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自古时起,秋分前后就是古人每年祭祀土地神、祈祷丰收的日子,而今年的秋分,已是第6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走出夏季的炎热,迎来秋风送爽,将目光投向长芦街道的田野水乡,自然收获一份怡然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光潋滟秋色好,稻花乡里说丰年。长芦街道依江带河,拥有18公里的长江岸线,作为江北新区的涉农街道,依托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理念,以特色水乡资源结合绿色种植养殖发展高效农业方向,不仅走出一条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也带领着众多种植户步入小康。

6月,在南京全市西瓜的一场“擂台赛“上,长芦街道方利农场选送的西瓜品种——美都西瓜斩获今年中大果型“瓜王”,意味着长芦本地特色农产品品质得到官方认证。据了解,方利农场将高温闷棚、施用有机肥等绿色栽培技术运用到西瓜种植上,使得西瓜又甜又脆、汁水十足,取得了理想的种植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农场场主史方利介绍,他今年分三批种植了40多亩西瓜,品种不仅有“美都”,还有“8424”,目前已经陆续成熟收获,收获期将持续到10月底。

在长芦街道,特色的农场不在少数。由何文进创办的家庭农场在水稻种植方面融合科技、信息、农业机械等现代生产因素和现代经营理念,同时实施“肥药两减”,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双提升,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省级百佳家庭农场”。

以何文进为代表的种粮大户在今年同样迎来了丰收,今年,长芦街道午季小麦种植面积1.2万亩,占新区小麦种植总量的67%,预计亩产量450公斤。70余名种粮大户不仅充实了长芦街道的“万亩粮仓”,也成为长芦发展农业经济的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场闯出名堂的同时,长芦街道试点开展稻米品牌创建工作,以“品牌强农”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线上征名”活动,从累计收到664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稻米品牌名称中确定3个作为街道农业品牌,分别为“一苇香稻”、“长芦臻稻”、“长韵芦香”,如今已成为长芦农业品牌的主力军。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一批生态农场样板、推进生态农场建设。近年来,长芦街道积极推动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乡村振兴做实“内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已至,长芦街道的农场夏收也已颗粒归仓。东依滁河,南临长江的天然水乡资源孕育出水暖鸭肥的长芦,这个秋季,当你走进长芦,在品味到鲜美的长芦板鸭之余,还能看到繁盛的稻谷麦田与结出丰硕果实的果园。

从鱼米之乡到绿色“新农”,长芦街道已在江北大地上焕发出全新的面貌,长芦的每一片土地都诉说着农业的故事,每一寸丰收都是步履坚定的证明。(撰文/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