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歌谣”:心向远方,爱在故乡

“妈妈的歌谣”:心向远方,爱在故乡

——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参演手记

■刘 敏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记载。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羌族多声部民歌是长期农耕生产、生活的群体方式中逐步形成发展而来,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文化的传播也仅靠口传的形式,因而羌族多声部民歌成为羌族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

“尼莎”为当地羌语的音译,也有少数人叫“晏”或“尕拉”,是四川阿坝松潘、黑水与茂县一带,深居于高山深谷间的羌民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原生态的无伴奏民歌。作为羌族的多声部民歌,“尼莎”沿袭了祖先流传下来的称谓,带有浓郁的羌族母语味道。

“尼莎”作为羌族的多声部民歌,同时也是羌族的史诗。因为没有文字,“尼莎”作为口头艺术的传唱延续千年至今就显得更加的珍贵。发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羌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尼莎”后来被国内外的权威所认知,2008年6月作为国内多声部民歌之一,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阿坝师范学院匠心打造的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就选材于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羌族古老的原生态多声部“尼莎”,其名让人深深感受到这个羌民族来自历史深处的厚重与醇芳。

我作为阿坝师范学院舞蹈学院的学生,有幸参加了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的排练和演出。更荣幸的是,我随参演的这个节目,从学院排练厅走出,一路向前,走向了全省,走向了国家级奖项展演的舞台。回眸用心和汗水浇灌的来路,我不仅要感谢老师的辛勤和同学们的付出,更要感谢歌谣里亲爱的“妈妈”激励着我们在千年亘古的“尼莎”羌曲里,用激情的舞姿舒展和演绎无暇的母爱,用澎湃的豪情讴歌和礼赞生命的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备战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排练现场。

“歌声孕育着生命,脐带维系着血脉”,一代代羌人在母亲的肚子里、在温暖的怀抱中、在幽幽的火塘旁,听着歌谣“尼莎”长大。只要妈妈的歌谣还在,爱的力量就得以传承,生命的薪火将永不熄灭。

“尼莎”,“妈妈的歌谣”。心向远方,爱在故乡。

身在别处,心载家乡。妈妈是远行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根植于民族土壤的《尼莎·妈妈的歌谣》,注定要走向文艺的高堂。

《尼莎·妈妈的歌谣》走出校园的初次演出,是2023年4月代表阿坝师范学院参加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四年一届的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是四川省极具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自1990年首次举办以来,相继推出了一批原创优秀文艺精品,成为展示四川省民族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凉山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文化馆、凉山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承办,地点在凉山州西昌市金鹰大剧院。本届盛典以“共圆天府艺术梦,共铸中华民族魂”为主题,是四川省民族文艺事业进入新时代新征程的一次艺术盛会,是创办33年以来规模最大、节目最多、覆盖面最广、参与度最高的一届艺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演职人员在参加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期间合影留念。

本次大赛共分为职业组和非专业组。全省21个市(州)政府演艺团体及高等院校的1700名演员,带来了77件作品。我院选送了3件新创文艺作品参赛,我们参演的《尼莎•妈妈的歌谣》以其独特的演绎征服了观众、打动了评委,荣获职业组第一名。学院选送的其他两件原创舞蹈作品《追寻》和音乐作品《嘎玖达惹》荣获职业组第二名。

三件作品的同时获奖,创我校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最好成绩。新闻媒体评价说:“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两评估、两转型”发展战略,将学校建设成为民族地区师资培养的摇篮、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

初战高捷,当我们获得喜讯,欣喜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们相互抱着欢呼,有的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随《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再次演出是2023年8月代表阿坝师范学院参加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排练现场。

作为全省大学生的艺术盛会,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代表我省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最高水平,每三年举办一次,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协办、成都师范学院承办,本届艺术节活动的举行地在成都。来自全省134所高校的艺术节目和作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展演、展示,我们参演的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从各高校663个艺术表演类节目中再次脱颖而出,斩获全省舞蹈乙组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作为参演者,我认为《尼莎•妈妈的歌谣》是极具感染力的民族舞蹈,毫无虚饰做作,在舞台不断变换的明暗虚实的灯光里,伴随着古老的原生态多声部“尼莎”歌谣韵律,舞者恰到好处的在静动中尽情的舒展与表达,纯净地流出对家人、族人的深情,让人心有所感,闻声落泪。《尼莎•妈妈的歌谣》斩获一等奖是水到渠成,众望所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员们最酷的定格瞬间。

很庆幸两次节目参演我都在其中,作为一个大学生,假期旅行、兼职、无疑是体验生活最优质的选择。但参加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是我最庆幸的事儿,因为这是我们从事艺术的学子们自己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演员主动加时排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排练歇息时必不可少的诸葛亮会。

在其中我亲眼见证了一个节目的成长是多么不易:从老师到学生,老师一次次发现问题,学生一次次改正问题,从参差不齐到整齐划一。为了队伍整齐,老师甚至用线比划。

为了节目呈现效果,老师也有焦虑不安、情绪失控时,恨不得把自己所理解的全都灌输在学生脑袋里!

当然,作为学生,我们有忍着肌肉酸痛继续坚持的时候,也有默默给自己打气的时候,还有偷偷抹眼泪的时候!

就连上台最后一刻,我们都在训练平时常训练的动作“下腰起”和“大舞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参加2023年8月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的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比赛当中,我们也看见很多优秀的作品,这让我们比赛途中更具有挑衅性!也意识到创作作品的不易!

一个硕大的舞台前的仪式感也让我们莫名感到紧张和激动!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做到了,拿到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看到这个消息我们激动万分,感觉所有的辛勤付出都值得!

但我们不能骄傲,未来我们还要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3年的9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在媒体发布了一则消息,名为《一场属于四川的“舞蹈风暴”即将举行》,说的是9月19日至9月22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的2023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活动的事,举办地在四川绵阳。我理解,记者的新闻标题之所以用“舞蹈风暴”,并非是“标题党”为了博众人眼球,而是想传达出这项赛事角逐之激烈犹如一场风暴。其事实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员排练现场。

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作为培养四川青年舞者的重要平台之一,一直致力于发现和鼓励一批舞蹈创作、表演人才,进一步推动四川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举办7届以来,比赛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获得全国“荷花奖”的《滚灯》《永远的川军》《你是一首歌》《银塑》《柔情似水》等,也是多名舞蹈新秀“崭露头角”的成长摇篮,各级都很看重这个比赛。我们阿坝师范学院对这个年度赛事同样高度重视,并将《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又一次选送到了活动组委会参加评选。

据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3月报名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四川歌舞剧院、眉山歌舞剧院、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和我们阿坝师范学院等52个团体报送的134个参赛作品,经组织专家评委严格按照评奖程序和办法进行评选,最终共评出入围决赛作品78个,《尼莎•妈妈的歌谣》顺利入围,并在展演的决赛中胜出,荣获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三等奖。虽然只是个三等奖,但大家都觉得尽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令大家同样高兴的是,为了丰富观众的观赛体验,比赛中还邀请业界专家现场分析、解说舞蹈作品的特色、亮点,帮助观众导赏,看懂多元的舞蹈之美。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新作比赛”每场仅需支付“一元”,便可在全球网络直播的“数字剧场”观看比赛,也就是说,主办方以综艺技术团队做支持,为大家开启了线上全球同步直播,让全球观众一次饱览包括我们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在内的进入决赛的78个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在这次比赛的又一大收获是,为拓宽我们四川舞蹈行业工作者的艺术视野和专业技术,

活动主办方还邀请到了国内知名舞蹈艺术家为我们举办了专题讲座。在离铁牛广场不远处的绵阳市艺术剧院练功房内,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张志为我们舞蹈演员、青年老师和文化馆工作人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舞蹈大师课,课程从“规范、引领、创造”的角度,唤醒的身体和思维。“你们现在想象有一颗水滴落在自己的肚脐眼上,然后手掌向前推,不是脖子向上,是用腰腹的力量……”张志把自己热身的“独家”方法传授给大家,我们跟着他的动作舒展着自己的身体,这套热身动作涉及芭蕾、现代舞、古典舞等动作,以锻炼舞蹈思维和身体的力量、柔韧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与此同时,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享受到艺术大餐,也让专业赛事更接地气,用艺术之美回馈绵阳这座城市。我们的节目《尼莎•妈妈的歌谣》还参加了在绵阳开展的优秀舞蹈作品的惠民演出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全省舞蹈艺术盛事和发展水平与最新成果。9月21日,2023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子活动——惠民演出在绵阳同时举行。当天上午,专门安排的本次舞蹈新作比赛中的代表作品《博巴森根·出征》《说唱俑》《夺补河·盼》《太阳出来喜洋洋》《我记得》和我们表演的《尼莎·妈妈的歌谣》等舞蹈作品轮番登场,在绵阳铁牛广场附近,茶馆外茶客在树荫下歇凉,我们表演的节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大家走到舞台周围“围观”拍照摄影,看得出来他们非常开心。他们开心,我们更开心。

10月26日至29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评奖终评将在泉城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盛大举行。获知《尼莎·妈妈的歌谣》将出川参赛的消息,我们倍加振奋。要知道,“荷花奖”是著名的国家级大奖,若能在此崭露头角,岂不美哉。说不定还能获个奖项呢。于是,我们立即投入了各项工作的准备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中国舞蹈荷花奖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1996年经中宣部立项、中央两办批准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赛事旨在奖励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表彰成绩突出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人员,活跃舞蹈理论与舞蹈评论,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自1997年创建以来已成为标志着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荷花奖”舞蹈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自举办首届评奖以来,已成功推出了大批优秀作品和舞坛新人。“荷花奖”以其评奖的导向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扎根阿坝藏羌大地、深耕非遗文化,这次终于轮到我们弘扬匠心精神的阿坝师范学院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演职人员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排练献计献策。

早在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结束的暑假,我们就得到入围“荷花奖”的消息。当时老师和演员激动万分,一时间忘记这到底是大家的努力还是上天的眷顾。老师和演员们的假期已经做好随时被召回的准备。八月中上旬我们相关人员开始了正式排练,好在“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四川省新作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演出时间差很平均、充分。也正好,前两个舞台所积累的经验为“中国舞蹈荷花奖”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不再怯场。在排练当中,我们的舞蹈动作再多次次做出调整,比原版更加精细入微,更有山野孩子气息,我在从中甚至感受到人间烟火。我们的腰带和帽子也做了统一调整,还记得当时我们在台上排练,缝纫师傅在台下认真给我们修改帽子,整个氛围紧凑,和谐。出发前,省上相关领导和学校领导还有学院院长都来替我们加油打气,此刻我感到很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一切准备就绪,10月23日,我们全体演职人员在舞蹈教师巴斯基、马琳和徐兵等老师的率领下,带着原创舞蹈作品《尼莎·妈妈的歌谣》出川远赴山东济南。

此届比赛分为三场举行,于10月26日、27日、28日晚19时30分隆重开场。我校原创羌族舞蹈作品《尼莎•妈妈的歌谣》于27日晚隆重登上“荷花奖”国家级舞台,精彩上演。

在登上山东大剧院的舞台上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大家辛勤付出后收获的满满成就感;在偌大的舞台上飞舞的那一刻,我的身体和精神都乐此不疲,在这里尽情享受,时间已不再是流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最终,原创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在我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全国401个舞蹈作品脱颖而出,入围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此次入围创下我校自1997年音乐舞蹈教育专业创办以来的历史新高度,又一次走在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喜讯传到院校,全校师生沸腾了。校刊发文这样写道:“这次成绩是在学校党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师范’‘应用+融合’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是音乐舞蹈学院党政齐心、教师团结协作、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是展示我校教学成果的良好契机,也是提高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好机会。”这不仅是对学院重视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充分肯定,更是不惜笔墨对我们的节目入围“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的最高评赞。

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陪伴着我及我们,一路走来,我们多少次用蹁跹的舞姿歌颂祖国母亲和大地母亲的伟大和包容,我们多少次用动情的歌谣呼唤每一个生灵都应对自己的母亲拥有感恩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尼莎”不仅是羌族多声部民歌,同时也是羌族的史诗。

作为一个阿坝师范学院舞蹈学院的一名汉族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逐渐爱上了羌族文化。

我曾途经松茂边界,在太平乡的叠溪观景台,一览周遭的壮美景象,那几弯碧海清波的深邃与隐秘,遥想那璀璨辉煌的古蜀国的蚕陵重镇,这些时候我会禁不住期待在这样悠远碧蓝的苍宇下,目光能尽量的低矮一点,再低矮一点,最好能低到尘埃里,低到大地的腹心内,去寻觅去触碰那些沉睡的昔日古城的遗骸,那些历史烟尘和无尽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我喜欢这个舞蹈。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让我找到坚持的意义和前进的方向,训练让我生活更规律、精力更充沛、肢体更协调。

我喜欢这个舞蹈。剪断的脐带、打爆的电话、怒摔的门,我用一生在和她说再见,她却用一生在和我说路上小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每看一遍《尼莎·妈妈的歌谣》,屏幕前的你可能会想到妈妈、故乡和亲人!

每跳一遍《尼莎·妈妈的歌谣》的我,也不得不是“尼莎”意象里的“妈妈”和现实中生我养我的妈妈在鼓励我持之以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节目演出间歇小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羌族舞蹈《尼莎·妈妈的歌谣》演出舞台剧照。

有妈妈在,家就在。母爱无疆,妈妈永远都是你避风避雨的港湾!亘古的“尼莎”在爱的长河里奔腾不息!舞蹈生的我,将在留白的爱中修行!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句歌词:“黄昏的时候看着天空回想故乡,山河有回旋的时候,妈妈的思念和那流水一样多,为何在山岗等待孩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