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肖建荣 总编辑:王光美 摄影/制作:江玉景

中文名:勐板乡

地址:云南省永德县西部

距市:266公里

距县城:40公里

总面积:213平方公里

勐板乡位于永德县西部,东与永康镇相连,南与德党镇接壤,西与镇康县的勐棒毗邻,北与小勐统镇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市266公里,距省会昆明827公里。全乡大部分的土地肥沃,资源较为丰富,产业主要以种植茶叶、核桃、甘蔗为主。

“茶云之南”茶叶基地位于普洱茶的故乡——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临沧是世人瞩目的“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临沧市有500余年的种茶制茶历史,是仅存的古树茶区之一。

茶云之南心系佤族同胞,多年以来,茶云之南创始人肖建荣先一直牵挂着佤族父老乡亲。多次实地考察,传授茶园管理经验,和佤族父老乡亲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终于能帮助他们解决茶叶销售问题,终于实现了让同胞们的茶叶增产增收。

,时长02:18

新寨岭岗,一个坐落在深山里的佤族小寨,海拔在1600米左右,由于村寨地处深山,地理环境优越,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四季阳光充裕,雨水充足,适宜茶树生长。

新寨岭岗佤族小寨,位于云南省永德县勐板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佤族寨子,隶属户丫村委会,才50户人家,168口人,特困家庭占30%左右。寨子里的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低,且很少与外界接触,相当落后。

生活在山野的佤族最初是以本能与争夺生存资源的野兽相抗衡,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他们敲响了这段木头,木头竟然发出低沉的吼声,吓跑了野兽,感恩的阿佤人对这段木头充满了敬畏和期望,认为是天神木依吉附体,拯救了危难的阿佤人,便开始仿照木头的样子制造木鼓。

佤族小寨里挂着腊肉,逢年过节的都杀猪庆祝,这是当地非常好吃的黑猪。

牛是佤族的吉祥物,祭牛头则表示对神灵的虔诚。镖牛和供奉牛头,是佤族人民祈求安居乐业、吉祥如意的传统祭祀活动。镖牛仪式既庄严又神秘,选用的牛通常都是强壮的黑色公牛(水牛),这主要跟佤族崇拜黑色有关,根据古老的习俗,祭祀用的必须是水牛头。

近年来,佤族小寨的茶备受市场欢迎,茶客品过之后,都赞不绝口,这些都离不开茶云之南和村民们的齐心努力。

深化佤族小寨茶园管理,全面禁止农药化肥进茶园,深挖茶地,人工机器相结合进行茶园除草工作,此项工作的执行率达到了100%,茶叶品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证。细心照顾的茶园,才能保证茶树的营养吸收,产出优质的纯料古树茶原料。

由于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这里的茶树平均树龄在100年左右,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进行人工除草,不喷洒一滴农药化肥。

小寨里的人们勤劳、朴素、善良,十分热情好客,无论纤细的手指还是经历沧桑的老人的手,从她们的勤劳里,采摘出的是一份收获、一份喜悦!

佤族寨子这里生态环境原始:海拔1600米以上,土壤呈红壤和黄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3.4%~5.8%,地处深山,地理环境优越,空气清新、水质良好,都是天然地下水或山泉水,方圆百里无污染,四季阳光充裕,雨水充足,适宜茶叶生长。

佤族寨子的古茶树是属于乔木型、大叶类,上百年的古茶树未经矮化的情况下,树高可达3~15米,树幅 3~5米,(较高的树基本被矮化)叶片呈椭圆形,如手掌般大小,云南的大叶种特征,叶片颜色呈黄绿、鲜绿、翠绿、墨绿,层层递进,叶面有光泽,叶质柔软肥厚。茶芽嫩绿,肥硕,内含物质丰富。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 1.5%,茶多酚30.5%,咖啡3.8%,儿茶素总量17.6%。滋味鲜爽,生津明显,茶香浓郁。

摊凉: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杀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茶叶制作采用传统佤族手工工艺:铁锅杀青、揉捻,日晒干燥,石磨压饼等,茶叶的味道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茶叶回甘好,生津快,厚度感强,是佤乡茶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