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职责就是学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学习中产生的。不知道父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就是不愿意写。

也许是因为他害怕困难,不想去面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写作业不会写,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就在那坐着发呆也不去想办法。

孩子这种遇到困难轻易就放弃,不去克服困难的行为是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的。虽然现在只是写作业拖拉的问题,但是,当孩子长大以后,遇到的困难会更多,面对的挑战也会更大。

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不轻易言败的精神。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不轻易言败的精神呢?

首先,父母要坦诚地和孩子分享事实真相,了解自己的逆境存在的现实,鼓励孩子接纳现状,同时提供温暖的支持和陪伴,让孩子从逆境中解脱出来,成熟起来。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德格曼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大量的研究就发现对孩子们来讲,决定孩子对世界感到乐观和悲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三点:

第一, 孩子每天从父母,尤其是母亲身上学到的对各种事物的分析判断,因果解释,影响着孩子的对抗逆境的能力。

如果家长是乐观的,那么孩子相对而言也会成为乐观的人,所以如果你是孩子的母亲或者父亲的话,那么你习惯性的从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话,这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

比如如果你经常说,“这种倒霉的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是笨死了”,“局面永远不会得到好转”等等消极的话,那么你会影响孩子的因果判断能力。

所以要控制自己的语言表达,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这样习惯性的消极的分析判断和理解。

第二,孩子听到的批评的方式。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的批评是一些永久性的、普遍的、内在的一种批评的话。

比如你真的是太笨了、你怎么这么笨、你就是不擅长做这个事情、你比别人怎么傻这么多、你永远也学不会这个,这样的批评就是把孩子的问题看成是一种本质性的、永久性的、不可改变的因素。

那么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悲观的看法和认识,因此,当你要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的批评的语气,不要去强调那些永久的、普遍的和不可改变的,要把问题说成是一些暂时的、特定的和可以改变的一些行为。

比如,你可以说我觉得你这次做的不够努力,如果你再认真一点的话,我想你会做的更好。或者说你这次没做好,是因为缺少练习,我打赌,如果你每天坚持练习半个小时,那不出一个月,你就能在学校联欢会上得奖。

这些分析批评,就是具体的、特定的和可以改变的。

第三, 在孩子早期生活中,经历一些生死离别和巨大的变故后,肯定对孩子的人生态度,乐观主义精神都有影响。那么如何让我们孩子在面临这样的一种重大变故的时候,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呢?

父母需要强调事情的短暂和可以变的因素,那么这个绝望的种子就不会埋藏在孩子们的心中。

当最疼爱孩子的老人去世的时候,或者父母决定离婚的时候,很多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往往是选择逃避,对孩子隐瞒事实。

可是,当孩子发现这个事实存在的时候,那带来的打击是双重的。

一个是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另外一个就是父母的隐瞒,孩子会当做是一种欺骗。

如果无法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父母至少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学会共同面对这样的逆境。不管生活中是否发生过糟糕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陪伴孩子欣赏春天的灿烂,也曾告诉过他们,生活中其实也有一些荣枯循环。

当我们看花花草草的时候,也知道这个花草有衰落的一天。

当我们看潮涨潮落的时候,世界的变化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循环。

所以这样的一种生命无常的教育,也能够让我们孩子培养应对重大的悲剧事件的应激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教孩子运用一些积极的方法,回忆生命中美好的记忆,珍惜当下热爱的事情,欣赏生活中善意的举动。

那么你的坦诚和激励能教会我们孩子产生一种温暖的感受,产生一种战胜逆境的心理能量。

那么,对于培养孩子不轻易言败的精神这件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建议和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