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郁风

看到三联和中青对河南方城小学火灾的报道,很沉重和痛心。报道记录了孩子死亡最后一刻的样子:“消防人员进入现场时发现,遇难的13名学生,遗体均在各自床上呈躺睡状态。”也就是说,13个孩子是在睡梦或缺氧昏迷状态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而另一段报道“有学生在窗户防盗网下侧打开了一个小口,从此口跳楼逃生”,也侧面佐证这个30人混住的宿舍,发生火灾时大门、窗户都是紧闭的。

这两篇报道全文现在仍旧能看到,也就是说,现场是能采访、能报道的。有人批评河南媒体的失语,不光没进行报道,甚至通报都没有转发。

我之前跟河南媒体打交道的时候,编辑会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提到河南的负面”,调查、揭露是不可能的,但已经曝光、世人皆晓的新闻,河南媒体也是不允许提的。

当然,这并非河南媒体的意愿,而是一旦提了,就会被处罚,所以干脆官方通报也不发,街市依旧太平。

三联和中青都是外地媒体,算异地监督。但异地监督显然是不被欢迎的,山东吕台长说的很直白,“我们山东台从来不报其他地方的负面,因为山东是孔子故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我不报你们的负面,你们也别来报山东的负面,各自相安,天下太平。

地方媒体其实已经有个共识,本地新闻负责宣传,如果这家媒体还有点新闻理想和追求,想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那会去做一些有限度的异地监督,还要提前做好写检查的心理准备。

当然,还有点新闻理想追求的媒体,全国也只剩十几家了。更多媒体的任务是宣传,目前的重头戏就是宣传文旅。

于是,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河南,一个海晏河清歌舞升平钟灵毓秀霁月清风,使出各种“美人美男计”招揽游客,妲己对游客搔首弄姿,裸男在车站“迎客”。

极目新闻率先对这种媚俗宣传提出质疑,瞬间遭到千万河南网友的痛骂,给极目新闻扣上“挑拨地域矛盾”“汉奸”的帽子,虽然人民网也对这种无底线营销进行了批评,导致表演被叫停,但河南网友是断然不敢冲人民网的。

很多河南网友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形象,想方设法宣传外地人来河南旅游,似乎觉得到处扣帽子就能展现自己的友善好客。但是,河南13个孩子死了,却没多少人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为“妲己小姐姐”鸣不平,虽然扮演者是个重庆人。

但在火灾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河南部分乡村触目惊心的贫穷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在大众觉得8人宿舍都十分拥挤的当下,当地却让30个生活尚难自理的小学生住一间门窗紧闭的宿舍,这还是周围比较好的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的收费是2600一学期,包含住宿、伙食费,也就是大城市一个月的房租,并不算贵。但这个价格,也可能只能住30人间。但即便这个价格,对当地学生家长仍然是沉重的负担。

一位遇难孩子的家庭,母亲有病,父亲在上海做快递分拣,一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这和官媒宣传的送快递三年赚108万并不一样。当然,你可以指责这位父亲“不够努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努力供孩子读附近最好的学校,已经尽了一个父亲最大的能力。

在村镇小学大批裁撤、合并的情况下,很多年幼的孩子只能上寄宿制私立小学,而这可能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尽管河南的高考录取率全国垫底,但至少给了家长一点希望,能让孩子避免重复他们的命运。但这种微弱的希望,在一场大火后,被烧的烟消云散。

学校领导肯定会为此担责,河南学校宿舍也会面临一轮整改,甚至这所学校会被关闭一段时间。可是,没了这所学校,这些孩子该去哪上学呢?当地能提供8人间宿舍吗?能完善消防通道、提供灭火设施吗?

这是一道无解的题。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