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妈妈

这几天,深圳初三的家长圈真是炸开锅了。

第一场语文考试的卷子一出来,孩子和家长都震惊了。

单说题型,你以为是选择,填空,问答,作文?又或者是按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这些板块划分?都不是。

开卷一上来就是“一、写好字”,“二、寻色彩”。有人感叹,完了,娃字不好看,起点就比人家低了3分。

再往后看,“三、探建筑”、“四、赞军人”、“五、书美文”,5大项就串起了整张卷子。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语文试卷格局。

有的孩子一看到这种卷面,兴奋了,从来没见过。但更多的孩子表示,题目太灵活了,对知识储备要求很高。其中有一道4分的题,是让孩子续写一节小诗。

有妈妈直接就说,明晚好像董宇辉有直播,我要去他的直播间问问,这道题,他会怎么答?

面对变化,家长们的压力显得更大一些,说一片哀嚎也不过分。这几年,中高考改革动作频频。正逢孩子中高考的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教育,真的变天了。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的家长,大多还是将信将疑的态度,“改来改去,还不都要考试,能改到哪里去?”

一、不相信教育能有多大改变?可能是你天真了

从“双减政策”落地,到现在有2年了。这期间,很多家长质疑政策落不了地。学生的压力没有减少,家长的焦虑也没有减少。

在我看来,给学生减负,并不是国家的根本目的。培养出一大批真正有学识、有创造力的人才,才是国家的根本目的。

人才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尤其对于当下的中国,国家对人才的渴求,更是史无前例的迫切。

反观现在的教育模式,大多还停留在200年前德国人创造的普鲁士教育体系。那是工业革命之后,人们为了标准化、流程化的大规模生产而设计的教育体系。让学生集中在相同的地点学习相同的时间,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这种教育体系能满足工业时代的供需关系,用现有的知识批量培养劳动力,但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面向未知,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所有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事物终将都会被时代抛弃。这是亘古不变的发展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下的教育模式是必须要改,不得不改。那种海量刷题、唯分数论的惯性思维和教育方式,势必会越来越走不下去。

二、教育改革到底要怎么改?

二、教育改革到底要怎么改?

近几年的中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就是,国家势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出身心健康、有学科素养、有创造力的人才。

2020年修订后的最新课程标准首次凝练了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题设计上,新课标要求“客观题分值要低于主观题分值”“着重减少单纯考查技能熟练性的题目”“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

从近两年的中高考试卷中也不难看出,出题人给出的题目信息,会有意识地考核孩子在考场上的现学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记忆的题型。

所以,显而易见,老一套“背题型、记套路”,考前突击、海量刷题的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了。要引导孩子去理解知识的本质,打破知识间的壁垒,培养交叉学科思维。

这种改革并不是只体现在备战中高考的教育上。小学教育的变化更为明显。

我儿子今年初三,女儿小学三年级。两个孩子相差6岁。我明显感觉到女儿三年级的作业形式比哥哥当年更活。

比如语文,学校会布置项目性作业。在上描写秋天为主题的单元课文时,老师会让孩子《寻觅秋天的踪迹》。从视觉、嗅觉、触觉让孩子去感受身边的秋天,赏析描写秋天的诗文,再试着写下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数学最明显的变化是,更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更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比如下面这道三年级孩子的作业题。以前考查计算能力,孩子们只要能算得出18*5+7等于多少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孩子必须要理解乘数和加法的底层逻辑,再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面对教育改革,家长和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三、面对教育改革,家长和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翻看教育部门近几年数次修订的新课标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词屡屡被提及。那就是“大概念学习模式”。到底什么是大概念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到:不论我们选教什么样的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就是指大概念。简单解释,就是能揭示学科核心本质的观点。

掌握大概念,能明显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这正是教改之下,助力孩子学习的有工具。

举个例子。孩子刚开始学习小数加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小数点不对齐的问题。就算老师、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做了大量的训练,还是会时不时地忘了这条规则。

很多家长会将这种现象归因为孩子“马虎”、“粗心”。但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会指出,这是因为孩子在之前学习整数加减法时,被要求“末尾对齐”,形成强烈的肌肉记忆。所以在学习小数加减时,就很容易搞混。

关于加法,孩子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分数加法、整式、分式、根式加法、对数加法、矩阵加法等等。如果是记套路的话,每一种加法都对应一种套路。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增大了记忆负担。

但是,当老师教孩子“加法的本质是合并相同的事物”这个数学大概念,那么孩子就会明白,不同的事物是不能直接相加的。不论是小数、分数、整数,还是整式、分式、根式,都同样适用这一基本逻辑。

大概念把学科中看起来零散、孤立的一个个事实,关联成了一整个知识模块,让知识更有结构。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大概念,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

比如语文。“散文中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寄托情感和态度的载体”,这个就是语文学习的大概念之一。掌握了这个底层逻辑,孩子在读任何散文的时候,都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中蕴藏的深意。

再比如地理。“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生活形态”,这就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大概念。掌握了这个大概念之后,那些五花八门的地形地貌在孩子脑中就不再是零散的知识,而是一张和人类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网络图。

如果孩子只是把那些知识点毫无关联地记忆在大脑里,那大脑很快就会不堪重负。但如果孩子能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关联在一起,那知识之间就能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样,孩子不仅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还能在他需要用到的时候,更快地在大脑里面找到。

这正是学习的真谛。

爱因斯坦在1931年发表的演讲《论教育》中说,“教育就是把在学校学到的所有东西全部都忘光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

学科大概念的理解,会长期留在脑中。孩子长大后,也许不再记得当时学过的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但他依旧能够借助这些大概念来分析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在遇到新问题和情境时,从底层逻辑出发,尝试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能力却可以伴随一生。所谓的“创新思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四、《学会学习》:一本教孩子理解大概念,学会高效学习的好书

四、《学会学习》:一本教孩子理解大概念,学会高效学习的好书

最近,猿辅导推出一本全面解读“学科大概念”的家长读物《学会学习》。推荐给大家。

1、一本有战略高度的好书

这本书立意很高。它教会我们要从战略视角规划孩子的成长,用“长期视角”去看问题。

把一个结果、一次决策,拉长放到整个人生中去看,而不是放在当下,焦虑眼前的得失。就比如说,某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考试的作用只不过是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找到努力的方向。相比较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书中还有很多针对教育改革方向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时代的需求,把握学习的侧重点。只有真正读懂改革的方向,顺势而为的人,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2、全面剖析大概念学习模式

这本书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它针对每一门学科都详细剖析了如何构建大概念思维模式。

如何构建大概念思维?书中也提到了很多好用的方法。比如在真实生活中学习;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训练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等等。

3、世界公认最好用的几大学习方法,这里竟然都讲到了

这几年我看过不少谈个人成长和学习方法的书。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学会学习》这本书里几乎讲到了市面上所有好用的、权威的学习方法。

比如说,书中介绍了美国教育学者大卫.海勒提出的“思维地图”。它被视为超效学习法,直接推动了西方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世界公认的最佳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费曼学习法的大概念是,“当你能把一个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一个外行解释清楚时,你才真正掌握了它。”

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力克森博士提出的刻意训练。在安德斯看来,“天才”都是训练的产物。

提高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王牌方法——番茄工作法

能帮助人们合理安排任务的四象限法则

明显提高阅读效率的阅读法——SQ3R读书法。费曼学习法强调的是在学习后进行输出,而SQ3R学习法强调的则是在学习前要给自己预设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当然,孩子学习,怎么都绕不过去的话题是做笔记。《学会学习》这本书肯定少不了介绍康奈尔笔记法。它是世界上最好用的做笔记方式。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把笔记越记越薄,问题越记越少。

我一开始还在想,不是给我们梳理每门学科的大概念吗?怎么讲到学习方法上去了?等我把整本书看完,我恍悟:这些方法不正是学习的底层逻辑吗?这才是学习上最最核心的大概念啊。

时代不同了,教育真的变天了。我们家长一定要改变教育思路,升级教育理念。

如果您家有学龄孩子,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我都建议您去读读猿辅导的这本《学会学习》。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