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去海外上学,一直是很多中国学生的渴望,

俞敏洪就聊过,自己大学班里50个人,49个都出国了,就他没有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新世纪中国的发展,留学热度更是越来越高,什么哈佛学习法在国内都热度无限,

《哈佛女孩刘亦婷》在国内也是极为畅销,被许多家长视为育儿宝典。

从这些我们也能感受到当年大家对自己孩子出国的热情。

多年以来中国也一直是美国第一大国际生源国。

但最近几年,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数量急剧下降。

中国孩子的留学潮开始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9年赴美中国留学生人数创下历史最高,占到当年美国国际生比例的34%,人数接近37万。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打乱全球人员流动,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已连续4年下滑。到2023年,总数下降了20%,降至约29万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印度学生赴美留学生人数急速增加,去年的增长幅度是惊人的35%。

按照如今的趋势,中国将马上将美国第一大国际生源国的位置让给印度,

目前,在美国国际留学生中,中国学生仅比印度学生多出2个百分点。

在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数据,也可以观察到中国学生出国数量在暴跌。

每年高校都会发布自己的当年的就业质量报告。

以国内最顶尖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例,这两个中国顶尖学府的毕业生出国率在两所高校出国率在短短3年就下降了40%-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19年到2022年,清华大学,这个比例从15.3%下降到7.1%;

北京大学从14.8%下降到8.42%。

从外部视角来看,导致中国出国学生人数快速减少的重要原因是地缘政治的变化,留学生被殃及池鱼。

2020年,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部分高校和某些敏感专业的毕业生和学者获得签证,多所中国院校被列入了“黑名单”。

但是,地缘政治能够影响的留学生数量其实很少。

绝大多数中国普通学生仍可不受障碍地赴美留学。

就比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就不在美国的名单之上,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出国留学人数仍然接近腰斩。

由此我们也能发现一点问题。

问题的关键不是外部,可能是内部,毕竟留学是家庭和学生的主动选择,而选择就是要考虑收益和成本的。

对于留学而言,近几年留学成本直线飙升,这也是最直接的因素。

这几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处于高通胀,这推高了整体生活费用。

对中国学生而言,海外日常开支原本就很高,加上学费上涨和人民币贬值,每年的海外留学总费用很容易就超过60-100万元人民币,令大多数家庭无法承受。

一边是留学成本急剧上升,另一边是国内很多家庭的收入在大幅萎缩,留学变得更加困难。

如今整个大环境是经济下行,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的收入也不例外,都不同程度受到打击,无论是裁员、债台高筑,还是股灾。

即使收入还未受影响,前景预期不好,很多家庭在花销上也变得更为谨慎审慎。

每年支付几十万的留学成本,在如今看来太过奢侈。

在现实面前很多普通家庭,只能放弃留学的想法。

除了成本,现在留学的收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留学带来的收益也在急剧下滑。

过去,许多家长为子女出国读书不惜倾家荡产。但是现在,许多家庭已经失去了这样的财力和勇气。

更残酷的是,一些已经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因为家庭收入骤减,被迫中断学业提前回国。

对大多数普通中国家庭而言,选择出国留学仍出于务实的考量,期望通过海外学历获得更好的未来职业和收入。

如果通过海外文凭可以获得理想的收入回报,很多家庭其实还是可以全家砸锅卖铁供孩子出国读书的。

但如果花了几百万,毕业后连找工作都成问题,而这也是现实正在发生的事物,也成为压倒很多家庭和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随着成本不断上涨而回报率下滑,越来越多人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放弃留学梦想。

统计数据显示,80%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会回国求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归国学生人数激增,导致就业竞争激烈。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大学毕业生数量也高达令人生畏的1158万,且还在增长。

留学生和本土毕业生的双重冲击之下,就业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稀缺。

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12月,中国16-24岁年龄段的青年失业率为14.9%,25-29岁年龄段为6.1%。

面对如此惨淡的就业形势,海归不得不大幅降低薪资要求,放弃一线城市,转战二三线城市才能找到工作。

对绝大多数普通中国家庭而言,出国留学是一次投入高但回报率越来越低的赌博。

在目前的情况下,放弃留学正在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然而留学生人数减少不仅影响个人,也将侵蚀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因为越来越少的青年能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国际视野。

当中国最具活力的人口群体与世界隔绝之时,整个国家也将变得越来越内敛。

无论是我们古代的唐朝盛世,还是现代史的强国,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标志是自己的社会拥有极强的自信,能够开放、包容多种思想和事物。从而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来和我们交流,甚至为我们国家的强大付出血汗。

以秦国为例,为秦国强大立下汗马功劳的百里奚、商鞅、张仪、白起、李斯等等都不是秦国人。

现在美国也是例子,我们能看到美国如今的首富马斯克以及诸多美国高科技公司的掌权者都是外国裔。

而我们现在的氛围是越来越排外,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差,就连《新华字典》都被频繁攻击举报。

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自信的。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才都愿意来中国,并愿意为了中国的成长而努力,盛唐的景象也就再现了,我们的的民族复兴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