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夏朝在国际历史学界是有争议的,目前夏朝只有文字记录,没有同时代带文字的文物的佐证,所以在国际史学界是存疑的。当然,这只是国家上部分人的观点,咱们中国人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夏王朝的存在。

随着考古挖掘的成果不断涌现,国人对夏朝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夏朝的固有形象:大一统王朝

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夏王朝的固有认识还是源自《史记》,认为夏朝跟商、周一样是大一统的王朝,在政治体制上类似,夏王是王朝最高统治者,在其统治下有很多诸侯国。

就连夏王朝的建立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课本里还是大禹的儿子启。而现在的课本中则是大禹建立了夏朝,说明对于夏朝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中。

中国的考古学也是从欧美传入的,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缺乏考古的佐证的,尤其是史前文明,像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这些人物其实都是存在中国的史书中,代代相传,缺乏较多的文物实证。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夏朝已经有2000年的时间。虽然司马迁在写史的时候非常的严谨,查了很多资料,也走访了很多人,但毕竟是相距2000年,在很多记载上是有出入的。

于是在司马迁笔下的夏朝,就成了大一统的王朝,跟商、周是类似的,统治着天下。

夏朝的新形象:天下方国共主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尤其是最近几年,考古成果也是不断涌现,人们对夏朝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土能够完全证明夏朝存在的文物,但与夏朝同时期已经有很多遗址涌现,最著名的则属二里头,虽然二里头不能代表整个夏朝,但确定是同时期的王城,只是不能通过文物来确定就是夏朝而已。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也就是说在同时期有多个文明的存在,而整个过程也经历了“古文化、古城、古国、王国”,按照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夏朝应该正处于古国王国的过渡阶段,而商、周则是纯正的王国。

在5000-800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文明是满天星斗,目前考古发现了较多的文明遗址,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寺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都是在较为独立的发展,但相互之间又彼此影响。

到了夏朝时期,逐渐进入到古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古国、方国、部落并存。随着文明的演进,人口的增加,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也增多,而由于发展快慢不同,因此各个部落就有了先进落后之分,夏朝部落率先掌握了青铜技术,这相比于其他部落还在用石器,是巨大的进步,也拥有了绝对的领先。

于是各个部落、方国都奉夏部落为天下共主,其实类似部落联盟首领,只不过夏部落的首领是世袭的,其他部落虽然有意见,但却没有能力打败夏部落,于是夏部落修建城池,定期会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古国时期。

而史书中记载的东夷、有扈氏、有男氏这些都是方国或者部落,都尊封夏后氏部落为共主。

夏朝对各个部落控制很弱

夏朝是从原始社会向王国时期过渡,对各个部落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夏部落的态度是如果有人不服,我就联合其他部落去征讨,各个部落只要按照来朝贡即可,对于各个方国或者部落的内部事务,夏王也不会插手。

夏朝算得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因为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所以在军事上比其他部落或者方国有绝对优势,这才能号令其他部落,讨伐不听话的部落,这与商、周时期的有力统治还是不太一样的。

不管国际学术界怎么否认,夏王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夏王朝是怎么样一个王朝,他的政府机构是怎么样的,生活又是如何?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考古文物能够证明夏朝的存在和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