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召安都曰:“太子将至,须别求一籓为归老之地。”安都曰:“自古岂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诏。”因请自迎昌。——《陈书·列传·卷八》

陈蒨大喜,当即下诏,封陈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衡阳王,命司空、桂阳公侯安都前往相迎。

三月甲戌日,侯安都沿长江西上,赶到安陆。

侯安都与杜杲在武宁交接妥当,陪同陈昌南下前往湘州治所长沙。

渡江时,陈昌“意外落水”,葬身长江,尸骨无存。

侯安都打捞无果,只好“悲痛万分”地回到建康向陈蒨请罪,陈蒨放声大哭之余,加封侯安都为清远公,以宽慰侯安都的“悲伤之情”。

三月,甲戌,衡阳王昌入境,济江,中流陨之,使以溺告,安都以功进爵清远公。——《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二》

陈蒨去掉陈昌这个隐患,心情大好,又亲自接见毛喜,毛喜转述了陈顼对他和故国的思念之情,陈蒨闻之落泪。

毛喜趁机向陈蒨建议,应迎接安成王返回建康,陈蒨颇为心动,但陈蒨的心腹重臣尚书右仆射到仲举却极力反对。

到仲举私下向陈蒨道:“陛下,安成王一旦归国,请问将作何安排?”

陈蒨道:“绍世是朕之爱弟,朕知他素来勤恳强干,如果回来必然要大加重用。”

到仲举急道:“陛下,如今太子年方八岁,安成王叔父之身,如果大用,恐对太子不利。”陈蒨闻言顿时犹豫,一时间委决不下。

可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四月,北周天子宇文毓被大冢宰宇文护毒杀,临死之前强撑着向群臣口授遗诏,命五弟宇文邕继位(详见《关陇长风之再举屠刀》)。

《关陇长风之再举屠刀》

这件事对陈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知道,宇文毓之所以当着群臣的面口授遗诏,就是防止宇文护在他死后拥立他的幼子继位,从而彻底掌控朝局。

“自己的儿子年纪更小,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如果陈顼回朝,自己多少还有一个托付后事之人。”

想到这里,陈蒨下定决心,命侍中周弘正出使北周,斡旋迎回陈顼之事。

北周原本有意同意南陈的请求,不料好事多磨,陈顼回国之事被一场突然爆发的战役打断,那就是湘州之战。

原来,南陈太尉侯瑱在梁山击败湘州刺史王琳后,率大军趁胜直逼王琳的老巢湘州。

而与湘州毗邻的西梁见王琳战败投奔北齐,湘州成了一座空城,便事先派兵夺取了湘州。

南陈与西梁一直敌对,侯瑱听说胜利果实被西梁窃取,顿时大怒,到了湘州二话不说就挥军攻城。

他是百战名将,岂是西梁那些战五渣可比,西梁军屡屡受挫,残兵退守长沙,向宗主国北周求援。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命独孤盛从水路、贺若敦从陆路来援湘州。

侯瑱先将独孤盛击败,又放贺若敦进入湘州,准备一口吃掉北周这支援军。

但贺若敦也是一员名将,与侯瑱在湘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双方笑料百出,打了一场滑稽万分的攻防战(详见《关陇长风之智斗湘州》)。

《关陇长风之智斗湘州》

战事持续半年,最后贺若敦撤出湘州,南陈收复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等地,疆域扩张到今日的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

此时,北齐派王琳出镇合肥,陈蒨不愿与北周闹得太僵,给北齐可趁之机,当即与北周修好,提出愿意将黔中郡(今湖南怀化沅陵黔城)和鲁山郡(这个鲁山郡很多资料都说是河南平顶山鲁山,但明显不可能,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告诉我)划给北周,并换回安成王陈顼。

北周也意识到自己在水军上的缺陷,不愿与南陈在江南地区空耗实力,于是同意与南陈和好,又索性作了个顺水人情,封陈顼为北周柱国大将军,再由杜杲护送,返回建康。

公元562年三月,陈顼来到建康,陈蒨亲自赴石头城迎接,分别十年的兄弟二人相顾泪眼、抱头痛哭,各述离别衷肠,而到仲举、韩子高相互对视,眼神却颇为复杂。

此后,陈蒨封陈顼为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陈顼向陈蒨提出,自己的妻子柳氏和嫡子陈叔宝此刻还在穰城(今河南邓州),希望派人将她们母子迎回,陈蒨自然同意。

此时,北周新君宇文邕刚刚继位,与当朝大冢宰宇文护还处于磨合期,北周上下风平浪静。

北齐大丞相高演也刚刚登上了帝位,一心恢复政治民生,也没有对外用兵的意图。

南陈见国际环境一片安宁祥和,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削平内部割据上。

说来也真是不易,自从侯景之乱以后,南方始终处于遍地割据之中。

陈霸先打败了广州的萧勃,收服了豫章的侯瑱,陈蒨打败了湘州的王琳,收服了桂林的淳于量。如今,大的割据势力基本已经平定,但还有三股中等规模的势力存在。

一是临川(今江西抚州,笔者的家乡)的周迪,二是东阳(今浙江金华)的留异,三是晋安(今福建福州)的陈宝应。

周迪是昔日“南川三小强”中唯一坚持到现在一支,他在政治上一直倾向于陈霸先、陈蒨,在平定王琳之乱时出力极大。

但周迪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观念,那就是临川是我周迪辛辛苦苦维持下来的,绝不容许别人插手,故此,南陈朝廷对临川一直无法真正掌握。

陈蒨多次向周迪许以高官,请他来建康,周迪始终心怀犹豫,拒绝入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陈蒨的耐心渐渐耗尽,终于决定将其铲除。

留异是东阳长山(今浙江金华婺城区)人,出身当地大族。他与豪侠义气的周迪不同,早年纠集恶徒,为祸乡里,欺压良善,是当地一霸。

侯景之乱时,留异招募勇悍,屠杀东阳郡守满门老幼,独霸东阳。

侯景大将宋子仙打到东阳,留异开城投降,被侯景封为东阳太守。

侯景之乱被王僧辩、陈霸先平定,留异立即归顺建康朝廷,当上了都督缙州诸军事、安南将军、缙州刺史,领东阳太守

陈霸先建立陈朝,留异依旧“城头变幻大王旗”,又归顺了南陈。

但在内心,留异谁都不服,一心一意要当他的东阳土皇帝。

陈宝应是晋安候官(今福建福州闽侯县)人,出身闽中四姓陈、林、黄、郑中的陈氏大族。

侯景之乱时,陈宝应趁乱夺取晋安。侯景叛军只在三吴地区为祸,对封闭落后的闽中地区毫无兴趣,陈宝应乐得逍遥自在。

当时三吴地区爆发大规模饥荒,饿殍遍野,而闽中地区却风调雨顺,大获丰收,很多三吴地区的富豪纷纷迁居闽中避难,陈宝应的实力迅速壮大,兵强马壮、府库充盈。

侯景之乱虽然平定,但不管是远在江陵的南梁皇帝萧绎,还是坐镇建康的王僧辩,对闽中都是鞭长莫及,只能安抚羁縻,封陈宝应为使持节、散骑常侍、信武将军、闽州刺史。

陈霸先登基建国后,把公主许配给陈宝应之子,并将陈宝应编入宗室名录。

如今,消灭这三个土皇帝的时机成熟,陈蒨与侯安都、吴明彻商议,决定先对离得较近的周迪和留异下手,距离最远的陈宝应则放在下一步。

陈蒨决定兵分两路,命安右将军吴明彻为江州刺史,督率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会剿临川的周迪,命司空、清远公侯安都率右卫将军韩子高进剿东阳的留异。

吴明彻进军临川,与周迪交战。周迪极为悍勇,手下士卒个个悍不畏死,战事从公元562年三月一直持续到九月,吴明彻竟始终奈何不了他。

这时,陈顼主动请缨,愿意赴临川协助吴明彻,陈蒨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自幼好读兵书,有将帅之才,当即同意。

果然,陈顼一到,与吴明彻通力合作,浴血奋战,终于在公元563年正月将周迪击败。

陈军占领临川,周迪杀出重围,只身投奔了晋安陈宝应。

再看侯安都这边,他与韩子高率军南下,先放出风声,将走水路从钱塘江东下,来攻东阳。

留异素知侯安都水上作战是天下一绝,深信不疑,急忙派军在淳安方向守御。

不料侯安都出其不意,率军日夜兼程,竟率精锐步兵从会稽(今浙江绍兴)经诸暨西下永康,绕到了留异防守薄弱的侧后方。

异本谓官军自钱塘江而上,安都乃由会稽、诸暨步道出永康袭之。——《陈书·列传·卷三十五》

留异大惊,急忙放弃东阳,退守桃枝岭(今浙江丽水缙云西南三十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枝岭山势崔巍,地形险要,山前有涧,山口狭窄,留异命军士将山口用木栅堵住,两边依山筑起高墙,打造得固若金汤。

侯安都、韩子高追至岭下,当即率军攻山。

留异在半山列阵,只见陈军大队人马中有一支独立部队,衣甲兵器格外鲜亮,领军将领却是一个发束双髻、宛如少女的美貌青年,心中也十分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人正是右卫将军韩子高,他手下都是建康禁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韩子高率领下疾冲入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