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代青音】网络文艺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尧(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音乐学院讲师)

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文艺的创新与传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强大的催生力让文艺创新传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为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造了无尽的可能性,也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技术与网络平台联合驱动的新的艺术时代。

网络文艺,作为一种跳出传统文学和艺术界限的创新形式,正在勾勒全新的艺术版图。从网络小说、网络电影到网络音乐和网络绘画,新的艺术形态代表了当代文艺的革新方向。崭新的创作氛围也吸引了大批年轻创作者的加入,同时获得了广大受众的热烈响应。然而,网络文艺在其耀眼的荣光中,同样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最为显著的是“快餐文化”带来的挑战:众多创作者为追求即时的流量和暂时的热度,忽视了对文艺的深度与本质的探索;快速的创作与传播则使得作品的生命周期短暂。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不同的观众群体对网络文艺的期待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年轻一代对新奇、迅速和直观的艺术形式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而中老年群体则可能更倾向于与他们过去的经验和记忆相呼应的文艺内容,他们更加重视深度、情感的沉淀和故事的连贯性;中年观众的喜好可能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年龄层面,还与观众的教育背景、地域、文化传统等因素紧密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追求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快速传播显然不能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将数字技术的便利性与传统文艺的精髓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广大观众青睐的网络文艺作品。为了促进高质量网络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和社会认同,有以下路径可供参考。

  一是强化网络文艺质量审核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在以显著的速度渗透并影响市场。与传统的文艺形式相比,其内容的生成速度显著加快,导致众多作品在网络平台上迅速呈现。然而,庞大的内容数量并不意味着更高的作品质量。

为赋能网络文艺作品的质量提升和创作者的持续发展,政府文化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携手引入第三方,构建网络文艺质量审核权威专家库,其中包括知名的文艺评论家、文化研究学者、知名网络文艺创作者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旨在为作品提供客观、中立的评估。为适应行业发展,此专家库应定期进行更新,并确保专家通过周期性培训与研讨,对最新的创作趋势和技术保持敏感度。

一个科学且有力的审核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地匹配作品与市场需求,进而促成一个既强调艺术价值又具有市场视野的健康生态。在评审过程中,除了对作品的原创性进行严格审核,还要对内容的深度、结构和艺术价值进行细致评估,以确保作品不只是为了追求点击率,而是能够真正地滋养受众的心灵。更进一步,一个完善的审核制度能够确保网络文艺作品的整体质量,为创作者提供明确的方向,使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追求流量,而是深入思考如何满足受众的内在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这种导向性的指引能够帮助创作者更为准确地把握市场和受众的真实需求。此外,引入第三方的关键作用在于,将专家评估和审核过的高质量网络文艺作品推向市场,满足受众的需求,进而为网络空间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这种模式不仅能确保作品的质量,而且能为创作者带来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二是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研究。

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有机结合,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这一整合过程不仅要在技术层面上找到切入点,更需在文化、哲学及审美维度中找到共鸣。重要的是,保证在融合过程中不损及传统艺术的本质,同时充分体现数字技术的前沿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何为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如何在维护其精华的同时,使其与现代形态相适应?这个问题涉及跨学科研究,囊括了艺术学、科技哲学、传播学等领域。因此,支持艺术教育机构和研究单位进行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此类研究首先需要技术的扶持,技术专家需要深入了解传统艺术的结构、技巧及内在哲学,确保技术应用的适切性。但仅靠技术是不足够的,研究者必须对传统艺术持深厚的了解与尊重:除了技术应用外,对传统艺术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确保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保持原有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当技术与艺术理论两方面结合时,或许可以预见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既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展示了数字技术的创新性。通过此类融合,可能会诞生一个平衡创新与传统的点,进而使网络文艺作品形成既有现代审美,又沉淀有历史文化的特质。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传统艺术教育中加入数字技术的培训,鼓励多种类型的网络文艺创作,让艺术家了解和利用新技术为创作提供新的可能性,共同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可能性。总的来说,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研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深入于文化和哲学的讨论。通过这种结合,期望艺术在当代不仅能继续保留其传统魅力,而且还能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活力,为社会带来更为丰富的网络艺术体验。

  三是建立网络文艺人才培养体系。

在网络文艺领域中,人才始终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资源:他们不仅扮演创作的主导与参与角色,更是艺术创意的来源与执行者。尤其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日,传统艺术与网络科技的融合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然而,这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及更综合的要求,如何培养和引导创作者已经上升为网络文艺的核心议题。艺术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依赖于持续且高品质的创意与实践,这种创新力量不仅源于已经成名的大师和专家,更来自新一代的创作者。他们为网络文艺带来独特的视角、方法和创意,赋予艺术新的活力。仅依赖当前的网络环境来培育这类人才显然是不足够的。鉴于此,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文艺相关课程,强调数字技术、文艺理论和市场营销的融合;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专门的网络文艺培训课程;鼓励产业园区和创意工作室开展短期培训项目,重点培训网络文艺的实际应用技能等。通过培训,网络文艺创作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进而在作品中巧妙地结合实践与理论,使之既具有现代感,又深具内涵。更进一步,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源源不断地为网络文艺创作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仅是新的创作者,还包括新的艺术认知、方法和视角。因此,建立网络文艺人才培养体系无疑是一项既复杂又至关重要的任务。

  四是激励多元化内容创新。

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逐渐增强。这不仅仅是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深度、有机的整合。在此背景之下,网络文艺创作有机会触及更广的创意来源,从而吸纳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因此,如何激励网络文艺创作者进行多元化内容创新尤为关键。首先,鼓励文化研究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面向网络文艺创作者开展跨文化研究项目,培养创作者对全球各地文化特质、历史和社会议题的深入了解。每种文化都拥有其独特的哲学理念、生活习惯以及审美标准,这些都可以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研究并运用这些素材,创作的网络文艺作品不仅能够展现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与观众建立深刻的情感连接,增强其艺术影响力。其次,鼓励跨领域合作是当代网络文艺的发展趋势。与其他领域的创作者进行合作,网络文艺创作者可获得更加丰富的创意资源,进而产出更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度的作品。例如,结合网络文艺与科技,可以发展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的艺术形式;结合社会学能深入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结合哲学能更深入地探讨人类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此外,这种跨领域合作也能够为网络文艺提供新的传播途径和目标受众,从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影响力。再者,鼓励网络平台推广跨领域和跨文化的作品,让观众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多元化网络文艺内容。多元化内容的创新不仅能满足网络文艺的发展需求,而且是其持续创新和保持与时俱进的关键。只有持续开展跨领域合作,对多元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网络文艺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现其强烈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网络文艺需要构建更加健全的质量把控体系,结合先进技术和传统艺术的精华,发掘其深厚的内在价值;深化多学科融合,创造出富有创新力与活力的作品,为网络文艺真正焕发光芒,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艺术与文化需求培育土壤。

  相关链接

【时代青音】陈先达、臧峰宇对谈:如何在时代语境中推进文化的实践转化

【时代青音】韩庆祥:领悟理论的伟力

【时代青音】唐任伍:正确把握理论深度与网络大众化传播的关系

【时代青音】韩震:如何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

【时代青音】郑功成:质量、信心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时代青音】黄阳华:夯实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时代青音】金民卿:新时代“两个结合”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时代青音】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

【时代青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时代青音】巨大韧性、强劲动能与中国经济“含金量”

【时代青音】在“两个结合”中深刻理解新的文化生命体

【时代青音】杭州亚运会: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时代青音】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减排降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时代青音】数字技术赋能新业态 打造高质量消费环境

【时代青音】从“变”与“不变”中看“一带一路”十年蝶变

【时代青音】法治力量为网络强国建设构筑安全屏障

【时代青音】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做好“高”“新”两篇文章

【时代青音】提升东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筑牢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时代青音】深化数字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时代青音】城市与人才共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画卷

【时代青音】以“守正创新”求解古今中西文化之争

【时代青音】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和深刻依据

【时代青音】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走出“数字化孤独”

[ 责编:徐倩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