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原府,云顶山脚下有个叫杨家沟的小山村,村里有一个少年,名叫杨光照,年方十四岁,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多亏在乡邻的接济下才渐渐成长起来,可谓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杨光照以打柴为生,每天一早,他就带着斧头等工具到山上砍柴,然后挑到集镇上贩卖。

这天,杨光照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往山里奔去。当他正在汗流浃背砍柴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急忙拿起工具跑到附近一个山洞里躲雨。这个山洞不大,杨光照四下好奇地观看一番。

过了好一会,大雨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不禁有一些无聊,便拿起斧头在山洞里随意敲击了几下,没想到地下却传来空空的回响声,杨光照心想这个山洞下面或许是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杨光照开始挖起了地面。

挖了没多久,一块圆石板呈现在眼前。杨光照想看看石板下到底是什么,便使出浑身的力量掀开了这座石板,让他惊奇的是,石板下面竟然是一口深井。他站在井沿边往里面探望,深不可测。正在杨光照往井里聚精会神地观看时,谁料他一不小心,一个趔趄跌落到井里。

在跌落的过程中,他手脚并用,紧贴井壁,有了这些阻力,杨光照跌到井底时,竟安然无恙。井是枯的,他困在井底,不由又急又怕。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他突然发现井底旁还有一个山洞。

山洞里一片漆黑。杨光照尝试着走进了这个山洞,他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丝亮光,杨光照顿时喜出望外,他朝亮光的方向走了一会儿,终于走到山洞的尽头。亮光是从一扇门缝里透过来的。

杨光照打开门,顿时惊呆了,门外是另一片天地。只见树木繁茂,小河流淌,到处鸟语花香,一派祥和的世外桃源呈现在眼前。

杨光照穿过一片树林,突然看见两间茅草屋,屋前还有一个篱笆院子。他穿过院子,走进草屋门口,但见大门虚掩着。他推开门,朝屋内环顾一周,只见一个老者正在床上呼呼大睡。杨光照没有惊动老者,就从屋里退了出来,并关上了门。

他坐在院中一个石凳上,肚子开始咕咕直叫。杨光照心想等老者醒来后,向他讨一些吃的。可是过了好一会儿,老者仍在大睡,杨光照不由着急起来,此时他已是饿得有气无力,他本想进去找点吃的,又唯恐有失唐突。

就这样,又过了好久,眼看太阳已经落山,杨光照饥饿得两眼直冒金星,两腿不断打颤,但老者依然鼾声雷动,似乎没有睡醒的意思。就在他咬紧牙关、苦熬的时候,突然他两腿一软,栽倒在地,昏迷过去。

等杨光照醒来的时候,已是次日清晨。他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老者正在烧火做饭。杨光照起身下床,只感到浑身无力,就在他差点一头栽倒的时候,老者一个箭步窜了过来,扶住了他,并把他放躺到床上。

“你先不要起来,等喝过米汤,恢复身子后再下床。”说罢,老者又忙去做饭。

“老人家,我昨日饿晕倒地后啥都不知道了,多谢您出手相救。”此时杨光照已看清了老者的面容,只见老者一头银发,白白的胡须,精神抖擞,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老者没有回头答话,只顾忙着烧火做饭。

不大一会儿,老者从锅里舀出一碗粘稠的米粥,端到杨光照面前,说道:“孩子,赶紧趁热喝吧,喝完后身体就有力了。”

杨光照满怀感激地从老者手中接过碗,轻轻吹了几口,三下五除二就喝个精光。老者又给他盛了一碗,杨光照很快又喝完了,就这样,他一连喝下三碗,终于饭饱,还打了一个饱嗝。杨光照不好意思地望着老者,说道:“老人家,见笑了,我实在是太饿了。”

老者没有接过话,而是问道:“你从何而来?是怎么来到这个地方的?”杨光照于是就把来此的经过说了一番。

老者喃喃自语道:“缘分呀,真是有缘啊!”随后,老者说道:“我看你这少年为人还算忠厚、知礼。你可否愿意在此陪我三年,若愿意,我保你一生荣华富贵。”

杨光照沉思片刻,心想我一个人孤苦伶仃,老者也是一个人在此深山老林,孤独无依,我何不在此陪他几年,也算是报他相救之恩了。

想到这,杨光照说道:“老人家,我愿意待在这和您度过三年,这倒不是在意那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报答您的恩情。”老者听罢,会心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杨光照和白衣老者住在一起,每天杨光照早早起床,砍柴、做饭、洗衣等样样抢着做,还时不时和老者聊外面的见闻。有了杨光照的陪伴,老者每天都是笑呵呵的。

转眼一年过去了。这天,吃罢早饭,老者对杨光照说道:“从今天起,我要传授你一套功夫,等你将来出去后,自会对你有用。”杨光照一听,自然是十分高兴,他早就想学一技傍身,毕竟砍柴也不是长计。

老者从最基础的扎马步开始,循序渐进地教授杨光照,杨光照正值青春年少,很珍惜这个机会,学习得格外卖力。每当月明星稀,夜深人静时,他便拿着老者给他的宝剑,挥剑苦练。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三年就要过去了,此时,杨光照已经出落成长为一个俊俏、壮实的青年郎,也学会了一身的武艺。

一天,杨光照做好饭,老者还没起床,他就拿起宝剑在院内练了起来。正在他练得汗流浃背的时候,老者走了出来。

“爷爷,你起来了?我给你盛饭去。”杨光照一见老者开门出来,便放下宝剑一个箭步来到老者面前。

杨光照盛了一碗饭端到老者面前。“爷爷,趁热赶紧吃吧。”“好!好!吃完饭我有事和你说。”

两人吃罢饭,老者看着杨光照,郑重其事地说道:“光照呀,你当初答应我的三年陪伴承诺做到了,我很高兴。如今你也学了一身的武艺,该是出去历练的时候了。”

“爷爷,我舍不得离开你,一点都不想走,我准备在这陪你一辈子。”

“傻孩子,我也要遵守承诺,三年期限已满,我怎么能再耽误你的青春?分别在即,我也不再瞒你,我本是天庭二十八星宿中的张月鹿,因喝酒误事,触犯天条被贬到人间思过十年,如今我已功德圆满,待要回到天庭。”杨光照听后,很为老者感到高兴。

“孩子,今日我们就要分别了,出去后,你要与人为善,积极帮助别人,福报慢慢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请爷爷放心,我定会谨遵您的教诲,多做善事。”

“你且带上宝剑,闭上眼睛,我送你最后一程。”老者依依不舍地说道。

杨光照取回宝剑,跪在老者面前磕了三个响头,便站起身来,闭上双眼。只见老者袖子轻轻一挥,杨光照随之腾空而起,两耳旁传来一阵风嗖嗖的响声。不大一会,杨光照便平稳落到地上,待他睁开双眼,发现自己竟然回到当初砍柴的地方。

杨光照兴奋地往家中赶去。一到杨家沟,他不由呆出了,只见村里一片萧条,街道上没有一个人影,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外面落着锁。杨光照心里嘀咕起来:“村里怎么没见到一个人,乡亲们都去哪了?”

杨光照不由自主地往集镇上走去,到了集镇,大街上也人员稀少,不复往日的热闹景象。杨光照感到好奇,就拦住一个路人问情况。从路人的口中,他才得知,今年一整年,家乡这一带发生了罕见的旱灾,一滴雨都未下,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几乎好几个村庄的人们都集体到他乡讨饭度日。

杨光照此时也身无分文,他不得不到了城里做了一个乞丐。白天,他沿街乞讨,夜里就住在城外一座寺庙里安身。

这天,天气骤变,天空中落着鹅毛大雪,杨光照身上衣服穿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牙关咬得格格作响。当他走到城中一条巷子时,又冷又饿,只觉得头晕眼花,两脚软绵绵的。突然,他在雪地上猛地摔了一跤,倒在一户人家门口,便不省人事。

过了好久,大雪终于停了。大门里走出来一位妙龄女子,她见门前雪地里倒着一个人,不由吃了一惊。她急忙走上前,一摸杨光照的鼻孔,发觉里面还有一丝呼吸热气,这女子便又跑开,唤来隔壁的一位邻居大娘。

她们两个人吃力地把杨光照抬到屋里,那女子给他烧了一碗姜汤,灌了下去,随后又生起一堆火来给他取暖,杨光照慢慢地开始苏醒过来。

杨光照醒来后,赶忙起身向两人道谢,那大娘站在一旁说道:“张天成的娘子孙巧巧真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善人呀。”那女子看杨光照已经能够自如行动,便转身回到厢房,在衣柜里挑了一件丈夫的破棉袄,并拿出五百文钱送给了杨光照。杨光照拜谢过孙巧巧,就起身离开回到寺庙。

过了几天,杨光照身体康复后,他又来到这条巷子行走。当他刚经过孙巧巧家门口时,忽然看见一个尖嘴猴腮的男子从她家里满脸不高兴地走出来,孙巧巧紧随其后追了出来,并唤了他两声,“哥哥!哥哥!”可那人却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这男子正是孙巧巧的哥哥,名叫孙赖毛。孙赖毛一向不务正业,嗜赌成性,把家产都当尽了,老婆也跑了。这不,他又来到孙巧巧家向妹妹借钱去赌,孙巧巧刚说了一句:“你的妹夫张天成出外三年,至今杳无音信,家中哪里还有钱?”孙赖毛听罢就赌气甩手而去。

孙赖毛一脸不高兴地离开,来到一家酒铺。他给店小二要了一壶酒,刚坐下喝了一杯,就觉得肩上有人一拍。孙赖毛回头一看,拍他的正是当地的员外李安,身后还跟了两个随从。

孙赖毛连忙起身拱手施礼。李安说道:“老弟,今日幸遇,不如咱们一起痛饮几杯?”说着他就拉着孙赖毛上了二楼,挑了一个好位置坐了下来。孙赖毛顿时受宠若惊,他知道李员外可是富甲一方的有钱人。孙赖毛激动之余,一时不知怎样才好。

李员外招呼孙赖毛坐上座,但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劝孙赖毛喝酒。孙赖毛心想:“这李员外为富不仁,一向吝啬,人称一毛不拔,他怎么突然对我大方起来,莫非我的好运来了?”但几杯酒下肚,孙赖毛便一发停不下来,直喝了个烂醉如泥,方才醉醺醺地回去。

次日,日出三竿,孙赖毛刚睡醒,准备起床,这时突然外面有人敲门。孙赖毛打开门一看,只见李员外的管家李福手提一壶好酒,正站在门前。

李福笑嘻嘻地说道:“我家员外唯恐你昨日没喝好,今日又让老奴送酒来了。”孙赖毛茂连声道谢,把管家热情迎到屋里,笑眯眯地说:“李员外此举让小人受宠若惊,不胜感激,小人无以回报,员外爷若有用小人之处,我是万死不辞。”

李福和孙赖毛寒暄了几句,便起身离开了。

这天,李员外派人把孙赖毛请到李家大院吃席,他们先喝了几杯酒,李员外中途以有事为由离席,让管家李福作陪。李员外离开不久,李福微微一笑说道:“我家员外老爷有件事要你帮忙一下。”孙赖毛已喝得满脸通红,眯着小眼睛说道:“员外爷吩咐,小人岂敢不照办,但说无妨。”

“我家员外老爷看中了令妹孙巧巧,一心要娶她做姨太太,这次便是请你来商量。”孙赖毛听罢,脑袋嗡的一下,说道:“妹妹三年前嫁给了张天成,天成虽出外三年未回,但妹妹终归是张家的人啊,这事不好办哦。”

“张天成前往从戎,生死不明,张家又没人,只剩令妹一人在家。这事全在你身上,员外爷说只要你答应,就立即给你二百两银子。”说着,李福就取出一包白花花的银子,放在孙赖毛跟前。

孙赖毛一时犹豫不决,李福眼睛咕噜噜一转说道:“你尽管放心,出了事自有员外爷担着,你只需按个手印,这沉甸甸的二百两银子就归你了。”说罢就把一张已写好的卖身文契放在孙赖毛跟前。

孙赖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顿时眼热起来,心想:“万一妹夫回来,自有李员外对付他,有了这二百两银子,我又可以潇洒一阵。”想到这,孙赖毛就毫不迟疑地在卖身文契上按了手印。

当天黄昏时,杨光照正经过那条巷子,他忽然看见一伙人抬着一顶花轿,从孙巧巧家出来,急急忙忙地离开了。杨光照心中纳闷:都快天黑了,那孙巧巧又出门干啥去了呢。一时也想不明白,杨光照便往酒铺而去。

杨光照在酒铺喝了一碗酒,暖了暖身子,便出了店铺。他刚出门口,直感觉脚下似乎有什么东西拌了他一下,他低头一看,发现是一个包袱。他捡起包袱,觉得沉甸甸的,随手一摸竟然是银子。

杨光照心想:“丢包袱的人肯定会着急回来寻找。”于是,他便坐在路旁一直等待来人。可到了半夜,也未见一个人前来认领,杨光照便带着包袱回寺庙中去了。

次日一大早,杨光照便拿着包袱来到酒铺门前等候。等店小二开门营业后,他便进去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

过了没多久,只见一个尖嘴猴腮的男子急急忙忙跑了进来,他一把拉住店小二,喘着粗气问道:“小二,我昨日下午在此饮酒,忘记把一个包袱带走,你是否见过?”

店小二一口咬定没看到,那人仍然不停地纠缠店小二。这时,杨光照站了起来,问道:“是你丢东西了吗?”那人正是孙赖毛,他见问话的是一个乞丐,便斜着眼看了杨光照一眼,丝毫不搭理。

杨光照不跟他一般见识,便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个包袱,问道:“这个包袱是否是你的?”孙赖毛一看,忙说道:“就是它!”

“小二哥,你做一回见证人,若他说得对,我便归还给他。”孙赖毛听罢,忙说出包袱里有二百两银子。

店小二打开包袱一看,果然一点不差。孙赖毛喜出望外,一把夺过包袱就要往外走。店小二忙拦住他说道:“你这人好无礼,人家拾金不昧,一分不少如数归还给你,你却连一声道谢都没有!无论如何你得给人家一点赏钱。”

孙赖毛说道:“我是一时兴奋过头,忘记道谢了。”

说罢,孙赖毛拿出一两银子做出要给杨光照的样子,可他拿在手里,颠来颠去,就是舍不得给出。忽然,他眼珠子一转,心生一计,说道:“喂!你这个乞丐,这不对呀,我这包袱里分明是二百零五两银子,你怎么能昧下五两银子呢?”

不待杨光照开口,店小二就开口骂道:“好你个赖子,不感谢人家倒罢了,你竟敢还讹诈人家,走!我们去见知县老爷去。”说罢,店小二一把拉住孙赖毛径直往县衙而去。

孙赖毛一时骑虎难下,他和店小二互相拉扯,扭在一起。店小二硬把他拽到县衙,杨光照也跟着来到县衙。一番击鼓后,知县升堂,问明情由后,知县对孙赖毛说道:“这包袱里的二百两银子显然不是你的,你赶紧去寻找你那二百零五两去吧。”孙赖毛一听急忙辩解:“小人丢失的确实是这二百两,只是我不愿给他赏钱。”

知县听罢,问道:“既是你的,这么多银子,你是从何而来?如实召来。”孙赖毛无奈只好说出是卖妹妹孙巧巧获得的银子。杨光照闻听后,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原来那天李员外用花轿抢抬走孙巧巧,竟然是孙赖毛把妹妹卖给他了。”

知县随后判孙赖毛存心讹诈,重打四十大板,二百两银子充公。孙赖毛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捂着被打肿的屁股,一瘸一拐地走出大堂。

杨光照走出衙门,想到自己的恩人孙巧巧被李员外抢走,便直奔李员外家。到了李家门前,杨光照围绕着李家大院围墙一边行走,一边琢磨着如何搭救孙巧巧。

等到天黑后,杨光照走到李家大院一个墙角,看四下无人,一跃而起上了院墙,随后跳到屋顶向下观看。就在他为难、搞不清孙巧巧究竟在哪个屋子里时,突然看见一个胖婆子提着一个灯笼走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大腹便便的男子。

只听到那男子粗声粗气地说道:“看你们这帮没用的蠢材,连一个弱女子都搞不定,看老爷我亲自对付她,不怕她不从。”

杨光照听后,便猜测到这个男子应该是李员外,他从房上轻轻跳落到地上,就在他们后面不远处跟着。不大一会,他们二人来到后院一座有灯光的房子跟前,走了进去。杨光照快步来到窗前。

他轻轻舔一舔手指,将窗户纸浸一个小洞,向里窥视,只见一个女子满面泪痕站在那里。他仔细一看,正是孙巧巧。进来的男子已年过半百,满脸横肉,那男子嬉皮笑脸说道:“小娘子,老爷我看上你了,只要你肯做我的姨太太,保你吃香喝辣,恣意快活…”

孙巧巧不待李员外说完,就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恶棍,肆意闯到民宅强抢民女,难道你就不怕王法吗?”李员外顿时恼羞成怒,说道:“放肆!老爷我是花了二百两白花花的银子把你买回来的,有文契凭证,我有什么好怕的。”说着就要霸王硬上弓。

杨光照眼看孙巧巧就要受辱,不由心生一计,他急忙奔向前院柴房里,放起火来。李员外正在撕扯孙巧巧的衣服,忽听外面有人高声呼喊救火。他急忙放开孙巧巧,朝屋外面奔去,胖婆子也急忙跟了出去。

杨光照见他们从屋内跑了出来,就趁机溜进屋内。只见孙巧巧披头散发,外衣已被脱尽,正蹲在地上啜泣。杨光照忙上前说道:“恩人,我特地前来搭救你,快快跟我走!”说着,他急忙找了一件外衣披在孙巧巧身上,背起她便走出屋内。

此时,李员外和管家、家丁们正忙着救火,浑然不知杨光照已背着孙巧巧逃出李家大院。

柴房火扑灭后,李员外正责骂管家、家丁们无用,这时胖婆子慌慌张张跑了过来,说道:“老爷,大事不好了,那女子不见了!”李员外一听,更加恼怒,斥责管家、家丁赶快去寻找。他们四处寻了一遍,折腾了大半夜,连个人影也没见到。

再说杨光照背着孙巧巧回到家里。孙巧巧哭道:“待在家里,明日他们肯定还会寻来,这可如何是好?我那丈夫张天成三年前去雁门关投奔军中亲戚李将军,至今音信皆无,家中没有一个依靠,一个弱女子真是难呀?”

杨光照见孙巧巧哭得梨花带雨,不由心中怜惜起来,说道:“不如你暂且先住到邻居大娘家中,躲避一阵,我明日就替你去寻找张大哥,你看如何?”

孙巧巧一时也没好的办法,便点头答应,说道:“多谢小哥热心相助,小女子没齿不忘。”当夜,杨光照便把孙巧巧安排到邻居大娘家中,大娘也是一个人居住,自是欣然同意。

次日一大早,杨光照便前往雁门关去寻找张天成。杨光照一路上通过沿街乞讨,晓行夜宿,吃尽了苦头。这日他来到代州地界,离雁门关已是不远,杨光照正在大路上行走时,忽见迎面走来一批逃难的人群。

杨光照忙上前向他们打听,才知道是北方游牧民族瓦剌首领亲率大兵侵犯边境,攻陷雁门关,他们就是雁门关一带逃难的百姓。

杨光照继续前行,这日他来到一个山谷内,只见前面尽是兵营,无法通行。他便绕到背后山中小路上行走。正在小道上艰难行走时,杨光照忽然看到前面人腾马叫。他迅速拿出宝剑,躲在路旁草丛中观看究竟。

只见几员骁骑簇拥着一员将军落荒而走,后面一群番兵模样的人马紧追。眼看就要追上,杨光照心想:“番兵侵扰边境,追我朝人马,我不如助他们一把。”

原来,这群番兵在番兵主将的带领下,正追赶镇守雁门关的于将军。番将只顾得意地追赶他们,不料,草丛里窜出一人,挥动宝剑,接连砍伤两员番将。番兵主将见杨光照非常骁勇,剑法出神入化,唯恐中了埋伏,不由调转马头往回逃去。

杨光照收起宝剑,并没有去追赶。这时,那位将军带着几员骁骑又转头回来,朝杨光照而来。杨光照迎上前,双方通了姓名,问明情由,才知道这员将军是镇守雁门关的主将于将军,他们出营巡查地形,被番兵发现追赶。

于将军感谢杨光照助他们摆脱番兵,并邀请他到大营一叙。

杨光照跟随他们来到大营,于将军设宴款待他,众位将军也一并相陪。席间,于将军问起杨光照何以来到此地,杨光照便把替孙巧巧来雁门关寻夫张天成的事情讲了一番。

于将军听罢,哈哈大笑:“真是巧遇呀,那张天成便是我的表弟,他正在另一个关口镇守。”说罢,于将军便派人去把张天成叫来。

原来,三年前,张天成辞别新婚妻子孙巧巧,来到雁门关投奔表哥于将军建功立业。因瓦剌不时骚扰侵犯边境,于将军急需用人,便留他在帐下听用。张天成随军三年,忙于应敌,以致家书中断。

不到半日,张天成来到帐中,于将军向他说起缘由,张天成忙向杨光照施礼道:“杨兄弟义举令人钦佩,多谢你搭救我的妻子,只待夺过雁门关后,我便回去接她团聚。”

于将军见杨光照气度不凡,剑法精妙,对他甚是喜爱。当晚,于将军留他促膝长谈,交谈中,于将军不时露出忧愁的表情。叹气道:“敌寇占据我雁门关险隘,直逼太原府。我本想速战速决,以安民心,可惜番兵据险,我们一时难以攻破夺取。”

杨光照听罢,说道:“我来时见那雁门关山道崎岖,若正面夺取恐比较难,我愿潜入番营背后,见机行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于将军听罢,喜出望外,两人于是又详细商议了一番。

次日升帐,于将军调兵遣将,吩咐众将按计行事。当日深夜,杨光照和张天成带领十名精兵,偷偷摸到雁门关脚下。杨光照使出轻功绝学率先攀着石岩爬了上去。他丢下绳索下来,张天成和其他十人鱼贯而上。

守城的番兵还没察觉就被杨光照等人手起刀落,结果性命。他们潜入后营门,这营房里都是囤积的粮草。

杨光照等人四处点火,大声呐喊,犹如山中猛虎,在火光中见人就砍。番兵睡梦中惊醒,吓得如鼠乱窜。

后营番兵一哄向雁门关上乱跑,关上守兵误以为是于将军夺了山头攻打下来,顿时乱作一团。杨光照等人在乱兵中混到关上,摸到城门,突然,城门上放了几支冷箭,一支正中张天成的前胸,张天成随之倒地。

杨光照见张天成中箭倒地,一个箭步冲到跟前,扶起张天成,便要把他背走。张天成痛苦地说道:“兄弟,我不行了,我只有一个牵挂,就是我那可怜的娘子,我拜托你今后替我照顾她,我先谢谢你了。”不待杨光照回话,张天成便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杨光照大吼一声,一跃而起,冲上城门,杀死守门的番兵们,大开城门,于将军率领兵马一拥而入。

番兵主将见军中秩序已乱,无法收拾,便令番兵急忙弃关逃走。等番兵队伍一到,早已埋伏下的将士们,冲杀出来。番兵主将见来势凶猛,忙冲出重围率领兵马往北部逃去。

于将军收复了雁门关,虏获无数战马。于将军痛惜表弟不幸牺牲之余,想到这次能够大获全胜,杨光照应居头功,便上奏保举他在朝中做兵部员外郎,朝廷欣然同意。

杨光照回到县城,给了邻居大娘一笔钱财,从她家接走孙巧巧,便奔赴京师上任,从此,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