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金融机构“反向讨薪”引发市场的热议。

文 | 青颍

出品 | Tao财经

2024年开年,先有招商银行超2800名员工将面临绩效薪酬的“追讨”,后有知名券商东兴证券披露对于薪酬的追索扣回的相关公告,“反向讨薪”风暴从银行刮向了证券公司。

金融机构“反向讨薪”之所以引发市场的热议。一方面,金融行业薪酬问题是长期以来颇受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银行岗位常常被喻为“金饭碗”,而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当下,这一举动不仅让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感到担忧,也引发打工人的共鸣。

事实上,“反向讨薪”在业内并非新鲜事。一家民营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家热议的“反向讨薪”即商业银行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近年来,包括银行、信托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都曾披露过关于追索扣回绩效薪酬的具体情况,属于金融机构常态化的机制。该项制度相应监管要求,最终是为了审慎经营,从长远看有利于银行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这场绩效风云是金融机构的常态化操作,但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执行背后暴露出实际操作中追讨难、责任划定等问题。同时在金融业“降薪”和业务风险持续暴露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向在职和离职员工的反向讨薪将会愈演愈烈。

01“反向讨薪”常态化机制,引发市场热议

近日,东兴证券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

东兴证券作为AMC(中国东方资产)系上市券商,尽两年暴露出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2023年,证监会查明泽达易盛涉及隐瞒重要违法事实、财务造假等违规,后上海金融法院要求泽达易盛赔偿投资损失,东兴证券等中介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东兴证券与其他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方共同出资3.4亿元,用于赔付适格投资者的投资损失。有业内人士猜测,此次绩效追索尽管其并未透露审议通过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议案具体细节,但泽达易盛案件的投行经办人员可能涉及其中。

同年11月,东兴证券因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未履职尽责,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一位证券业从业人员表示,证券公司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在实践中已较为普遍,但公布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则为少数。东兴证券暴露出的问题,逐渐显现这两年金融机构在市场环境不佳下凸显的经营困顿。

2023年底招商银行通过了《关于招商银行2022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根据2022年度年报,招商银行在过去的一年中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达2876人,占集团总员工11.3万人的2.55%。总金额达到5824万元,平均每人要还给银行2万元左右。此消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员工表示,金融业一般都实行年薪制,某银行员工薪资机构30%~60%为基本工资,这一部分是固定薪酬,剩下70%~40%是绩效工资,并会在未来三年分别按20、10、10的比例予以支付。如果该员工出现离职或者是业务出现风险,剩余绩效薪资会按净损失的比例折算延期绩效工资。银行反向讨薪也是从被延期支付的部分奖金扣除。并不存在向员工追索过往已发放薪酬一说,部分媒体的报道有点言过其实。

反向讨薪并不是新鲜事物,十年前金融业就设置有“风险保证金”,作为弥补风险暴露的措施,这两年成为热词。对金融业来说,这是一项正常的薪酬管理制度,也是风控措施之一。

在2010年,原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中就要求银行制定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的规定。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下发文件《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建立和实施绩效追索扣回制度。中国银保监会2023年3月24日发布的文件中显示,目前95%以上的金融机构已制定并实施绩效追索扣回制度。

02难题待解,需平衡讨薪和员工激励

为何作为一项监管要求执行的一个常态化政策,会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发酵?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一般是指,金融企业的高管和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在自身职责内未能勤勉尽责,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金融企业不仅可以停止支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并且可以对已经发放的绩效薪酬予以追回。

回到几年前,自P2P和私募爆雷潮出现以来,涉嫌非法集资等问题的机构以及各类核心员工基本都退回了非法所得。而银行信托等机构在业务不涉嫌违法违规的情况下为何还要追回以前给员工发放的绩效和奖金。

一位行业资深观察员表示,银行业是典型的利润前置,风险后置行业,以信贷业务为例,放款后有3-5年的还款周期。一旦发生信贷风险,员工离职之后,容易形成“绩效奖金即期回报个人,风险隐患留给金融机构”的问题,对应的追责就成为无解难题。从管理制度视角可以看出,在绩效递延之外有明确的反向讨薪机制,能够让员工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隐藏的金融风险问题,有利于银行业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长期健康发展。

由于信贷风险暴露的滞后性,对绩效追索也会造成比较大的障碍。某银行高管坦言,目前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越来越多,部分项目贷款的期限更是长达15年,绩效一般是三年内发放完,如果风险暴露在数年之后,是很难追到责任人。同时风险的暴露也不可能全部归因于某一个一线员工的责任,而是涉及条线业务。因此银行薪酬追索回扣机制面临着风险认责难题。

一位银行的一线从业人员表示,对于银行的许多基层工作者,这几年经历了行业的“降薪潮”,在本身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还要面临被扣薪的问题。银行应该建立分级管理制度,避免一刀切的行为。

这也是当前金融机构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平衡这一机制的正反效应,既要保障金融机构长期利益,又要有中期的激励机制提高一线员工的积极性。

03“低收益”时代,审慎经营是长期策略

近两年降薪潮、反向讨薪风云弥漫着金融行业,这背后和经济持续下行,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自2021年下半年进入集中爆雷潮以来,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不无关系。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透露,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是属于正常的一项管理工作,不涉及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从招行2022年年报披露,可能涉及信贷质量的部门员工数据为:公司金融18746人,零售金融51526人,风险管理6495人,合计76767人。假设所有薪酬被追索的员工都是属于这些部门,那么就意味着这些部门里3.75%的人涉及被追索薪酬。

如果按照员工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按照50%:50%的比例分配,那么根据前面计算的平均薪酬可知被追索薪酬占绩效的8.25%。

根据招行2022年年报披露的不良生成率1.15%。所以,2022年招行的薪酬追索数据说明资产质量不存在较大隐患。

但近年来,部分银行的不良率持续走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与银行业过去的模式相关,其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这就直接导致了为了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当下金融行业已切切实实地回归到了“低收益”的时代,银行业将长期面临转型难题,从监管对金融套利和高薪从业人员的整顿政策看出,金融机构对内治理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其风险和合规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金融业“降薪”和业务风险持续暴露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向在职和离职员工的反向讨薪的情况将会愈演愈烈。但是也让银行回归商业本质,更加审慎经营,在此情况下核心高净值客群反而对金融合规和风险溢价有了更高的接受能力,财富端的投资人在资金投放意愿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