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费讯,1月24日,央视网财经频道对话董明珠,并谈到了外界对董明珠的评价等相关话题。

有格力小伙伴称董明珠“爱漂亮”,对此,董明珠表示,“爱漂亮,好像没有。很多人问我有专门设计师吗?太浪费钱了,我不买贵的,我买最舒适的,我身上这毛衣两百块钱都不要,但这丝巾可能超过一千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有网友评价称:“董明珠身上的毛衣不到200块,但她的丝巾可能超过一千元。这表明她在生活中并不是完全不讲究品质和品味,而是在自己的经济能力和价值观范围内进行理性的消费选择,因为它有助于实现个人经济自由和财务健康。”

董明珠的审美与热搜

不得不说,董明珠确实是“热搜体质”,这次是对于穿着的审美登上热搜,之前还曾因亲自设计的格力玫瑰空调引发网上热议。

前不久,董明珠亲自设计的格力玫瑰空调被吐槽90年代的审美,而且售价29999元,过于昂贵。

对此,格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格力明珠精选”发布视频表示,收到了大家的吐槽,“董总说要用玫瑰向用户表达爱意,让这台空调成为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为了这个追求,我们不断努力”。

格力官方回应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玫瑰空调不仅是格力送给所有用户的艺术品,同时也展示了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美好愿景。”此前,董明珠表示,严格地说玫瑰空调是为新婚人群准备的,金婚银婚都可以用。

天天消费发现,董明珠自执掌格力以来,屡次因争议言论登上热搜。去年12月,董明珠因多次提及孟羽童,称“用错了人、眼力有问题”、“只想挣更多钱跟行尸走肉没差别”等言论一周上了8次热搜。

格力全年营收净利或创新高

长期以来,格力靠着空调这一大单品稳坐家电龙头,并带来稳固的营收和利润。无奈增长空间有限,当下实现高增长的,多是新兴家电及小家电产品,而这些品类的增长离不开年轻群体支持,这或许是格力迫切转型的内因。

除了产品转型,渠道也是转型重点,线上渠道与下沉市场成为重点,例如格力与三方电商平台合作,联合阿里巴巴,新入驻猫享渠道、喵速达等家电大店,打造格力+京东联合门店,并依托其经销商资源优势,自建专卖店体系,以求触达三四线市场,例如格力与京东合力开发下沉渠道,开拓近600家格力+京东联合门店。

然而,从格力业绩来看,转型效果并不明显。2022年,格力电器营收规模1902亿元,同比微增0.26%,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6.26%。

2023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550.07亿元,同比增长5.10%;归母净利润200.92亿元,同比增长9.77%。

格力发布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050亿元-2100亿元,同比增长7.8%-10.4%;预计实现净利润270亿元-293亿元,同比增长10.2%-19.6%。

对于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格力电器表示公司聚焦空调主业,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品类,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同时持续进行工业化转型,在高端装备、工业制品、绿色能源等多元化领域持续发力,创造更多的领先技术,为业绩提供增长动力。格力电器方面称“业绩增长稳健有力,全年营收、净利或创历史新高。”

增持格力钛,一天蒸发超百亿市值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很少发布年度业绩预告,上一次还是在2019年1月17日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预告。

而这份突然披露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被外界解读为拟增持格力钛,市值一天蒸发超百亿的自救措施。

2016年12月,董明珠与万达集团王健林、京东、中集集团一道,出资30亿元入股珠海银隆。彼时,王健林曾表示,投资珠海银隆既是由于与格力集团的长期合作,也是基于对董明珠的信任。

但此后几年间,格力钛因创始人侵占公司资产缠斗,又因技术路线等原因陷入持续亏损。

2023年1月19日晚,格力电器宣布准备花10.15亿元,通过受让现有股东持有的股份,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钛约2.7亿股股份,日前已与12名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而无论是曾高调站台董明珠的王健林,还是彼时一同参投的京东、中集集团,都将借此机会退出股东之列。而且未来十二个月还将择机继续增持格力钛合计不超过3.04亿股股份。若将来增持计划顺利,届时格力电器及董明珠将合计持有格力钛100%股权。从受让价格看,格力钛估值41亿元左右,较2016年巅峰时期的130亿估值缩水接近70%。

从资本市场反映看,格力电器投资者对这一收购并不买账,很多投资者选择抛售股票。就在2023年12月20日,格力电器的股价遭受了罕见暴跌,单日市值蒸发了132亿元。

格力钛是一家集钛酸锂电池核心材料、电池、智能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研产销及动力电器回收梯次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

从当年力排众议,将其变成格力电器控股子公司至今,格力电器及董明珠对格力钛的前景仍充满信心。今年年终的格力电器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详细讲述了为什么要收购格力钛,以及格力钛目前的情况。对于格力钛,她不吝赞美,称:“如果不是前老板给我摆一个坑的话,这是个非常好的企业。”

事实上,在新能源领域,格力钛技术路线不算一家主流的竞争者,而且业绩依然处于大幅亏损中。自格力钛被纳入格力电器合并报表以来,并没有对格力电器的净利润产生过正向贡献。

截止今日收盘,格力电器收涨2.12%,报收33.65元/股,总市值为18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