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底,‘2023大世界基尼斯中国魅力榜·长三角国潮戏剧榜’揭晓,音乐剧作品《杨戬》、《刺秦》和《浮生六记》成功挤身前十榜单。近年来,原创音乐剧‘国风’风靡一时,《赵氏孤儿》、《南唐后主》等作品纷纷展开全国巡回演出,国风音乐剧因此受到越来越多音乐剧观众的关注。‘刺秦’从‘荆轲刺秦’到如今的音乐剧,《刺秦》的创作一直是徒有琴长久以来的梦想。自中学时代开始,她就涉足古风音乐创作,并随后成为国风音乐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知名人物。在2020年,她参与创作的原创音乐剧《无法访问》脱颖而出,并得到商业制作的支持。当时的合作伙伴建议再次合作,这次的主题是‘荆轲刺秦’,这个提议正中她下怀。‘无法访问’是她对原创音乐剧创作的一次尝试。她表示:“对音乐剧的创作流程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后,我就想做自己真正擅长、最想表达的国风音乐剧或民族音乐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十多年来,徒有琴的个人成长和国风音乐的不断涌现都在见证国风音乐逐渐成为流行音乐主流的过程。作为《刺秦》的编剧和作曲家,徒有琴自嘲称自己兼职一名“无奈之人”。在2022年年初,《刺秦》进入朗读会工作坊阶段。当时的主创团队发现剧本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而当时的编剧已经达到了能力的极限。上海的封锁措施冻结了《刺秦》的全部工作计划,让徒有琴陷入了“原地失业”的境地。因无事可做,她开始亲自动手改写《刺秦》的剧本。她表示:“之前的版本中,高渐离和荆轲之间存在感情纽带,而嬴政则只是一个‘工具人’,故事缺乏深度。我认为嬴政在刺秦故事中不应该只是一个薄弱的角色,因此在现在的版本中,嬴政和高渐离之间的情感纠葛开始显现。”。于2023年4月,徒有琴完成了剧本的第一稿,接下来她与另外两位编剧共同对剧本进行润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作曲家,她还需要思考如何重新设计已创作的八首歌曲,以配合新的剧情,有的曲目只保留了旋律,全面重编,或者歌词完全推翻重写。”她经历了曲折和辛劳,最终实现了内心最渴望的事业——创作国风音乐剧。她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音乐剧这一形式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她找到了答案——中国戏曲,“中国戏曲就是百年前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剧。”她认真研究了戏曲的作曲技法,反复观摩经典戏剧作品,发现戏曲已经逐渐疏远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戏曲虽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传承,却缺乏革新。因此,与流行文化审美的距离逐渐拉大,难以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她自己也曾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看京剧时睡着过,缓慢的叙事节奏让观众难以保持注意力。当下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精炼的西方戏剧叙事。因此,在创作《刺秦》时,她从中国戏曲的音乐中获得了灵感,将与流行音乐相适应的戏曲创作精华融入音乐剧歌曲的创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强调这种融合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添加二胡、琵琶等乐器,而是从旋律设计、歌曲调式调性、节奏安排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与戏曲相融合。例如,她发现传统戏曲中的快板相当于中国人自己的“说唱”,因此在剧中加入了几个以快板讲述剧情的片段。最后一首歌直接引用了京剧《荆轲传》的唱词:“慨气长嚎 叹潦倒”。剧中还出现了常见于戏曲中的“执旗”动作,演员们的举手投足充满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在《刺秦》中,国风音乐的细节体现在一些微小之处。转场音乐和环境音都采用了民族乐器,用箫来模拟萧瑟的风声,用笙来表现高渐离的耳鸣,用琵琶的绞弦来表现荆轲、高渐离和嬴政之间的复杂关系。国风音乐的流行证明了中国人从未抛弃血液中传承的东方精神。徒有琴自幼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充满兴趣,她认为这是家族传统的一部分。她的姨姥爷出身自琵琶世家,琵琶的声音早已深深扎根在她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初中二年级时,她就开始为《蒹葭》和《关雎》这两首《诗经》经典谱曲,展现了她对音乐的热情。随后,她顺利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并与来自隔壁民乐班的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从而进一步了解了笛子、二胡等各种传统民族乐器的特点。在中学阶段,徒有琴加入备受瞩目的“古风圈”,成为该圈内最早的90后原创音乐人。她曾与HITA、音频怪物、柯暮卿、竹桑、冥月等多位古风音乐人合作创作音乐,在古风音乐的发源地之一5sing上的播放量更是超过了亿次。根据《新周刊》的报道,古风音乐以使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为其显著标志,大致可以被描述为将传统民乐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并融合古体与现代诗词的文字精华,创作出兼具现代气息和古韵的音乐作品。古风音乐起源于日本ACGN同人文化,最初是通过中文填词翻唱日本动漫歌曲和游戏配乐而形成的,吸引了一大批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0后和00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有琴告诉界面文化,早期的古风圈与广播剧圈有着很高的重合度,歌曲中融入念白和剧情的“音乐剧情歌”成为古风音乐中的一个标准门类。就像《风华录》选取了十位唐代历史人物来展现他们的生平故事,以此展示大唐的风采。2016年中秋节,国家体育场举办了“心时纪”国风演唱会,集结了古风圈中最活跃的一批音乐人。在这次演唱会上,主办方取消了“古风”这一称谓,改称为“国风”。随着“国风音乐”逐渐成为这类音乐的统称,它呼应了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喜爱之情,同时也带有树立民族自信的意义。然而,由于古风/国风音乐最初完全是爱好者的自发创作,因此一直面临编曲低劣、歌词幼稚等质疑。对于国风音乐“难登大雅之堂”的质疑,徒有琴持保留态度。国风圈的填词翻唱现象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以原创作品为主崛起。这一新趋势吸引了许多有才华的年轻音乐人,他们出道即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