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汉,星光灿烂,踏巴人遗址,观梦回巴国,听薅草锣鼓,一梦千年,巴国文明熠熠生辉。

旅游宣汉,风光旖旎,登罗盘绝顶,赏巴山之月,游洋烈水乡,满目胜景,宣汉大地欣欣向荣。

2023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3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2.4%……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彰显了宣汉文旅产业的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近年来,宣汉县紧紧围绕加速建成“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国巴文化高地”目标,持续深入实施“文旅靓县”战略,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产业发展、文旅品牌创建等方面实现稳步提升,奋力打造‘双区引领、全域带动’文旅胜地”,为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贡献文旅力量。

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

打造“新高地”

激活文化发展“活力”

轻拂尘封泥土,唤醒沉睡文明,伴随着罗家坝遗址3500余件珍贵文物的出土,一段尘封千年的巴国历史跃然眼前。近日,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首批馆藏文物定级揭晓,9件国家一级文物见证巴国春秋。

“非常震撼!这次鉴定的罗家坝遗址出土的这一批文物,铸造工艺精美、技术精湛,比较全面地呈现了东周时期的巴文化,对研究巴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是研究巴文化及其与蜀、楚、秦文化关系的鲜活资料!”前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四川省文化考古研究所(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长胡昌钰兴奋地说。

近年来,宣汉县依托丰富的巴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巴文化挖掘传承活动,持续放大中国巴文化之乡品牌效应,抓好巴文化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不断提升宣汉文化“软实力”,奋力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被誉为“中国巴文化之乡”。建成了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精心打造全国首台沉浸式大型巴文化史诗剧《梦回巴国》,《土家隔山鼓》荣获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优秀作品”,成功举办了“寻巴觅賨——川渝地区巴文化研究论坛”、第九届“土家余门拳展演”、第十三届“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赛歌会”,开展“文艺轻骑村村行”120场次、“书香宣汉 全民阅读”线上线下系列活动80余场、“红色文物流动展”30余场。

构建“新格局”

绘就全域旅游“蓝图”

巴山大峡谷状元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山大峡谷状元楼

玲珑剔透的冰瀑,银装素裹的山峰,熊熊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的游客……元旦期间,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迎来新一波“旅游热”,接待人次达到5.764万人次,综合收入实现3770.23万元,迎来了新年“开门红”。

“旅游业均衡发展、全域发展,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得益于巴山大峡谷景区、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引领带动,我县已形成东龙头、西休闲、南康养、北体验、中观光的‘一区四圈’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宣汉县文体旅局局长吴熠说。

翻开宣汉全域旅游规划图,发展规划脉络分明、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旅游线路四通八达……近年来,宣汉县用心打造旅游“金字招牌”,做实“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大品牌,不断做好“旅游+”文章,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胜势,开发的康养游、雪景游、红色游、民宿游等产品多头并进,形成 “一区多点”的全域文化旅游新格局。巴山大峡谷5A创建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价,花仙谷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马渡关镇石林社区成功创建为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洋烈社区创建为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马渡关石林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宣汉上榜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和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过上“新生活”

唱响文旅融合“华章”

“自从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馆以来,我们当地的人气越来越旺了,不少村民都坐起了小生意。”村民黄小凤笑着告诉记者,“平时我还在博物馆的休闲区兼职卖咖啡、奶茶等,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每到周末,我们的包房都会被提前订完,现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坐落在宣汉县毛坝镇天坪村的山顶木屋民宿独具特色,老板胡志强说,月亮坪景区建设打开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创业渠道,村民们积极地开发农家乐、民宿、餐饮等自营产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开发一处景区,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在宣汉,一批批风格各异、相得益彰的旅游景点正在快速崛起,描绘出了一幅幅“推窗见绿、推门见景”的美丽画卷,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

如今,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已发展民宿90余家,床位1000多张,人均年增收近1.5万元;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让102个贫困村、9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奔康,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就近解决6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通讯员:张平 符艳 卢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