在配件上也继续体现,大家可能还记得PPT当时用上了一个空气密封的金属罐作为产品收纳,在Project M这里则是搭配了定制自德国的Tanos Systainer收纳盒,材质是轻且坚固的工程塑料,我当时在广州展看到厂家把N个这样的小盒子叠叠乐放置还挺好看,不知道最终这个盒子能不能单独售卖。另一个比较骚气的操作是配机耳塞套用了带夜光功能的 final TYPE-E 套,晚上关了灯绿莹莹的,我对这个发光功能不是很在意,但是家里喵主子好像还挺有兴趣。作为DITA旗下的入门作品,Project M友好的不仅仅是价格,也包括驱动性,32欧和107db的灵敏度无论是小尾巴还是播放器,亦或是手机直推,都可以畅快开声。我一般都是通勤路上听得比较多,因而用来搭配的是Oriolus1795或者MUB1这两个蓝牙大尾巴,也有时候会是飞傲水月雨的小尾巴。在家陪公子读书的时候,手边的DAP就随便拿来用了。Project M这个耳塞有个好处,便是它整体的音色个性不算突出,走得相对中庸的调音路线,所以在搭配上不算很挑剔,这点和DITA先前许多产品是不太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搭配MUB1说起,乾龙盛这个大尾巴也算是目前同类产品的T0级别,驱动Project M把增益调到中或者高都可以,我比较喜欢用这个组合听网易云的爵士电台,Project M这个塞子无论是听人声爵士,还是器乐类爵士都非常适合,原因是这个塞子的声底比较厚实,人声也会跟着浑厚有韧性,同时也能给予爵士乐常见的小号、萨克斯(含中低音萨克斯)、钢琴、鼓和贝斯等乐器足够的腔体共鸣,用Project M去听阿姆斯特朗、莎拉沃恩这些顶级爵士歌手,一把中气十足的肉嗓子,犹如一坛陈年花雕一般让人着迷。唯一偶尔和Project M不太合拍的爵士大咖,我觉得是凯斯贾瑞特,这位大佬的慢板作品,用这套组合听来是OK的,但是他偶尔也会客串一些另类的作品,比方说他会用爵士的韵味去演绎平均律,这个时候Project M带来的琴体共鸣就显得多余了。当然,改善的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换用有线的方式连接MUB1,这样音色会有稍许变化,整体会更清澈快速一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Project M插在海贝的R8II上听,又是一番风景,PM可以把R8II结像精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整体横向声场拉得很开阔,在这个组合下面,Project M算是一个可以听一些古典器乐的耳塞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整体的音色和前面搭配MUB1不太一样,会稍稍显得清淡一点,器乐的结像可以用一种朴素的形态展现在玩家的眼前,无论是小清新的巴洛克协奏曲,还是古典浪漫时期的四重奏,Project M的横向空间感都是足够的。这里要复现前面的一个结论,Project M这个耳塞整体声底略厚,但本身的音色个性不强,属于本文标题所说的那种“风轻云淡”,这样前端和驱动的声音特点也会直接反映到耳机身上,R8II在动态和结像上的特点,在Project M身上就能直观地体现出来。此时,如果我们把搭配改一下,做一个“看似无效”的对比。用R8II当转盘,然后有线连接MUB1,再播放同样的古典曲目,会发现音质下降得并不多,尤其是单个乐器的质感和密度,并不能体现出MUB1和R8II本身的级数差异,个中原因是搭配中已经越过了Project M本身的性能上限:它的解析力搭配MUB1基本是够的,但消化不了来自R8II提供的更多细节和微动态,毕竟这是不到3k级别的塞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试不同便携设备的搭配,也是玩家和器材不断磨合的过程,对Project M来说,纯粹从性能尽量充分发挥不浪费的角度来看,节奏音频的变奏曲V6、海贝RS2和飞傲M15S会是相对更有性价比的小伙伴。三者各有特点,Project M可以陪着V6一起大开大合爆动态,也可以走细腻人声路线与RS2儿女情长,还可以抱着M15S大腿做一个啥都能听的万金油。从这个角度说,其实Project M在DITA家族中也算是比较内敛中庸的成员,毕竟器材个性这种东西,和现实中人的个性一样,只有身价达到一定级别,彰显出来才更容易被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