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有这样一位物理天才,在15岁时考入大学,四年后赴美国哈佛留学,1988年博士毕业后,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却接受邀请加入美国国籍。

媒体报道后,国人大骂他是“崇洋媚外的慕羊犬,忘恩负义的白眼狼!”,面对国内舆论的口诛笔伐,他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科学无国界,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1999年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却带着二十位博士回到祖国的怀抱,并且携带了很多科研成果。

这时,舆论又开始反转,纷纷夸赞他是“曲线报国的爱国者!”

那么,这位物理天才到底是谁?他当初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又是如何将二十位博士带回祖国的?对饱受争议的他,你如何看待?

今天,我们一起去揭开这位叫高华健的物理天才背后的传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高华健出生在四川,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虽然没有给他优渥的生活,却让他有了一个聪慧的大脑。

从小高华健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时不时缠着大人问“十万个为什么”,他的父母文化程度也不高,常常解答不了他的问题。好在他们很明智,舍得在教育上投资,并且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什么书籍和科普读物,他们都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买来,就这样,高华健沉浸在知识海洋里乐此不疲。

天才往往是聪明加勤奋。上学以后,高华健知道父母在学习上帮不了自己,每当别的孩子业余时间都出去玩耍时,他就自觉地拿着书本回家复习,不懂就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他在学校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同龄人中更是一枝独秀,成了名闻遐迩的“小神童”。

进入初中后,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的潜能得以充分的挖掘,书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了,就自己开始自学高年级的课程,尤其是物理方面,这也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大为震惊。

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的第二年,在老师的鼓励下,15岁的高华健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申请提前参加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令所有人大吃一惊,高华健竟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成功地被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录取。

要知道,这个专业不单单是工程方面 ,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航空、能源等领域,在物理学科中算是比较难啃的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他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几乎没有请过假,每天都是早早来到教室,拿出课本预习新的知识,在下课之后,他也很少去参加一些聚会,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他喜欢这种在知识洋中遨游的感觉,同学在教室或宿舍找不到高华健的时候,那么他一定就在图书馆,甚至有些时候他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图书馆关门之后,他才会离开。

就这样,他每天都重复这样的生活,在别的同学看来,这样的生活是单调枯燥无聊的,但是高华健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可以在知识中寻找到快乐,因此他也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相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这种孤独并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影响,反而让他更加明确地找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对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规划。

入学时,他仅仅只有15岁,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也引起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关注,看到他不仅对物理方面极高的天赋,而且还刻苦好学,学校领导也开始对他重点培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高华健开始去尝试接触一些国外关于本专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知识和眼界。

1982年,高华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成绩优异的他,得到了很多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青睐,待遇也相当诱人,身边的同学都对他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但是高华健的选择却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他拒绝了这些单位抛来的橄榄枝,毅然选择了出国深造,因为他在学校接触到国外的资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在国家助学金的资助下,他顺利地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攻读博士。

在高手如云的哈佛,高华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深知只有学到真本领,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所以,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极高的天赋和异于常人的努力,使他快速成长,也让周围许多人都非常看好他,经过老师的引荐,他又去了德国一家研究所作短暂的学习和研究,他对于学业的执着,敏捷的思维,也让他在德国的导师也非常喜欢他。

1988年,到他博士毕业时,年仅25岁的高华健竟然已经发表了近400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美国学术界,因此他被称为“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

对优秀人才,谁都会喜欢。高华健毕业后,已经小有名气,中科院、斯坦福大学、德国研究所纷纷发出邀请。一边是迫切需要自己的祖国,一边是科研环境更好的国外,高华健究竟怎么选择呢?

在反复权衡三个月后,他最终做出了决定: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担任助教,并且加入美国国籍。

一时间,高华建被三个国家争抢的消息登上了新闻,高华建的名字也响彻了全世界。

对于他的选择,国内引发热议,他被推到风口浪尖,绝大多数人骂他接受了中国优质的免费教育资源培养,却忘恩负义,是地地道道“牧羊犬”、典型的“白眼狼”,甚至有人还形象地比喻,他是中国“自家养的鸡”,却跑到美国的“窝里去下蛋”。

对于谩骂、指责,他感到委屈、无助。作为理工男,本就不善言词,情急之下,高华健直接开怼:“为什么一定要回国?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这样又引来一波更猛烈的大肆声讨和口诛笔伐。

当时,高华健在美国学的是纳米技术,这项技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航空、医疗等领域,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尤其是美国起步早,投入大,具有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较大突破,而当时国内还处于微米阶段,差距巨大。要全面掌握这门技术,留在美国继续研究学习是最优选择,因为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所提供的环境和设备也相对受限,很难让他更深入地进行研究,而美国的研究基础和科研环境要比国内好得多。

高华健的求知欲也非常高,他清楚地知道他所学的专业范围有多么广,现有的一些知识很难满足现实需要,更主要的是,在国内高华健所学的知识也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但在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和国籍歧视,留在美国,如果不加入美国国籍,很难接触核心技术。鱼和熊掌不可见兼得,在高华健看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卧薪尝胆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

慢慢的高华健也开始参与纳米技术的研究,他召集了很多科技人才,借助国外的高端设备和精密仪器,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和知识,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由于成绩突出,高华建一步步地成为了斯坦福的大学的副教授、教授、布朗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

有了学术资本后,他开始以另类方式报效国家。

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是常有的事,但由于高华健的坚持,让很多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受到了公正待遇。高华健曾经在美国是一名助教,对中国同胞都会格外关心,经常给他们开小灶补课,他与其他的一些老师关系也都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他们对我们留学生的态度,这些学生也都非常感谢高华健的帮助,高华健也常常告诉这些学生,有了出息之后要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出一份力量,在高华健对他们的指引下,这些孩子更加努力了,很多孩子在毕业之后也选择回国发展。

但此时高华健更主要的目的和想法就是将高端技术带回去,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主要是三种方式:

一是选择中国留学生跟自己读研究生和博士生。因为美国教授对外国学生传授知识是有所保留的,核心技术是不会轻易让你掌握的,而高华健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则毫无保留,倾其所学,他不仅传授知识,还教育他们做人,他反复强调:“来到这里一定好好学,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报祖国,现在时代不同了,祖国迫切需要你们!”

就这样,他培养的100多名硕士生、20名博士生先后回国。这20人后来有两位成为了“长江学者”,有7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3年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得到了一位人才,这个人就是王翔博士,他就是高华健的学生之一,随后他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对航天方面展开了研究,更厉害的是,王翔本人曾经参与过五次关于载人飞船的相关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不仅成为了空间站的总指挥,还是神州一系列飞船的总指挥,他为我国在这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是抓住各种机会,频繁与国内专家展开合作交流,一直默默地把美国的技术输出到国内,他的这种做法也很是巧妙,不光可以悄悄推动我们科技的发展,还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三是回到祖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09年,高华建成为西安交大的名誉教授;2012年担任清华大学力学材料中心主任;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此外,高华建与中国的许多高校都存在合作关系,也免费出席过很多技术交流会,在国内做的学术报告、演讲超过100场。

不管多忙,高华建每年都会抽出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回到中国工作。

从博士毕业到2019年,高华建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其中的130多篇都是与国内的学者、学生合作完成。

或许是因为高华健等华裔科学家的做法引起了美国的警觉, 2019年美国把高华健的母校西安交大拉进了制裁名单,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又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开始开始着手调查数百名美国科学家在中国的合作,企图切断华裔科学家与中国的联系。

对于高华健的所做作为,大家褒贬不一:

第一种观点,他的做法是另类的报国,他无愧于一个爱国者;

第二种观点,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放弃国籍加入美国国籍,就是”白眼狼”;

第三种观点,加入美国国籍不可取,但培养20名博士回国值得点赞。

你如何看,你支持他这种爱国方式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