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会收到各种营销电话?为什么总会收到垃圾短信?为什么总有莫名其妙的人要加你的微信?很有可能是你的个人信息在不经意的扫码、入群、下载App等操作中被泄露出去了。可不能再这样下去啦!一旦信息被“坏人”盗取,诈骗陷阱就会接踵而至了。今天我们就列出几个常见的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操作,以提醒大家注意。

01“薅羊毛”要谨慎

加入粉丝群、领券入会、加群抢福利,以为是来“薅羊毛”的,但我们的个人信息也同样会随着点击链接而被随意散播。

现在微信中有各式各样的“薅羊毛”群,我们确实也会在各种福利信息中找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这些群里难保不会混入骗子,浑水摸鱼向大家下手。常见的形式就是把一个盗取个人信息的链接假扮成“福利”领取链接,点击链接就会跳出页面让你填写各种信息,同时会提示“只需要填上信息就能领取”加以利诱。提交之后,我们的个人信息就会被到处流转买卖,不仅垃圾电话垃圾短信倍增,受诈骗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02“允许”操作要看清

当我们扫某个二维码时,或者初次使用某个App时,常常会收到“允许”请求。比如,是否允许获取你的位置信息,是否允许绑定手机号,是否允许使用通讯录等等,如果是个非法App,甚至会要获取你的银行信息,我们的个人信息就是在这些众多的“允许”中被非法盗取的。如果遇到这些“允许”请求,一定先看清请求的内容是什么,也要确定好自己扫的码或下的App是否是正规渠道提供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智能手机已经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里边有信息、有隐私、有金钱,这么重要的个人“门户”,岂能随随便便“允许”进入?

03切勿随意上传身份证

现在各大银行都会有自己的网上银行,我们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时可能就会被要求上传身份证照片。但其实除了网上银行,极少有什么App需要我们上传自己的身份证照片。所以,一旦有要求我们上传身份证的地方,那可要加倍注意了,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个人资料,切勿随便上传。万一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什么冒名透支、冒办信用卡、网上骗信用贷,甚至冒名顶替的犯案等等,都有可能发生。

重点提示——个人隐私泄漏的危害有哪些

1、垃圾短信源源不断。这是最普遍的骚扰,连央视3·15晚会都进行过曝光。

2、骚扰电话源源不断。经常有陌生人打过来,有各种推销的,有各种贷款的,有各种诈骗的。你都纳闷他们怎么知道你的电话,孰不知你的信息早被倒卖过多少回了。

3、垃圾邮件源源不断。你的电子邮箱可能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除了推销就是广告。

4、冒名办卡透支欠款。不法分子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

5、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

(来源:宁夏处非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