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产才融合”等词在济宁制造业发展中频繁出现,作为推动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变量,创新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3年,济宁与大院大所共建实体化运作的创新载体达到8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8个、总量达到77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0家、实现两年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速位居全省前3,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其中,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351家,总量达到939家、两年实现翻番,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达到69家。

与此同时,针对全市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济宁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1099个、完成投资900亿元。通过发挥项目奖补、贷款贴息、机器换人、技改基金等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特别是“零增地技改”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济宁市208个(共两批次)技改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数量居全省第1位;10个项目纳入2023年省级“技改专项贷”贴息项目和融资担保补助项目支持企业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1位,获补助资金1440.45万元。2024年济宁将把技改作为强企“总引擎”,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三年技改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强制造强势建设,近年来,济宁持续强化“助企攀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济宁市驻企干部、产业专班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5813个,引进各类人才6.03万人;兑现省级及以上企业扶持资金7.87亿元、市级企业扶持资金8.18亿元;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26.1亿元,发放银行贷款657.86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到位2.7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22亿元,实现投贷联动45亿元;新增土地指标1.42万亩,审批项目环评手续1807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济宁将继续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彰显决心与信心的同时,也绘就新一年争先奋进的“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