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能不能吃饱肚子都是一个国家能否安稳的基石。

从古至今,守住粮食安全的红线是每一个贤明领导人首先要考虑的第一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印度却是一个异类。

印度与我国人口数量相近,大约都在14亿左右,但我国年年都要大量进口粮食,而印度却是粮食出口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因为印度粮食产量充足,但实际上印度的年均产粮量还不到我国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摸不到头脑的是,印度头上还顶着重度饥饿的帽子,大约有三百多万的儿童处在营养不良的状态。

那么为何印度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低价大量出售粮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条件优渥的产粮大国

印度在农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从地形地势上来看,印度平原多、丘陵少,耕地面积大约有1.41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印度地形丰富,高原、山地的面积也不小。

因此印度种植结构多元,不仅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也十分丰富。

从气候上来说,印度所处纬度较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降水集中在6月到9月,但印度一年可以种植两到三季作物。

从劳动力上来看,印度是人口大国,且阶级分化严重,从事农业的人数极多。

基于上述几个原因,印度的粮食产量丰富,为粮食出口打好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粮食出口背后的问题

近年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冲突不断。

而这两个国家于是粮食出口大国,他们之间的纷争导致很多原本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粮食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安全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借此机会,大量增加粮食出口数量,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大国。

这一举措一方面提高了国家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自身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时印度农业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印度无法摘掉“重度贫困“的帽子。

印度属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导致印度农业产量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国内存在着化肥短缺的问题,而印度农业又高度依赖化肥,供需不足影响农业发展。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印度阶级分化严重,农民基本属于最底层,饱受剥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姓制度下的农民阶级

印度曾在宣布独立后进行过土地改革,但由于种姓制度、政府改革力度不足等诸多复杂的原因,印度的改革并不彻底,地主仍然存在且占据着大量的土地。

时至今日,地主手里仍然攥着大量土地所有权,更可悲的是,印度政府是最大的“地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手中没有地,不会别的技能的农民只能选择向地主租地。

但高额的租金占据了农民收入的绝大多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迫于维持生计和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必需品的需要,农民只能向地主借贷,而后陷入到无尽的交租金、借贷、还贷的恶性循环中,成为地主财富累积的镰刀下的“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了粮食但没钱,自己家人只能挨饿受冻“,这样的图景几乎在每一个印度农民家庭中上演。

除了地主的压迫之外,农民还要向政府征收粮食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粮食种植是一个投入时间长且抗风险能力较差的行业,向农民们征收高额的粮食税,无异于雪上加霜。

更可怕的是,一些地方的政府明令禁止当地农民修建粮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粮仓便没有储存粮食的地方,这意味农民一旦将粮食收割完毕,就要迅速卖掉。

不然的话要么粮食烂掉,要么受到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粮食就是印度政府低价出口的粮食。

在重重剥削和压迫之下,农民身为粮食的生产者却享受不到生产带来的红利,甚至每日挣扎在营养不良和饿死的苦难中,只一句“酒肉朱门臭,路有冻死骨“可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粮食出口大国,一边是无数国民处在饥饿的深渊中,这样鲜明的对比出现在一个国家里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