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场春雨落下,南方的竹林里便冒出了春笋,这应季而生的鲜物,向来是老饕们的盘中之物。中国人吃笋由来已久,《诗经》中有一场关于王侯盛宴的描述,其中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便是国人食笋的最早历史记载。那时,笋子是上等蔬菜,用来招待贵客。李渔《论蔬》中说,春笋为蔬食中第一品。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图片来源:小红书©沐野童年-乔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沐野童年-乔乔

浙江临安天目山的雷笋,因《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大江南北。春露冷若冰的时节,贵如油的春雨倾洒时,纤纤春笋极娇的内里怦然充盈,开始一寸寸向上拔节。春雷轰动,是夜,竹笋便要破土而出。这时候的春笋,也被称为雷笋。

年长的山民都知道,太阳升起前,挖出来的笋,才最鲜嫩。因为,竹笋生长速度极快,一旦破土,水分和笋肉就会变老,向着竹子去生长。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竹林间,山民已将挖好的竹笋藏于黑布之下,快马加鞭运往江南的市场,到午间时,这鲜嫩的春笋,就会出现在江南老百姓的餐桌上。春笋不止味道鲜美,还具较高营养及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说春笋:“甘、微寒、无毒。治消渴,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铭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铭在路上

想品尝春笋的美味,腌笃鲜一定不能错过。“腌笃鲜”的“笃”字用得很传神,既是象声词,描述小火炖煮时发出的嘟嘟嘟的声音;又是形容词,描述食材的形状为笃实的小厚块;还是副词,表达了“笃定鲜”的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从市场买回来的春笋,剥掉外皮,切成滚刀块,焯水捞出;咸肉切块,再加几片火腿肉和鲜五花肉,新腌的南肉、刚冒尖的春笋、贴了一冬天膘的新鲜猪肉,三种食材放在一起,不需另外加盐,就可以慢悠悠等着文火把它们驯服于一锅白汤之中。下锅“笃”30分钟,然后将笋块放入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笃”1小时,最后加入百叶结煮透,出锅撒上葱花,“腌笃鲜”便做好了。咸肉自带的咸味儿和肥厚的油脂,与鲜笋的清甜融于奶白色的汤中,浅尝一口便觉得这就是春天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椿又名香椿头、香椿芽,是早春上市的树生蔬菜。早春的香椿头无丝,有浓郁的香味,尤其以山村农家小院中的那种野生头茬香椿芽的味道最为精妙。俗话说:“三月八,吃椿芽。”早春三月,正是香椿芽上市之时,那婿红的叶,油亮的梗,芳香浓郁。诗人元好问的一句“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便勾勒出一幅儿童采香椿芽的早春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汉朝,它就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与荔枝并称为:南北两大贡品。大文豪苏轼为歌颂它的美味作诗曰:“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对香椿的偏爱,北京人最有发言权。老北京四合院里一般都种有香椿树,谷雨前后,树枝上萌发香椿芽儿,嫩绿中泛着紫色。从前香椿芽儿、榆钱儿、槐花儿并称“暮春三菜”,也称“树上菜”。现在榆钱儿、槐花儿吃得少了,只有香椿还是民间常说的“吃春”,一方面指春天的应季食品,另一方面,老北京也指的是谷雨吃香椿芽儿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时对春天大的期盼便是吃上一筷子“炸香椿鱼儿”。从院子里掐上一把头茬的红香椿芽,焯水去掉硬根,切成一指分寸的长短,加盐调味,挂糊油炸。至下锅的那一刻起,香椿那特有的香味和着油香就会瞬间弥漫整个厨房,而后慢慢地溢出去。这纯香美味之物,连康有为都专门作诗《咏香椿》来表达喜爱之情:“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生此物,为山而居”,荠菜在万物萧条的严寒萌发,在春寒料峭中生机蓬勃地率先传达着春回大地的讯息,因此也被称为“报春菜”。苏东坡说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陆游在诗中也写到:“日日思归饱蕨菜,春来荠枚勿忘归。”中国两部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谷风》和《楚辞·悲回风》中都有荠菜的身影,以荠菜喻君子,以之表明君子志向高洁。

图片来源:小红书©lil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lily

然而吃荠菜的高手,以隐匿在弄堂袅袅烟火气中的嘉定人为最。荠菜,嘉定土话叫(xia)菜。在老嘉定人的观念里,“挑野菜”就是挖荠菜。“今朝屋里吃馄饨啊~”说起吃馄饨,老底子嘉定人都心领神会,今天要吃荠菜馄饨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暖心向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暖心向阳
图片来源:小红书©暖心向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暖心向阳

印象中上海人不太擅长做面食,但这馄饨做的极为地道。对上海有着很浓情节的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还会安排“苏太太”每晚换一件旗袍,穿的登登样样,拎个保温桶,为的就是去买馄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馄饨有着大小之分,大馄饨重馅儿,小馄饨重皮,吃法也分冷热两种。冷馄饨中最嗲的莫过于是荠菜肉馅的大馄饨。一年里也就早春这短短的个把月能吃到最纯正鲜美的荠菜,过了春天,能吃到的荠菜馄饨都是冰箱里拿出来的次等货色了。因此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春天的荠菜大馄饨,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美味,它是菜肉大馄饨中的极品,嗲中之嗲。嫩的能掐出水的荠菜最能解猪肉的肥腴,皮子挺阔硬实,碱水皮最为常见,入口滑韧,鲜香。热气氤氲之下,一尾尾馄饨悉数在沸汤中起伏。煮熟的馄饨皮薄而柔韧,盛入熬好的高汤中,洒下一把葱花激发复合的香味,令人食指大动。热汤浇出荠菜的滑嫩鲜香,一口口碧绿都是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趁春来,把山野间的精华浓缩在餐桌上,唇齿咀嚼之间细细地品尝大自然的馈赠和时间的沉淀,日日皆好日。

图片:Unsplash、沐野童年-乔乔、小铭在路上、lily、暖心向阳、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