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年味淡了;也有人说,年味没淡,藏在农村,留在了大集上。这个冬天,北方旅游在“大哥东北”的带动下,火了一把;山东也不甘寂寞,盯上了“大集”——
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于1月18日(腊八节)启动,将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新春年货节、网上年货节、网络名人赶大集等活动,加大农村产品展示展销力度。位于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将举办“黄河文化大集”,非遗技艺、美食、演艺、年货、游戏、民俗体验等特色项目集中亮相。
大集,非遗,美食,年货,就是破解“年味淡了”的良策。年味为什么淡?因为缺少了对“过年”的期待期、酝酿期。小时候年味浓,是因为距离过年一两个月就心怀期待了;农村之所以年味浓,是因为进入腊月就备年货了。在城市生活,缺少这个期待期、酝酿期,忙到腊月三十,匆匆买点年货、忙碌中看看春晚,哪还有什么年味呢?
春晚给人们带来欢乐,但欢乐不是春节的唯一主题。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的敬畏心、合家团圆的幸福感、鞠躬拜年的仪式感,是春节的重要内容。欢乐不需要学习,只需要接收;敬畏心、幸福感、仪式感,则需要酝酿甚至学习。年货和大集至少能让人唤起对春节的期待感、幸福感。快乐易被冲淡,敬畏心、幸福感和仪式感则不会。
“大集文化”或者“文化大集”,是年味的重要载体。它最具烟火气,接地气、聚人气,是“找回年味”的不二之选。
农村大集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这种“烟火气”,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快乐感、满足感。在高档酒店聚餐,很难体会到烟火气。大集来源于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自产自销、价格低廉,销售原材料、半成品为主。这些特征,决定了在大集上消费需要“自己动手”,进行进一步加工,从而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只有沉浸到“备年货”的体验之中,年味才更足。
农村大集是最接地气的场所之一。这种“接地气”,根本特征是“自来熟的交流”。城市属于“陌生人社会”,甚至很多邻居都不认识。农村则属于“熟人社会”,家家户户,邻里之间,大都熟悉,更有归属感,年味也就更足。农村“熟人社会”的另一特质,是能容忍、融合陌生人,这也体现在“大集文化”上。大集因此具备了一种相对和谐、融洽的氛围,可以卸下伪装、放下包袱。这种舒缓祥和的情绪,是最重要的“年货”,是“年味”的重要支撑。
农村大集更能聚人气。 为了拉动消费,很多公司、企业十分重视消费场景、消费体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了不同的消费方案。这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举、必要之举。但消费最基础的东西,是人气,是聚集。大集是一个聚人气的场所,有了人气,消费就有了基础。拉动消费,既要有私人定制,也要有“人头攒动”,两者相互补充,才会形成一张互相联通的消费网络。
当然,今天的大集不必拘泥于过去,它是一个平台,可以把更多元、更丰富的内容融合进来,从而帮助人们“找回年味儿”,促进消费。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中国历史超好看(6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32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