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侯争霸,合纵连横是当时的主旋律,因此催生了一种特别的阶层士,他们游走于各国之间,讲究士为知已者死,凭借自身才能获取地位。士的阶层来源有些复杂,有的是破落贵族,有的是平民,虽然良莠不齐,但作为春秋战国中最活跃的政治力量,招揽他们对于贵族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来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显得贤明,二来可以解决一些不方便的事,其中以四大公子最为出名,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的主人公毛遂,就出自于平原君赵胜的门下,但平原君的三千门客可不是开玩笑的,其中确实有不少的贤才,以至于毛遂到了平原君门下三年都默默无闻,甚至还因为个子矮,经常被人嘲笑,但他好像不以为意的样子,每天吃好喝好,该干嘛干嘛?

时势造人

考虑到这次只是出使,赵胜便准备携带二十人前往,但正所谓七两放在半斤上,只差一点,他也遇到了这个难题,筛选了几次,标准一降再降,也只是凑够了十九个外交人才,就在这时,突然有人说道,那就算我一个吧。

锥出囊中

::早上听到门下有人说话,急忙看去,却发现对此人没有什么印象,不由得大失所望,但出于颜面,便问毛遂,先生在我门下多久了?听毛遂回答到三年,不由得更加无语,说到我听说一个人的才能,就如放在口袋里的锥子,自然而然就会露出来。没想到毛遂很平静的说,这是因为你没有把锥子放进口袋里,如果早放进去的话,不光锥子尖,锥子也出来了,田文因此非常惊奇,决定带她一起前往。

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楚国后,楚王只让平原君一人上朝,众人只好在阶下等候,没想到自晨至午,由于楚王的犹豫,合众之策始终未能成功,毛遂看着无措的众人,便按剑拾阶而上,进入朝堂面对楚王的厉喝,一方面分析楚国受秦国之辱,一方面又说当年合纵,让秦国不敢东出之时,一方面又分析现在合纵之利,楚王终于被说动了,邯郸之围遂解,时人评价, : 橹樯空大随人转,称锤虽小压千斤。 利锥不与囊中处,文武纷纷十九人。这也成了现代很多人找工作和升职加薪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时间转眼来到了公元前258年,此时的赵国刚刚和秦国经历了长平之战,元气大伤,秦国趁机兵围邯郸,准备一举灭赵。眼看灭国危机以来,赵国上下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开始寻求外援,准备向楚国求救,这个任务不出所料的落在了当时名气极大的平原君赵胜身上,赵胜虽然感觉机会不大,毕竟两国刚闹矛盾不久,但也不敢推脱,便急忙着急门下客卿商量对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毛遂绝对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因为这次出名,被有心人赵王委派为统帅,去和燕国作战,并最终兵败身死,那如果再给毛之遂一次机会,他还会去吗?我想是一定的,大丈夫生于乱世,当着三尺长剑,以升天子之阶。至于军事不懂,可以请人,可以学吗?总能想到办法了,但机会失去了一次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