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下来,当晋国初步完成尊王攘夷的任务之后,晋楚双方的冲突,就彻底无法避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633年,就在晋国完成尊王攘夷的任务一年多以后,楚国再次进攻宋国,直接包围了宋国都城。面对楚国的进攻,宋国自然只能对外求援。而宋国看了一圈之后,发现自己唯一能够求助的,好像也就只有晋国了。毕竟,当时齐国内部还没恢复,而秦国则是太远。

所以,得到宋国的求救信之后,晋文公正式下令,出动晋国大军,前去增援宋国。

顺便说一句,在此次出兵的过程当中,晋文公为了让晋国大军更方便调动,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居中调度的将军,被称之为元帅。后世的元帅这个词,就是从这场战争当中产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晋国出兵之后,自然也不会真的直接去增援宋国。在增援过程当中,晋国首先顺手讨伐了卫国和曹国,这两个国家当时都算是楚国集团的依附成员。而这次征讨当中,晋国则是趁机从这两个诸侯国当中,吞并了不少地盘,进一步扩张了领土。

此后,晋文公又联系了齐国内部,和当时在位的齐孝公进行了会盟。这次会盟之后,晋国和齐国算是达成了协议,共同对付楚国。

这几件事做完之后,晋国身后不但有一大堆小弟,以及齐国这样的强大支持者,甚至顺手收拾了楚国的盟国,削弱了楚国集团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晋国和楚国的正面交锋,终于在所难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632年夏天,晋国和楚国双方的大军,正式在今天的山东甄城一带展开对峙。这地方在当时叫做城濮,所以这场战争就被后世称之为城濮之战。

在城濮之战当中,晋国虽然已经在兵力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晋文公还是不肯直接进攻。借着当年晋文公流亡的时候,楚国曾经帮助过他的理由,主动后撤了九十里。这件事后来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叫做退避三舍。

这次后撤,虽然名义上是报答楚国的恩情,但实际上却导致了楚军接下来贪功冒进,成功诱敌深入,并且避开了楚军主力的锋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最后,城濮之战便以晋军大胜而结束。晋楚双方的第一场交锋,就以楚国的失败而结束了。

城濮之战在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上,无疑是相当的重要。对于晋文公本人来说,这一战彻底击败了楚国,自此之后,晋国就可以彻底称霸,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而对于整个春秋历史来说,这场大战则是彻底开启了接下来长达百年的晋楚之争。

城濮之战,晋国虽然击败了楚国,但是却并没有重创楚国。所以接下来,晋国和楚国之间围绕着霸主的宝座,就开始进行反复的拉锯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濮之战结束后,晋国趁势以周天子的名义,对其他诸侯国发出号召,号召大家一起去朝见周天子。此时晋国刚刚战胜楚国,其他诸侯国自然不敢不给面子。就连强大的齐国,也参加了这次会盟。所以这次会盟之后,晋文公也就算是彻底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