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被晋惠公戏弄的忍无可忍,于是亲率大军攻打晋国,这是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史称韩原之战。然而,整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却充满了戏剧性与另一种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惠公本名姬夷吾,晋献公之子,在太子申生遭骊姬陷害时受牵连,逃到梁国避难。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刀光剑影,大夫里克杀掉晋献公的两个儿子奚齐与卓子,迎立夷吾继位。

夷吾得到邀请后不敢回晋国,怕中了里克的圈套,但又非常想成为国君,于是想出一办法,让秦穆公派兵相助,并开出了两个诱人的条件:一是晋国不再参与河西之地的争夺,二是将崤函通道让给秦国

既然有大利可图,秦穆公爽快答应,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夷吾继承君位后却对曾经的许诺只字不提。不仅如此,夷吾一面加紧了向河西渗透,一面加强对崤函通道的守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穆公是晋惠公的恩人,晋惠公却出尔反尔。秦穆公气得不轻,但知道打不过晋国,只好吃下这个哑巴亏。后来,晋国的大夫丕郑前来游说秦穆公,说他可以充当内应,助秦穆公除掉晋惠公,然后拥立重耳为国君。

重耳是夷吾的哥哥,申生被陷害时与夷吾一起出逃,他逃到了翟国。丕郑就是重耳的支持者,他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拿秦穆公当枪使。秦穆公虽然恨夷吾,但也不能做打自己脸的事情,毕竟夷吾是自己拥立的,而且支持重耳也不见得真能捞到好处,所以便拒绝了丕郑的建议。

丕郑回到晋国后,联络秦穆公的消息泄露了出去,晋惠公一怒之下将丕郑杀掉,丕郑的儿子丕豹趁机逃到了秦国。丕豹是一员武将,非常有才干,秦穆公求之不得,立刻重用。当时,秦国已经有了百里视、蹇术、蹇丙三位将领,但三人的水平与丕豹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于秦穆公来说,丕豹的加入令他底气增加不少,时机成熟可与晋国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夷吾继位五年后,秦穆公攻打晋国,起因是夷吾又一次戏弄了秦穆公。公元前647年,晋国出现大饥荒,晋惠公派人到秦国借粮。秦穆公召大臣商议,丕豹主张正好对晋国用兵,生擒夷吾,顺便为父亲报仇。百里奚、内史廖、蹇叔则主张借粮,因为这样可以拉拢晋国百姓,有利于将来秦国对晋国的作战。

最终,秦穆公决定抛弃前嫌,借粮给晋国,于是出现了好几千辆运粮车驶向晋国的壮观场面。可是第二年秦国饥荒向晋国借粮时,晋惠公一粒粮都不借。这下秦穆公彻底火了,立刻决定亲征晋国。丕豹是晋国人,了解晋国军队,熟悉中原战法,秦穆公让他做了主帅。

晋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以逸待劳,但是没人应战。原因就是晋国大夫们觉得无利可图,都不愿意出力。晋国的权力比较分散,与楚国的情形差不多,分别掌握在几个宗室大夫手里,显然向外扩张,攻城掠地能分到一杯羹时大家都很踊跃,与秦国这样找上门来打捞不到任何好处时,他们一致消极应付。何况他们也清楚,秦国就是来出口气,也不打算也没能力占领晋国的土地,所以建议晋惠公舍一两座城池将秦国打发走人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创韩原之战:秦国与晋国第一次战争,预示了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出现

2024-01-15 12:25

发布于:天津市

晋惠公本名姬夷吾,晋献公之子,在太子申生遭骊姬陷害时受牵连,逃到梁国避难。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刀光剑影,大夫里克杀掉晋献公的两个儿子奚齐与卓子,迎立夷吾继位。秦穆公是晋惠公的恩人,晋惠公却出尔反尔。秦穆公气得不轻,但知道打不过晋国,只好吃下这个哑巴亏。后来,晋国的大夫丕郑前来游说秦穆公,说他可以充当内应,助秦穆公除掉晋惠公,然后拥立重耳为国君。夷吾继位五年后,秦穆公攻打晋国,起因是夷吾又一次戏弄了秦穆公。公元前647年,晋国出现大饥荒,晋惠公派人到秦国借粮。秦穆公召大臣商议,丕豹主张正好对晋国用兵,生擒夷吾,顺便为父亲报仇。百里奚、内史廖、蹇叔则主张借粮,因为这样可以拉拢晋国百姓,有利于将来秦国对晋国的作战。晋惠公性格硬气,不愿意妥协,坚持迎战,一帮大夫也不再反对,但也不出兵,因为秦国来攻的不是他们的封地,于是一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其中必然有倒霉者,这个人就是大夫韩简。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被晋惠公戏弄的忍无可忍,于是亲率大军攻打晋国,这是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史称韩原之战。然而,整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却充满了戏剧性与另一种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夷吾得到邀请后不敢回晋国,怕中了里克的圈套,但又非常想成为国君,于是想出一办法,让秦穆公派兵相助,并开出了两个诱人的条件:一是晋国不再参与河西之地的争夺,二是将崤函通道让给秦国。

既然有大利可图,秦穆公爽快答应,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夷吾继承君位后却对曾经的许诺只字不提。不仅如此,夷吾一面加紧了向河西渗透,一面加强对崤函通道的守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耳是夷吾的哥哥,申生被陷害时与夷吾一起出逃,他逃到了翟国。丕郑就是重耳的支持者,他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拿秦穆公当枪使。秦穆公虽然恨夷吾,但也不能做打自己脸的事情,毕竟夷吾是自己拥立的,而且支持重耳也不见得真能捞到好处,所以便拒绝了丕郑的建议。

丕郑回到晋国后,联络秦穆公的消息泄露了出去,晋惠公一怒之下将丕郑杀掉,丕郑的儿子丕豹趁机逃到了秦国。丕豹是一员武将,非常有才干,秦穆公求之不得,立刻重用。当时,秦国已经有了百里视、蹇术、蹇丙三位将领,但三人的水平与丕豹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于秦穆公来说,丕豹的加入令他底气增加不少,时机成熟可与晋国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秦穆公决定抛弃前嫌,借粮给晋国,于是出现了好几千辆运粮车驶向晋国的壮观场面。可是第二年秦国饥荒向晋国借粮时,晋惠公一粒粮都不借。这下秦穆公彻底火了,立刻决定亲征晋国。丕豹是晋国人,了解晋国军队,熟悉中原战法,秦穆公让他做了主帅。

晋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以逸待劳,但是没人应战。原因就是晋国大夫们觉得无利可图,都不愿意出力。晋国的权力比较分散,与楚国的情形差不多,分别掌握在几个宗室大夫手里,显然向外扩张,攻城掠地能分到一杯羹时大家都很踊跃,与秦国这样找上门来打捞不到任何好处时,他们一致消极应付。何况他们也清楚,秦国就是来出口气,也不打算也没能力占领晋国的土地,所以建议晋惠公舍一两座城池将秦国打发走人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简是“三家分晋”中韩国的先祖,此次秦国攻打的目标正属于他的领地,所以做为东道主他只好硬着头皮应战,于是称韩原之战。但从韩简内心来说,他并不想通过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也是让晋惠帝用一两座城池将秦国糊弄走,这样避免了他领地的生灵涂炭。但晋惠帝执意要打,韩简再推辞就说不下去了,毕竟晋惠帝不光维护晋国尊严,更重要的是为韩简守护地盘。

双方很快开打,秦穆公落了下风,被晋军包围,有被擒的危险。正在这紧急关头,一支300人的赶死队冲入晋军军阵,将晋军打得四散溃败,还生擒了晋惠公。原来这三百人是岐山中的村民,有一年秦穆公在岐山打猎,这些人将他的马杀了吃肉。秦穆公非但没有惩罚他们,还赐了美酒给他们,他们感激涕零,这次见秦穆公有难,所以前来报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惠公成了俘虏,大夫们反应平淡,只有他的两个心腹郤芮和吕省在想办法营救。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除了大夫们各怀鬼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晋国内部在拥戴继承人方面派别林立。有些人拥戴太子申生;有人拥戴公子重耳;还有人拥戴骊姬与她妹妹的儿子奚齐与卓子;尽管受拥戴当中只有重耳健在,但几个派别之间一直存在着很深的间隙。

总之,韩原之战可以预见晋国的未来,一是晋惠公之后君位的变数,二是“三家分晋”是必然。晋惠公去世后,儿子晋怀公姬圉的君位被重耳夺走。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春秋结束,战国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原之战也折射出了秦国的现状。虽然之后晋惠公把姬圉送到秦国做人质,但晋国在秦国身上揩油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此后,秦国与晋国结秦晋之好,两国联军经常征讨第三国,但得好处的事儿却轮不到秦国,于是也有人形容这个局面是,秦国娶媳妇,晋国入洞房。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秦国实力不如晋国,二是晋国与生俱来的姬姓宗室优越感,看不起穷小子起家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