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让我参加高考?”一名青年面带愠色地质问着相关人员。“说了你不能报名就是不能报名,我们也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也要支持我们的工作。”报名处的主任回答道。青年呆呆地站在原地,愣了好久,终于他低下头无奈地转身离开了高考报名处。

此刻晴朗的天空在青年的眼里变成了郁闷的灰色,他不住地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难道就因为我是刘少奇的儿子就不准我参加高考?”

没错这名青年就是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儿子刘源。

1951年2月,刘少奇与夫人王光美的第七个孩子刘源在北京出生。作为伟人的儿子,刘源从小就受到了刘少奇的严格教育,在中南海生活的那段时间年幼的刘源与姐姐想通过父亲的收音机收听电台节目但是由于收音机过于老旧收到的声音断断续续还有杂音。

这一场景被刘少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看到,工作人员就向参谋部报告申请了一台更大更新的收音机。

刘源和姐姐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终于可以收听到清晰的声音了,可是刘少奇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十分生气。

在当时收音机是十分稀缺的,而自己却在旧收音机还能用的情况下因为孩子的原因得到了一台更大更好的收音机。这样的情况再刘少奇看来就是在搞“特殊化”,他叫来了刘源严肃地批评了他,并说:“你要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坚定志向,将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怎么能搞特殊呢?”

此后刘源更加注意起了自己的行为举止,虽然但当他还是个孩子但刘源已经有意识地拒绝别人对他的特殊照顾。一次刘少奇的警卫员想给刘源一个红薯就被刘源拒绝了,“警卫员叔叔谢谢您,不过我可不能要别人的东西。”年幼的刘源望向警卫员说道。

为了从小锻炼儿子的独立能力,刘少奇在1978年将年仅7岁的儿子刘源送进了北京的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当时给孩子吃得最多的东西就是红薯干。可是刘源并不喜欢吃又硬又难咬的红薯干,于是他会把没吃完的红薯干藏进自己的口袋里。

有一回刘少奇来到学校听刘源汇报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以及学习锻炼的情况时无意间发现了刘源口袋中的红薯干,刘少奇正色道:“刘源,你口袋中的红薯干是哪里来的?”刘源一下子就涨红了脸,随即刘源解释道:“爸爸,这是我自己吃剩下来的。红薯太硬了,不好吃,我就把没吃完的红薯放在了口袋里。”

在得知了这一情况后刘少奇站起身摸着儿子的头说道:“孩子,国家现在正处在困难时期,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啊!”刘源点了点头。

作为从小在中南海长大的“红二代”,刘源从小就对在门口站岗的警卫员同志非常崇拜,年幼的刘源曾不止一次地对门口挺拔的警卫员说道:“叔叔,我以后也要成为像你一样的军人!”

出身于伟人的家里,刘源不仅没有从小就养尊处优,而且时常被父亲刘少奇要求在起床后扎马步。不光是刘源,刘少奇也会让自己的女儿们扎马步,以此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

父亲的教育让年仅13岁的刘源选择了参军,在当时的童子军里刘源是训练得最认真的那一个。刘源经常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练:扎马步、翻越障碍物、练军姿……

在之后全国部队的比武大赛上,刘源就凭借精湛的射术获得了“特等射手”的称号。在得知儿子获得了这一称号之后刘少奇也是非常的开心,不过由于担心儿子会因此而自大,刘少奇随后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刘少奇表示了对于儿子此次表现的欣赏,也告诫儿子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可自大、骄傲。

刘源的人生到目前为止都是一帆风顺,正当刘源踌躇满志准备在部队大展拳脚的时候一个坏消息却传来了。1967年部队的领导找到刘源,对刘源说:“刘源同志,上级要求你马上离开部队,重新回到学校去学习。“

这一突然而至的消息如一声惊雷,破裂了刘源本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