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背景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共青团个旧市委聚焦全市青年服务力量不足,志愿服务需求和工作力量不匹配的问题,创新“1+2+3+N”的工作模式,把返家乡大学生群体纳入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队伍,为志愿服务注入青春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一条工作主线
共青团个旧市委精心筹备、系统实施,围绕“优化青年发展”为工作主线,紧盯青年发展的所需所盼,将大学生实践活动作为优化青年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各级团组织建立健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制度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选优树典等工作。及时制定出台《个旧市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形成了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扎实推进个旧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品牌化建设。以“汇聚青春力量、展现学子风采、服务经济社会、助力青年发展”为总体定位,通过“1+2+3+N”模式(即1条工作主线、2个平台阵地、3项制度机制、N个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制度化联系、保姆化服务、品牌化塑造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二)打造两个平台阵地
1.“学校+团委”共商共融的联系平台。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挂牌成立个旧市首个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基地,紧密联系个旧“毕业高三群体”,利用高三心理咨询课堂开展“返家乡”实践活动宣传活动,团委工作人员加入高三毕业生班级微信、QQ群,有效引领应届毕业生与家乡团组织常态化联系,覆盖高三学子1000余人。二是创新搭建新媒体联系渠道。依托“金秋圆梦”助学活动,组建“个旧市大学生交流群”3个,专设管理员,常态发布家乡创业就业时讯,认真解答学生疑难困惑,常态化联系在外大学生310多人。
2.“互联网+”云平台。一是新媒体助推招募开展。积极利用团市委微信、抖音、微博新媒体平台、大学生交流群、各级团组织工作发布信息,实现以老带新学生互相推荐等方式,吸引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二是“互联网”助力岗前培训。组织开展岗前“云培训”,线上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做到未培训不上岗,帮助参加社会实践的高校学子努力达成纪律严明、身心合一、身随心动的良好状态,实现人员全覆盖。三是“云模式”强化岗位设置。根据“因需设岗、按岗招人”的工作原则,开展线上岗位“云调研”,广泛听取各地区、各机关意见,面向30多家机关单位、乡镇(街道)设置实习岗位,规范岗位设置,优化岗位结构,逐步实现大学生实习岗位设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建立三项制度机制
1.“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共青团个旧市委切实优化实践服务,致力解决高校学习在实习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一是细化工作指标,严控安全风险,积极争取社会支持落实意外伤害保障,为每位高校实践学子提供意外保险服务。二是积极与社区对接,落实返乡大学生回乡报备制度,精准掌握每名学生的家庭住址、所在高校、所学专业、个人特长、实践时间等信息,同步向学生推送实践岗位和志愿服务等信息,本着“自愿平等、双向选择”原则,结合学生的个人需求、专业特长、居住地等因素,就需就近就便安排实践岗位,确保“人员精准、岗位精准”。三是团市委领导班子以“定期+随机”走访形式看望学生、与学生座谈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得所获,为家庭困难大学生争取实践岗位补贴并协调解决学生无住宿等问题,让学生更安心、更专心地开展实践工作。
2.“社会实践奖励机制”。对顺利完成实践工作任务、表现良好的学生,颁发社会实践证书;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且服务时长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颁发志愿服务证书;对累计服务两个假期且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优秀返乡大学生”证书。截止目前发放537份社会实践证书、86份志愿服务证书,评选61名“优秀返乡大学生”。
3.“网格化联系服务机制”。积极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设立以“团委项目负责人+机关团组织网格员+在岗大学生实习生”联系机制,每月定期在“腾讯会议”上召开网格会议,实习单位反馈工作问题、实习学生反馈实习困难,共青团综合协调解决,建立团委和实习管理“双向”管理服务模式。
(四)开展“N个服务项目”
共青团个旧市委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围绕党政中心大局,组织化、精准化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从服务青年出发,致力于为民办实事,着力打造“返家乡”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
乡村振兴志愿行
组织实施“我为家乡献一言”、“聚焦乡村振兴筑梦活力个旧”、“喜迎新春送温暖弘扬青春正能量”等多个乡村实践项目,共计开展乡村实地考察400小时,青年微论坛活动20次,走访慰问独居老人120小时。
爱心服务志愿行
组建个旧市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青”暖童心·共育花开七彩假期开设作业帮扶、绘画、手工、声乐以及舞蹈等课程活动60次共覆盖800余人次;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活动16次,服务时长150小时。
社会治理志愿行
聚焦多渠道参与社会治理,打造“社区青春能量”项目。开展“青春筑梦·不负韶华”云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发动大学生志愿者100余人,覆盖全市城区街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消防安全、普法强基等活动20余次,覆盖70000余人次。
特色品牌志愿行
以青春力量助力特色志愿服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实施“只此青绿”——青少年环保实践教育志愿服务,共计服务120小时,服务12000余人次;组建“青春自护·锡都小云豹”志愿服务队,“四手”联建自护课堂,让志愿者队伍深入学校、乡镇、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共开展服务50余次,受众15000余人次。
2022年10月至今,面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募537名高校学生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1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10余万人(次)。
三、案例简评
个旧市围绕“优化青年发展”为中心,持续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制定制度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引导个旧大学生参与实践,立足实践岗位,以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为目标,展示青春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