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情况汇报,提出“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区、姑苏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古城文旅融合发展,千年古城频频“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过去的两会上,保护区、姑苏区提出要“打造展示人文经济学苏州实践的最美窗口”。

过去一年,保护区、姑苏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圆满召开,古城保护经验向全国推广;名保办机制高效运转,落实推动111项议题,古城54个街坊实现社区规划师队伍全覆盖,唐寅故居文化区正式开街,“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创新推出,22处古建老宅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实现活化利用,古城保护成果可观可感。多元化模式和多方力量,下出了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活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古城,“活”态传承。姑苏古城已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完成了优秀范本,古城内古建老宅的活化利用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平衡好古城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仍是难点。

船到中流浪更急。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民众需求今非昔比,古城保护社会化参与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古建老宅盘活利用的瓶颈难点尚未有效打通,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品牌优势。古城该如何在保护前提下以用促保和保育活化显得十分迫切。

而对姑苏区而言,当下各种利好因素正加快聚集,人文经济带来新机遇。新年伊始,古城关注度、影响力持续提升,加之多重政策叠加效应的逐步显现,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才能让古城保护成果更加丰硕。

机制创新,需要顶层设计理念不断创新升级。古城保育活化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制定和机制体制的构建。年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密集奔赴青岛、上海、杭州、西安等地考察学习,对标先进地区理念,开拓视野、强优补短。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明年保护区、姑苏区将围绕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区,持续做精做优“续、多、新”三篇文章,深化古城全域历史地段保护研究,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用数字孪生技术演绎姑苏古城。选择以完善机制机制为突破,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这将更有力于古城整合、撬动多方智慧理念和资源力量,让中国式现代化姑苏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活化实践,需要经济效益和保护成果有机结合。可以预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姑苏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可期、后劲十足。在保护与改造的探索之路上,保护区、姑苏区提出将在依序开展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形成一批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资源归集、修缮保护、活化运营、交易管理一体化平台,依托“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做好优质项目导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更新。从前期实践来看,坚持保护优先、以用促保,是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有效路径。如此有序推进,不仅使参与古宅保护利用的力量更加壮大,而且保护利用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将更好实现在保育活化中焕发古城更大生机活力。

人文相融,需要传统记忆与当代活力相得益彰。保护古城,为的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历史文化记忆,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古城才能“活起来”。2024年,保护区、姑苏区将积极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生态圈,推动特色酒店、精品民宿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培育消费新动能。从持续优化提升新型业态配置,培育优质新型业态品牌着手,姑苏古城江正以南文化、苏式美学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浪急中,更需奋楫争先。2024年保护区、姑苏区的目标宏伟也很朴素,目光锁定古城更美好的未来,有理由坚信,各方携手相依、实干笃行,定能共同擦亮“福气之城”金名片,续写“姑苏繁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