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如何避免落入情绪陷阱?

最近,“奔驰车主怒砸奇瑞车引擎盖”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原本是一起普通的加塞纠纷,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社会大新闻。从网友对徐老太一家人一边倒的支持,到对奔驰车主的网暴、对河北的地域黑,再到对徐老太一家的质疑和谩骂,真相反转了一遍又一遍,只看得人目瞪口呆。无数网友和媒体卷入其中,无形中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

而整个事件的戏剧性,更让我们见识了人心叵测和众生百态。

后真相时代(Post-Truth),反转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情绪的推波助澜,真相又将怎样脱离非理性的泥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谓后真相时代?

何谓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时代”概念最早由美籍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于1992年提出。所谓“后真相”,即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该词广受关注始于2016年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包括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这些事件使得“后真相”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随后其词意被不断延展。

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各种信息充斥人眼,真的、假的、片面的、过激的,如巨浪般扑面而来,使人分不清真假,不经意间便被裹挟其中。

眼球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窥见一件事件的全貌,而在信息过载和短视频快餐喂养下,人们对一件事的关注度和真相探索欲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此刻的“真假”不重要,重要是足够有吸引力,足够满足人们的情感宣泄。当然,你要说,人们不在乎真相是有失偏颇的。只是面对“前真相”和“后真相”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之前认为“对的”,现在全部改为“错的”,而丝毫不会感到羞愧;更不会因为之前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有太多亏欠,敲敲键盘,便能轻易完成了正义支持者的身份转变。

开篇提到的新闻事件便是“后真相”的又一力证。

当然,除了该事件,过往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例子。典型的像“特斯拉女车主大闹车展”事件、“龙哥”反加班事件、柬埔寨“血奴”事件等等,事件刚发生时都具备极大的轰动效应,舆论一片哗然,网友争相站队。但事后证明全是杜撰,然而,又有多数人会为当初的判断失误而自我检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舆论飓风是如何产生的?

一场舆论飓风是如何产生的?

情绪,还是情绪。

为什么人们保持理性很难呢?

因为人是情绪性动物,理性需要思考和后天训练,需要逻辑,消耗能量更大,而情绪不需要,它就像天上的云层,随时等着聚集成雨\雪或冰雹,倾泻而下。

同时人也是情感型动物,尤其对那些老弱病残以及感同身受的人和事,更会同情心泛滥。而不少网红、机构等,更是看中了人性的弱点,据此掌握流量的密码,将这些容易激发广大网友共情的人和事呈现给人看,以博取名或利。

而在网红大行其道的当下,各大KOL为了流量,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到了违法乱纪、伤风败俗的地步;捏造假新闻、假事件等,造成恶劣影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人们在不明争相的前提下,也很容易掉入他们提前设置好的陷阱,成为他们牟利的工具。

你像前几年,炒作小马云、围观流浪大师和大衣哥、炮制乡村网红等不良风气盛行,不仅影响了被拍摄者的正常生活,更让善意和美好变成了一场不负责任的流量狂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媒体是情绪的放大器,而新闻媒体(主流媒体、自媒体等)是助推剂,短时间内的信息轰炸,无疑对普通人造成了巨大压力——想不看都不难。而一旦普通人卷入事件当中,那么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往往会成倍放大。此时,即便事件当事人想要收手,也来不及了。流量已经如泄洪一般滚滚而来,是“滔天富贵”还是“泥沙俱下”,最终葬送自我,便只能自求多福了。

徐老太事件中,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先期博得了网友及奇瑞方的各种好感,赢得了同情,也赢得了流量,几天内涨粉超34万,可谓得名又得利。然后真相反转之后,徐老太也自尝恶果,不仅遭到舆论的反噬,更开始上演“脱粉”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绪之上,让真相先飞一会

情绪之上,让真相先飞一会

学会情绪管理很重要,任何人看任何事都有个人情绪或组织情绪,不可能完全客观。即便主流媒体也常常难以幸免,因为切入角度天然带有情绪和偏见。

网络ID普及化之前,键盘侠害人不浅;但如今ID化之后,不仅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产生了“地域偏见”这个副作用。说白了,只要不具体到人,键盘侠仍是隐身的,不过是隐身于大海和隐藏于江河的区别,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2023年是情绪营销的重要一年,大家越来越注重用户情绪的共振和用户情感的共鸣。而从长期看,情绪营销不只是当下的重要议题,更是所有企业、品牌、媒体及个人都需要引起重视的。

后真相时代,真相往往具有“滞后效应”。想想过去那些经过漫长庭审,最后终于被证清白的诬告事件,舆论对其伤害已然无法挽回。并且很多时候,消费者早已不关心后续真相如何,追逐下一个热点才是他们更在意的事情。这样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

网络越发达,信息源越多,一件事情的侧证便越多,事件的真相被还原的便越立体。而当下,真相较以往也来得更快。想想过去那些一辈子蒙受冤屈的人和事,我们倒要感谢当下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更要感谢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是他们让真相尽早浮出水面,让那些博流量、博同情,或为名或为利、居心叵测的“精明小人”无处遁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随着AI的发展,从无图无真相、有图无真相,再到如今有视频亦不一定有真相的时代,真相将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更为成为被情绪利用的工具。

对于一件事情的真假判断,我们需要慎之又慎。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在一股脑的宣泄情绪,敲下一句带有攻击或辱骂性的言语之前,要三思;作为媒体,我们在转发和评述新闻事件时,要尽量克制和客观理性;作为品牌,我们在借势营销的同时,也需要擦亮眼睛,避免被后真相反噬

流量当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做独立判断。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下,不要急于做判断,不要着急下结论,情绪的话一出口,自己痛快了,却常常给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

戒骄戒躁,不唯流量,凡事多想一步,事事抱有怀疑的态度,尽可能的寻根到底,追查信息来源,判断真伪;不做情绪化判断,不急于下定论,多方换位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尽量避免成为“后真相时代”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