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召开,正式公布了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大庆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命名有效期5年。
此次命名旨在激励先进、示范引领,全面深入持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开局即冲刺,大庆跑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速度:2022年1月,正式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2023年4月,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省级初评,同年10月通过国家民委检查验收,2024年1月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
荣誉的获得,彰显着大庆以“石榴花开石油城”为品牌,以“当好标杆旗帜”的政治站位争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排头兵,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推动文化自信和繁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庆新实践等方面打造“大庆样板”,获得广泛认可。
“融合化创建”,融入全局惠民生
“红石榴”主题公园里,参观者络绎不绝;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加持下,省市重大项目快马加鞭,冬季冰雪游热“雪”沸腾……驻足大庆,从经济发展到民生工作,总能让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蓬勃发展的脉搏。
在创建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融合化创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融入全局,形成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互促共进。
政策激励“共赢”。全面落实全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20 条政策措施,启动实施“活力大庆”13项行动,解决融资、用工、要素保障等实际问题1112个。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实施衔接资金产业帮扶项目175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7%,在全省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8个县区进入A档优秀等次,优秀率居全省第一。用好用足差别化扶持政策,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杜尔伯特县536家企业免征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1.2亿元,吸引21家企业总部落地。三年来,累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846万元,支持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乡村振兴试点26个。
党群融合“共促”。坚持以党建促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开展“七进+”“宣传季”等主题活动,持续推动创建工作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生活。大庆眼科医院10年五上西藏、两上新疆,累计为404人进行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还为西藏地区4名眼科医生进行了长达10年的免费培训、带教。与新疆福海县两地人民一家亲,本轮选派81名优秀干部人才深入新疆阿勒泰地区,签署《大庆—— 福海文旅产业合作协议》,累计实施援疆项目47个、总投资5亿元;大庆市杏北爱心志愿者协会开展“爱心棉雨鞋”“阳光跑鞋”计划,为孤儿和单亲特困家庭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等公益活动……
民生普惠“共享”。编制《大庆市 “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扎实推进各族群众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以上,全市各族群众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和8%以上。坚持把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庆新实践的总体战略布局,在杜尔伯特县现代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该县成为全市首家碳汇经济落地县、休闲农业重点县。不久之前,2023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之中国大庆连环湖第七届冰雪渔猎那达慕在杜尔伯特县开幕,助推冷水渔业和文旅深度融合、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百湖大地,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民生项目强势跟进,是各族儿女守望相助、胼手砥足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而努力的生动写照。
“精准化创建”,推进落实见成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松嫩平原的璀璨明珠——大庆则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幸福之城。这里,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43个少数民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亦是大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百湖之城开得更加绚烂的初心。
清晰美丽的创建图案,展现了我市“精准化创建”——
“大统战”格局。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汇聚创建工作合力,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流程化”推进。综合运用领导责任、工作推进、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四个体系”,形成闭环链条,每个体系都完善创建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确保创建工作责任链条环环相扣、任务链条紧紧闭合。
“清单化”落实。全省率先提出 “清单式”推进城市民族工作,通过建立工作责任清单、检查指导清单、特色亮点清单,依“单 ”履职尽责,照 “单”督办检查,挂“单”接受监督,提高城市民族工作精细化水平,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让越来越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模块化”监督。推行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监督,人大视察监督,政协提案监督,统战部门日常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提示监督,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专项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七项监督”模式,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创建过程,助推了各项民族工作有效开展且成效显现——
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得到积极构建。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大庆市城市民族工作任务清单》等引领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纳入全市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在社区设立“石榴籽” 服务站、全市 132个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开通服务专窗。
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被打通。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把“公民应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写入《大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大庆拥抱新市民“五免”“六补”“七优”政策措施》,鼓励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每年对口推送就业岗位8000个、3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创业。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截至目前,9个县区全部被命名为省级及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市已培育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7 家、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41家。打造市级示范单位112家、教育基地21个、示范楼宇85栋、示范家庭284户,评选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60个、模范个人450人。
“品牌化创建”,擦亮大庆“传家宝”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孕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体大庆人的“传家宝”。在创建工作中,我市以“品牌化”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庆故事,坚持红色基因浸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讲好大庆民族团结故事。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热潮伊始,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延中教授以视频直播授课形式作专题辅导,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库成员深入市直机关、高校及各县区进行主题宣讲,同时大庆深入挖掘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内涵,组建宣讲团、开展云宣讲,“石油魂”宣讲团,在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开启红色行走路线,宣讲团上高原、下井队、闯大漠,进政府、进校园、进外企,走进塔里木油田公司、江汉油田、南湖革命纪念馆、天津周邓纪念馆、中国石油大学,其中“铁人精神代代传振兴龙江谱新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会在黑龙江省内13个地市开展巡讲。截至目前,已累计宣讲1009场,行程600万公里,受众近400万人次,实现了宣讲13年来,单年宣讲场次最多的新突破。
打造红色传承名片。依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色资源,培育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一口井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处,举办纪念铁人诞辰100周年、多彩民族文化展演等主题活动172场,创编涵盖“幼小初高”4个学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全套教材。推出以红色演艺、红色培训、红色观览为内容的“红色研学游”,以“展览+教学+体验+实践+研讨”的红色实践游,常态化开展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不断引导各族群众人心归聚、情感相依,彰显创建工作的红色底色。
所有的荣光都化作力量,正如所有的奋斗只为享受同样的阳光。大庆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将激励全市各族群众更加同心奋进。下一步,大庆将举全市之力,争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新样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头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排头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