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阿光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向您推荐最新内容,喜欢阿光创作内容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感谢!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之新生无比艰难,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诸多未来领导人如同神州大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中周总理便扮演了无比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的眼光中,周总理一直都以文人形象面世,可实际上周恩来早年间曾经拜过一位大侠为师傅,而这名大侠更是和霍元甲齐名。

这个人便是名震天津乃至中国的,韩慕侠。

时过境迁之后周总理和韩慕侠早已化作历史的烟云,消散在远方。但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韩慕侠究竟是何许人也?周恩来和他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初遇,师徒二人一文一武投身救国运动

上个世纪初期,新中国在内忧外患中频频爆发危难,国家命运遭受到了相当严峻的挑战。

感念家国命运堪忧,大量有志青年和革命志士投身救国运动当中,他们或凭借自身新思想去感召他人,或通过自身努力去发光发热,一段时间里中国燃起新希望。

1916年,张伯苓赶赴私立南开学校(今天津南开中学前身)担任校长,看着校园里无数新生面孔,张伯苓也不禁被这种青春和希望感染。

但是国家不但需要未来,更需要现在,为了细致培养这些年轻人,仅仅传授知识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张伯苓准备推行“强身之道”。

“国家之青年,需强身健体,方可全面实现中华之崛起。”

张伯苓大力推广下,南开学校也开始在天津当地寻访名师,一番探查之后,韩慕侠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慕侠是光绪年间生人,家中世代务农,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发迹空间,年少时期的他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农活中打磨自己的身体。

韩慕侠有一颗改变命运的心,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此终结在乡野山村里。

于是,韩慕侠在少年之时便开始习武,更是机缘巧合之下拜当时天津八大家之一的海家总教头为师。

有了名师指导,韩慕侠本就雄浑的体魄很快就得到了施展,日复一日的操练中韩慕侠对师傅传授的武术全都熟络于心。

对于一个心气甚高的武人而言,仅仅只有这样远远不够,所以韩慕侠拜别师傅后开始了自己的游历之路。

之后几年里,民国时期有数的武师都被韩慕侠拜访了个遍。

他先后又拜张占魁、李存义、应文天等九位名师为师,博众家之所长,将自己的武艺拔高到了惊人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拜师学艺的过程是在厚积,那么之后回到天津视野便是薄发。

1915年,来自日本的柔道高手东乡平三郎前往天津踢馆,想要用自己的武艺击破中国武人的尊严。

韩慕侠临危受命,在擂台上打得东乡平三郎狼狈不堪,并且在之后的武器比拼中更是连战连捷,最终以日本人当场认输为结局。

紧随其后韩慕侠同样在和俄国大力士的比拼中继续胜出,就此韩慕侠的“大侠”之名威震天津。

一年之后,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张伯苓上任南开学校校长之时,便想到把韩慕侠聘来当作武学教师。

一来能帮助学生们强身健体,二来也能向广大学子展示中华武人的精神,以此鼓舞青年一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韩慕侠成名之后是要下定决心精进自己武艺的,所以当时社会上很多权贵的邀请都被他果断拒绝。

但是当南开学校的聘书到来之后,韩慕侠却果断应允,因为他知道,国家的未来只靠武夫是不行的,必须要培养文武双全的青年一代。

而在南开,韩慕侠也遇到了后来影响他一生,乃至全中国万千百姓一生的人,周恩来。

“韩大侠!我叫周恩来,我有些问题想和您探讨......”

彼时17岁的周恩来已经是校园风云人物,他的新思想引起广泛讨论,并且在阻止学生进行进步运动的时候相当老练,目标清晰且不盲目。

这些事迹身为武学老师的韩慕侠也看在眼里,面对周恩来的拜访自然应允。

一来二去之后,韩慕侠和周恩来大有相见恨晚的心思,武夫虽然不太读书,但是有救国报国之心,文人学生尽管体魄不够强健,可依旧心存匡扶社稷之志。

就这样,一文一武师徒二人一拍即合共同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思想救国运动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慷慨解囊,大侠亦有革命之心

跟随韩慕侠学武的日子说实话有些艰苦,但是周恩来没有抱怨。

他很清楚,如果现在不能打熬体魄,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糟糕状况,同时在和韩慕侠平日的交流中,周恩来也能学到诸多道理,受益匪浅。

“恩来,且看为师这宝刀如何?”

一次练武后的二人会谈之际,韩慕侠突然向周恩来展示自己珍藏的一口宝刀。

只见韩慕侠锁紧门窗,从柜子的夹缝中拿出一口装饰极为精致的漂亮弯刀,轻轻抽出后刀光晃眼,冷冽的刀锋惊得周恩来都为之一颤。

“恩来,此刀原先是清朝亲王佩刀,只可惜他们只知道刀鞘华丽,却疏忽了刀锋之锐利啊,我希望中国之未来也能如此锋利,一切外敌都要被斩尽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展示自己的藏品宝刀,实际上却是疏解心中忧虑。

明明手中握有宝刀,却只能将其锁在柜子里,让宝刀蒙尘。

思考良久之后,韩慕侠心一横,将这口宝刀赠予了周恩来。如此举动无异于韩慕侠将自己心中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周恩来身上。

这时韩慕侠已经年近四十,而周恩来却不到二十,家国的希望就需要周恩来这样的有志青年才行。

很快,从南开结束自己的学业之后周恩来希望能够远赴海外继续深造。

作为当时民国众多新青年的首选去处,周恩来也朝着日本进发。

既然要远行,必定需要一些路费,韩慕侠听闻消息后立刻慷慨解囊,主动承担起周恩来的往返路费和生活费。

纵使周恩来多番推辞,但韩慕侠依旧坚持,二人情谊已经远超师徒,升华为了中华两代人的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周恩来从日本归来后在国内继续进行思想运动,但是他感觉到自己离真理还是有一些距离,于是决定去更远的地方,欧洲学习。

同样的,此时的韩慕侠和周恩来从五四运动中又一次坚定了救国理念,所以周恩来的欧洲之行韩慕侠同样主动出资。

这一次周恩来没有选择拒绝,因为他知道,这是来自上一代人的寄托,自己必须执行。

为了国家,为了四万万中国同胞,周恩来必须要做出点什么。

之后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漫长的电影,从欧洲返回的周恩来一路踏上了年少时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的征程。

而韩慕侠也开始了自己的救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国为民,敌寇来袭习武之人自当奋勇报国

在黑暗还未散去,黎明就在眼前之际,神州大地被动乱笼罩。

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敌寇虎视眈眈,韩慕侠心有余而力不足,纵使自己一身武艺,可是一介匹夫能做什么?

但是天命所致,命运终究还是给了韩慕侠一个机会。

这一年军阀大混战,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感慨手下军队战斗素养不高,于是想到了在天津的韩慕侠。

一番接触后,韩慕侠心中思索,奉军大本营在东北,也算是一道抵抗日本人的天然屏障,于是果断应允。

就这样,韩慕侠成为了张作霖手底下的军队教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操练多年之后,韩慕侠竟然训练出了一支千人左右的武术军队。

队伍中全体士兵人人一把环口大刀,个个体魄强健,虽然并未直接参与过很多战争,但是随着军阀势力继续分割,这支部队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宋哲元的29军。

之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了,那便是著名的“喜峰口战役”。

宋哲元率领着29军独自抵抗日军精锐部队,并且在战事胶着阶段这支大刀队奋勇杀敌,勇武之气尽显中国人民的豪情壮志。

大刀队一刀又一刀劈在日军身上,冲天血光化作煞气惊得日军四散而逃,这些日本人也害怕人间魔神一般的中国士兵。

论起白刃战,中国军队何曾畏惧过?

更何况是武术大侠亲自调教出来的特殊部队,之后“大刀队”的名号更是响彻中国。

而这群无谓的战士正是韩慕侠亲手操练创建出来的,也算是圆了自己救国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武师早年太过拼命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病根,晚年的韩慕侠身体已经比较贫弱了,远没有前半生那般硬朗。

但是毕竟习武之人一股精气神在身体里支撑,多加疗养也不算什么大碍。

对于韩慕侠来说,不能继续习武当真是一种折磨,他只好将这份心投入到子女身上。

1947年,韩慕侠没能熬过病魔,彻底告别人世。

他的儿子和女儿纷纷继承衣钵,都捡起了父亲留下的武功,儿子更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主动入伍,在战场上大放光彩。

即便人生落幕,大侠之名依旧长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岁月悄然从指间流逝,韩慕侠若是能看到新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想来定然会感慨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