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三年”,“晋三年”战战兢兢共六年。意思是曹魏和西晋,刘禅各自过了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言以蔽之:刘禅魏后的获封比不上大魏吴王(孙权加9锡),好过高贵乡公,因为曹髦的后事做得很随便,但低于曹奂(陈留王),毕竟魏末帝在家里能供奉老祖宗曹操,刘禅的余生只能看看刘备,爷爷辈的就甭想了。

刘禅的封赐比邓艾的许诺低了一档,因为在成都时受降的价码是扶风王,诸葛瞻也被许诺过王爵,但邓艾被官方定性为反乱分子,刘禅不可能拿着魏贼的承诺去找曹魏要官做,对吧?

以上的事实至少能够说明:安乐公国在曹魏或者西晋都城里面,刘禅余生的言行必受约束与监视。当然了,阿斗性格本身就谦卑这还不算是主要的,可怕的是下列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了吗?同样的宴会,50年前蜀汉旧臣看蜀舞落泪刘禅毛事没有,为什么换成50年后的西晋旧臣落泪,晋怀帝司马炽立马就被杀呢?

因为杀不杀不在于你会不会装怂,而在于这明显在于当权者的利益衡量:当时西晋的残党实力还很强,具备了颠覆天下的实力。所以司马炽就算怂得在宴会上表演才艺,刘聪也只能“忍痛割爱”。

姜维复国的事情刘禅不可能不知道,谁能保证在刘禅的余生里不会出现第2个、第3个、第N个“姜维”扛他的旗、复他的国呢?这明显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嘛。

刘禅的死和活,跟“乐不思蜀”没有任何关系,要你命,装疯吃米田都没用,要你活,硬怼也会替你主动松绑。

所以,不得不提一下反面最优秀的例子:孙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末帝丝毫没把西晋庙堂放在眼里,晋武帝说早就给你安排好座位了,孙皓说在东吴我也给你预备了1个。贾充紧跟着讥讽他暴虐,孙皓又反怼我只对弑君者暴虐(贾充曾谋杀过魏帝),你有意见吗?

面对屠刀大义凛然有没有?针锋相对有没有?没有心理负担有没有?

结果是怼上怼下一样封侯获利,比刘禅多活了13年,还是一样的安度余生,哪一点不好了?事实就是孙皓比刘禅更有庙堂智慧。他知道自己不具实力,就是嘴巴贱,司马炎多杀无益,自己口嗨两句也没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想想汉献帝刘协,人家可是名副其实地搞了“衣带诏”的,结果舒舒服服当了山阳公,寿终正寝。这就是被一些人捧为至理的“大智若愚”?气不气啊?

而历史上比刘禅更无耻、更跪舔结果被杀的皇帝比比皆是。

司马炽死后,西晋另立新君——司马邺。不仅给刘聪当卫兵,还伺候宫廷宴事,结果又被西晋遗老们的眼泪祸害,又被杀。

晋末帝司马德文,老老实实把位置交给刘裕,一心只想活命啥也不要,结果依然被内卫用床上用品捂死。

要知道论马屁水平,司马炽比刘禅可高多了。司马昭嘲讽刘禅“寡情”是吧,没想到他的子孙能把“寡情编出个花儿来”。跟刘禅在同样的宴会上:

刘聪:喂,我曾经到都城的时候,拜过那时还是王爷的你,可曾记得?

晋怀帝:微臣怎么记不得呢?只可惜是我有眼不识真命天子。

刘聪:你们司马家怎么搞的?为何如此热衷于“窝里斗”呢?

晋怀帝:那还不是陛下您奉天承运,我们自残是为了替您消减嘛,如果我们司马家遵循先祖武皇帝的教诲,团结协作,您也承不了这个运嘛。没想到拍得刘聪大喜,立即赏了个公爵夫人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看,看看这马屁拍得,弯了多少个弯,要多高的水平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司马昭不该翻了棺材板出来点个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司马炽马屁水平再高,最后还是逃不过被清算。

其实就是一个幸存者差异的问题,隔壁桌小王当面骂领导被器重提升了,你当面骂一句你们领导试试?

是的,我承认刘禅装怂保证了自己余生的苟延残喘,而他的9个子女(7男2女)结局大多死于非命,被誉为“后嗣绝灭”,是三国人物里独一档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刘璿、5子刘谌2人双双死于成都破城后的大屠杀中。2、4、6、7子4人跟随刘禅定居洛阳,后亡于西晋“永嘉之乱”。唯独3子死于蜀亡之前,子孙未去洛阳,这才为刘备在四川留下了一支支脉。

2个女儿:1人嫁给诸葛瞻,诸葛尚战死,无后。1人嫁给关羽之后关统,关统死,无后。

所以,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