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但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如果把英雄比作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那么时势就是舞台,智慧就是演技,二者缺一不可。

千古兴亡,大浪淘沙,英雄的诞生,乃是将卓越的智慧充分赋予时势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大家一直都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但实际上,大家都忽略了另一个伟大的天才,他就是周恩来

在中国革命史上,毛主席和周恩来二人,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周恩来早年的不同

其实熟悉毛主席和周总理名人故事的人就知道,其实毛主席和周恩来二人从小生活的环境和圈子完全不同。

就周恩来来说,他出生在吴越文化圈。自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还有韩信忍受胯下其辱等。这都是古越文化的特质。

所以在江南文化中,这些故事对周恩来的影响很深,但毛主席却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他在这里接受的文化一直都是“自强不息”“淳朴重义”等,另外在湖南湘文化中,舜帝体察民情,朱熹追求圣贤等,这些文化比较有特色。

所以,从这些文化影响上,也造就了毛主席和周恩来二人的性格差异。

比如在服装上,毛主席就很少穿西装,甚至就没有穿过西装。在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敢于斗争,敢于驾驭别人的精神。

就出身来说,周恩来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经济上是走下坡路,一天不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在他6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在外祖父家。

10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在外谋生,他跟着叔叔过日子,最后在南开大学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农村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做点小生意,甚至有时候得到富农水平。

家庭的影响,以及从小接受的文化的熏陶,导致两个人性格不同。

所以,毛泽东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生活,导致毛泽东向来反对暴力,反对封建教条的思想。

周恩来长期在嗣母的教育下,知书达理,注重仪表,所以十分喜欢穿西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人是会改变的,尤其是在革命早期那个动荡的年代,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在新文化运动中,慢慢展露出了各自的学习天赋,他们都酷爱读书,为国家命运所担忧。

日后周恩来曾说过,他上大学的时候十分喜欢文学,尤其是对话剧情有独钟。但是在古典文学上,他承认毛主席比他读的古典文学更为多,更为杂,尤其是古代历史,还有一些英雄故事等。

尽管二人在革命前,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求学环境都大不相同,但革命开始后,二人都全方位投入革命中,建立了统一的志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30年前,周恩来一直大多数时间一直在上海临时中央工作,而毛泽东一直在苏区红军前线。周恩来早就听说,毛泽东这个人十分有才能,多次带着队伍打胜仗。

虽然他们早年间在广州已有交集,但交往并不深,所以周恩来于当年12月离开上海来到中央苏区后,他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毛泽东。

细心的周恩来和毛泽东短暂接触后,他就敏锐地意识到,毛泽东这个人是一个打仗的天才,他的军事能力,远在彭德怀等人之上。

甚至肯定地觉得,毛泽东是一个有超强军事天赋的帅才,绝对不能晾在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此后在红军中,周恩来就有意无意地把领导位置让给毛泽东,一直到遵义会议时,一直处于最高统帅的周恩来,甘愿把自己放在一个辅助的位置,也要让把毛泽东这个帅才推到领袖地位。

这也充分看出来,周恩来是真正的识大体,顾全局,是真正的为了中国革命着想,他的这种“让贤”精神让人敬佩。

当然,从某一方面来说,这和周恩来善良,大方,从小接触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曾说,新中国“谋事在毛,成事在周”。毛主席也谦虚地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他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妥善解决问题。”

这就说明,周恩来和毛主席可以风雨同舟几十年,关键就在于,周恩来肯定毛主席的各种军事战略和政治水平,所以他把最高的决策交给毛主席,他则负责去实施。

比如西安事变时,周恩来的突出表现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张学良直接“关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毛主席自然明白,西安事变如果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周恩来去延安时,毛主席握着周恩来的手紧紧不想松开,二人冒着大雪走了很久,深情地凝望着周恩来:“恩来,现在全世界,全中国都在看着西安,西安的情况很复杂啊,你的担子很重。”

在西安,张学良急坏了。

南京方面都认为张学良是暴动,是谋反,甚至苏联方面还说张学良是亲日派?故意搞军事阴谋?

张学良咬着牙,猛地把身边的茶杯摔在地上,狠狠地说:“我张学良为公而举,绝非为私而动!上到天理,甚至国法,我张学良有什么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是朋友,我完全理解你。活捉蒋介石虽然是突然袭击,但蒋介石的实力却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各方面的反应就像是暴风雨一样,这种情况下要格外谨慎。如果可以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自然是好。可是如果没有说服,最后把蒋介石交给人民审判,甚至杀了,那就会给日本人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中国的前途更遥远了!”

张学良猛地站起来,自责地说道:“那我张学良,岂不是成了历史罪人?”

周恩来安抚张学良,你只管配合我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日,周恩来和宋美龄兄妹会谈。

刚坐下,宋美龄就一副不服的气势,对周恩来说:“委员长这次蒙难,贵党怎么看?”

周恩来也毫不客气地说:“这完全是蒋介石自己逼出来的,张将军忍无可忍,顺应了全国人民的心愿罢了,你所谓的‘蒙难’,只是你们的说辞。”

周恩来一句话,让宋美龄十分生气,宋美龄站起来说:“张学良明明就是劫持领袖,历史上这种事情还少啊?”

周恩来皱着眉头说:“历史上所有叛乱,无非两条,要么金钱,要么地位。你们说,张学良给你们要钱了?还是要官了?你们说是‘叛乱’,简直就是污蔑,你们对历史知识就是浅薄,愚昧!”

宋子文在一边震惊不已,他一直听说周恩来很好说话,怎么今天居然如此气势凌人。

他赶紧打圆场说:“周先生,那是何应钦他们非要吵闹,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周恩来继续说:“你和蒋夫人忙里忙外,你说哪一条可以救出蒋先生?你们南京要想再打,我们不怕,我们已经奉陪十年,再奉陪十年又如何。”

周恩来一句话,让宋美龄和宋子文尴尬无比,再也不敢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周恩来这样说话,就是为了说服宋子文和宋美龄,让他去劝说蒋介石。

这次谈话结束,宋子文心里直冒冷汗,他对宋美龄说:“周恩来真是个天才,怪不得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对他如此崇敬。”

当晚,周恩来在宋美龄的陪同下,去见了蒋介石。

周恩来来到蒋介石的卧室,蒋介石半躺在床上,伸了伸手,示意周恩来坐下。

周恩来说:“蒋校长,10年没见了,别来无恙。”

蒋介石坐起来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说:“只要蒋校长同意一致抗日,不光我可以听你的话,我们红军都可以听你指挥。”

很显然,周恩来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蒋介石一句话不说,显然不想同意。

周恩来又说:“蒋校长,我实话告诉你,在陕北,经常有人半夜敲毛泽东先生的门。”

蒋介石放下手头的书,想听八卦了,笑着说:“干什么?”

“大家都要求杀了你。”

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做了个杀头的手势。

蒋介石脸色煞白,愣住了。

周恩来继续说:“可是,毛先生不赞成,你理解毛先生苦衷吗?这次来,毛先生让我捎话给你,希望你可以认清当前形势,在中国,谁要是坚持反革命内战,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所以希望我们化干戈为玉帛,把今天作为新起点。”

蒋介石赶紧说:“很好,很好,今后只要我蒋介石在一天,就保证中国不发生内战。”

当然,蒋介石说的是空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充满惊涛骇浪的环境里,周恩来临危不乱,力挽狂澜,最后妥善处理了西安事变。

他知人知心,交人交心,以心换心。所以他能把自己的心整个儿地托出来,交给人民,交给同事,交给下属,甚至展现给他的敌人。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周总理缺一不可

有人曾说,周恩来举轻若重,当不了一把手。实际上,这句话大错特错。

从周总理的能力来说,担任领导地位是完全可以,只不过因为性格原因,周恩来很早就洞察出,毛主席在决策上有更大的优势。

伏尔泰曾说:造就政治家的,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性格。这说明,对于政治家来说,优秀的性格比能力重要。

正如好多同志说的那样,毛主席讲话势如破竹,适合讲大事。而周恩来适合讲具体事,井井有条。二者缺一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一向不大抬举别人的著名学者梁漱溟也说:“周恩来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其实对于周恩来的伟大,在于很多方面,这只是冰山一角。周恩来在处理事务上的能力和水平,不单单这点。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兼任外交部部长,几十年如一日,可以说干的相当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是20世纪最杰出的外交家之一,在风雷激荡的20世纪里,涌现出了诸多改变历史的领袖人物,周恩来在担任国务院总理26年来,多次提出宝贵的治国主张和外交政策,直到现在,他的一些建议仍然在积极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周恩来的优点在于,可以从一大堆复杂的问题中迅速分辨出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需要着手去办。

毛主席在70年代曾说:“没有总理,我们怎么治理国家?根本办不到!”毛主席称周总理有吐握之劳。

尼克松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则可能会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意思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建树,这和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等前辈们留下的丰富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不开。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作为后人,我们在感到无限自豪的同时,更应该怀念前辈,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