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萧衍是南朝的续命者,这话一点毛病没有,因为,在南齐陷入朝廷、宗室、藩镇的内耗中时,萧衍以改朝换代暂时终结了南朝的内乱,又通过北伐不仅保住了淮河防线同时还极大地消耗了北魏的实力,南北朝再一次达到势均,进入对峙阶段。

天监四年(505)十月,萧衍以六弟临川王萧宏为主帅,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进驻洛口(今安徽淮南东北),拉开了南朝的又一次大规模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军兵分两路,王茂率领西路军主攻北魏的荆州(今河南邓州),以威胁北魏国都洛阳,萧宏则率领东路军进攻淮北。

这是自宋文帝元嘉北伐之后南朝又一次强势北伐,史书的原话是:百数十年所未之有。也就是说,萧衍将所能调动的资源都聚焦到此次北伐行动中,简直就是孤注一掷。

萧衍的战略规划气势恢宏,淮北、中原、关中,甚至拿下北魏国都洛阳都在萧衍的计划当中,一副混一南北一统天下的架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说白了,萧衍的北伐其实就是自保行为,以攻为守而已。南齐末年,豫州刺史裴叔业为了避免被皇帝萧宝卷诛杀的命运将寿阳城献给了北魏。北魏不仅顺利接收了寿阳还顺手拿下了合肥,强势在南朝的淮河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而且,孝文帝时代,北魏通过南征,势力就已经渗透到了淮河以北和襄阳以北,如今,北魏又多了寿阳和合肥两张牌,攻取南朝只会更加方便。

是的,从刘宋开始,随着北方土地的不断丧失,南朝的防御线也从黄河流域南缩至淮河流域。也就是说,南朝要想稳住盘子就必须得执行“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将淮河沿线重镇淮阴、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寿阳(今安徽寿县)和义阳(今河南信阳)这几个战略要地守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随着寿阳和合肥的丧失,淮河防线也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萧衍怎能不急?

更为重要的是,镇守汉中的夏侯道迁也向北魏投降了,北魏越过秦岭攻占了梁州十四个郡(今陕南地区),北魏宣武帝元恪在其地设立了巴州。

汉中的地理位置就不多说了吧,如果北魏以汉中为跳板进一步拿下蜀地,那么北魏就可以重新复制西晋当年灭亡东吴的剧本了。

也就是说,在淮河防线遭受重创,北魏又越过秦岭山脉的情况下,南朝正在遭遇着生存危机,萧衍只能主动作为。

更为重要的是,人家北魏已经主动出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503年秋天,宣武帝元恪就兵分两路,以任城王元澄为东路军主帅率领南齐降将萧宝夤和陈伯之进攻钟离、以镇南将军元英为帅,进攻义阳。

很明显,北魏这是要彻底撕裂南梁淮河防线的节奏。

东路军很快就拿下了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颍川(今安徽寿县西)、蕉城(今河南中牟西南)等八城并兵围钟离,西路军统帅元英也将义阳是团团围住。

由于梁将冯道根在阜陵(今安徽全椒东)痛击元澄,梁将姜庆又通过兵围寿阳的方式大打围魏救赵这张牌。

504年四月份,由于淮河水暴涨,梁军利用水军优势大破元澄,歼灭魏军四千多人,解了钟离之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军在东线失利,但西线的元英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驻守义阳的司州刺史蔡道恭忧惧而死,元英又接连打败了梁军援军王僧炳和马仙琕,义阳守军最终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投降了魏军。同时,义阳周边的梁朝守军也纷纷弃地逃亡。

重镇义阳的丧失不仅让南梁失去了所有在河南地区的领土,同时,淮河防线的西段也完全崩溃,南梁不得不在湖北地区组织第二道防线。

西线大捷之后,宣武帝元恪在义阳设立了郢州。此时,义阳与东面的寿阳共同对南梁形成了钳制之势。南梁在淮河防线上的牌就只剩下了钟离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在守江必守淮战略的指导下,萧衍都有必要守住钟离并夺回寿阳和义阳,尤其是在汉中也被北魏占领的情况下,萧衍都必须得主动作为,以攻为守,北伐,是他必须要打的一张牌。

而此时的局势对萧衍其实也是有利的,因为,南梁刚刚建立凝聚力尚强,再加上有韦睿、曹景宗等一帮军事精英,萧衍是完全可以发动大规模的北伐行动的。

萧衍虽然话说的很豪迈,说什么克复中原统一天下,实际上就是为了自保。这从他的军事部署就可以看出来——

此次北伐,西路军的王茂虽然主攻北魏的荆州(今河南邓州)目标直指北魏国都洛阳,但目的只是为了牵制北魏主力,以给东路的萧宏减轻压力,保证东路的梁军能够收复寿阳和徐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还是争取淮河防线的主动权。

而且,北魏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宣武帝元恪也想在孝文帝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战果,给北魏一统天下的大业继续造势。所以,对于南北来说,这场战争都不可避免:

北魏是进一步蚕食南朝,而南梁则是生存之战。

梁军的开局很顺利,先是之前投降北魏的前江州刺史陈伯之以手下的八千军队投降梁军,并奉上寿阳城的外围梁城(今安徽寿县东)。在505年的五月到七月间,梁军先后将宿预(今江苏宿迁南)、梁城、霍丘等十几座城池攻克,尤其是淮河防线的东段重镇合肥。

当然,北魏对梁军的北伐也迅速作出了反应,宣武帝元恪以之前在西线表现突出的元英为征南将军,负责东线战事,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抵挡萧宏军。同时,镇守汉中的邢峦也被元恪调回率领一支偏师抵御进犯徐州的梁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英开局就于阴陵(今安徽定远)这个地方歼灭梁军五千人,直接打的萧宏准备开溜。

是的,萧衍选的这位主将绝对是一个拖后腿的主,遇到一点阻力就想开溜,主将的意志都不坚定,梁军的凝聚力就更可想而知了。

结果是,九月底的一天夜晚,由于洛口突降暴雨,水位暴涨,让处于惊鸿之中的萧宏产生了魏军趁乱来攻的错觉,导致梁军发生了夜惊事件。这次事件中,梁军互相践踏就死了将近五万人,魏军趁势反杀时,梁军又战死了好几万人,元英兵不血刃拿下了战略要地洛口。

梁军主力的惨败导致正在围攻淮阳、义阳等地的梁军也被迫撤退,并将先前占领的城池全部放弃。淮河防线彻底崩溃,江南举国皆惊。

萧衍终于为自己错选主帅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庆幸的是,镇守梁城的主将昌义之在听闻梁军战败的消息后及时作出了魏军将会进攻战略重镇钟离的判断,并率领三千人迅速进驻钟离,一场决定南北朝命运的大战即将围绕钟离这个淮河重镇展开。

好在萧衍及时调整前线人事,在派遣曹景宗率领二十万梁军从建康前往钟离的同时又命令驻守合肥的韦睿也赶紧前去增援钟离。

也就是说,此时的梁军已经由主动北伐切换为被动的防御模式。

天监六年(507)二月,曹景宗和韦睿会师钟离城下,钟离保卫战正式打响。在韦睿和曹景宗的密切合作以及昌义之的坚守之下,梁军最终是击败了魏军。

过程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是韦睿将自己一生的战略精华都用在了钟离保卫战中,最终是取得了钟离保卫战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魏军四十余座城池土崩瓦解,魏军的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人,全是精锐,梁军在追击的过程中又歼灭、俘虏数万人。三十万精锐呐,北魏的军事实力一下子遭受了重击。

南朝上一次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还是刘裕北伐的时候,这一次,萧衍续写了南朝的神话。同时,北朝也是继前秦淝水战败后所遭遇的再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

接着,在511年的朐山之战中,北魏所剩不多的精锐再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

此后,南朝和北朝再一次回归到势均力敌的状态,进入对峙模式:南朝无力北伐,北朝也没有实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南征行动。

也就是说,萧衍以主动进攻的动作成功保住了南梁初创的江山,同时重创北魏,一战给南朝创造了多年的发展经济的窗口期。

但南朝的辉煌也就此到头了,此后,随着韦睿、曹景宗、昌义之等将星的陨落,以及南朝士族的不断腐化,南朝的武力彻底退化,后来直接被侯景的八百残兵给冲击得是面目全非。

而北朝也自此进入一段乱局中。

虽然说,萧衍在做了四十年的太平天子之后最终葬送了南梁的江山,但他毕竟延续了南朝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