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读了这么一些书,跟大家分享。
说起来每年的一月都让我提不起精神,跟朋友一聊,大家好像都一样。我自己也是,依然在日常推进工作,日常写作,但不顺利的时间总是很多。
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读书氛围,对我来说,一月的阅读是日常琐事中的暂停。
话不多说,这一期就先介绍6本书。
1.《冬牧场》
李娟的书我是从去年开始读的,先读了《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李娟毫无疑问是一个天生的写作者,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她能够把所见的,用文笔刻画下来,不失真实的同时还能保有真诚。这很难,因为现实总是千疮百孔,比如这本《冬牧场》。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萨克民族冬牧场,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与自然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是苦涩的,因为与自然生活在一起的人,勤劳却又艰苦。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天空下最大的静不是空旷的静,不是岁月的静,而是人的静啊。
终究孤独,却又心怀希望。
2.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说来奇妙,迟子建和李娟一样,都是生于寒冷的作家。这是一本散文集,我常觉得人到了某个年龄后写散文,写的其实是回忆,哪怕是写眼前的风景,也是在诉说过去。因为诉说了过去,所以写就了将来。同样的,在寒冷的地方写散文,写的反倒是温暖,回忆里的温暖,遇到过的温暖,于是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3.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本书读得很快,但值得读完之后再读一遍。
我常在想,如果有个前辈,能站在我的立场,分享自己的感悟却不说教,那大概就是我在成长途中能遇到的最好的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谈读书,谈动,谈静,谈升学与讲课,也谈生活。
4. 《躲在蚊子背后的大象》
“看起来像蚊子一样的小事,背后的情绪却有如大象一般。”
日常生活中常有让我们生气的小事,但那真的是小事吗?细想来,或许每件小事背后都是堆积的情绪,但常常情绪犹如乱麻,真要整理反倒不知从何开始。这本书带我们回到最开始的童年,回到一件又一件从一开始就被我们忽略的小事,确实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反过来,我们也必须学会与不幸福的童年相处,如何开始呢?从探究儿童时期的基本需求开始。
5. 《弃长安》
描述的是安史之乱,描述的也是那些人在历史的拐角到来时,命运也随之改变。
盛唐有多么璀璨,那之后的故事就有多悲哀。
一代名将,一代诗人,一代名臣,人人都身不由己。
6.《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本书是我这个月看得最久的一本书,也是最想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
整本书从查理的日记开始讲述,查理是智商障碍患者,他想要变聪明,于是被选中做了科学实验,实验的结果是他确实变聪明了,那些药物和所谓的治疗,甚至让他达到了智商的巅峰,然而治疗是有期限的,他获得了想要的聪明,却又不得不很快失去它。过程让人绝望,因为你看到一个人终于获得了想要的,却又无法把它握住。过程让人绝望,因为你会发现,从一开始查理想要变聪明,都是因为想要获得认可,朋友和理解,然而正是因为他变聪明了,变得可以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的时候,他才发觉原来自己最孤独。当你愚笨时你渴望获得知识,渴望获得认可,当你拥有智慧时却又发现世界运转靠的是媚俗和欺侮,而我们最想要获得的理解,竟无处可寻。
以下几本书,同样是这个月读的,但限于篇幅,简单罗列。
《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先生所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录,艰苦,孤独,能让人如此奋不顾身的,唯有“理想”二字。
《相信》,蔡磊所写的自传,他在事业高峰却患上了“渐冻症”,无药可医,但他没有绝望,试着向罕见病发起斗争。
《我的前半生》,溥仪,读完的感觉并不算太好,但让我更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和状态。感觉不算太好的原因,是我在想,这本书所写的,到底有几分是真实的溥仪呢?
《云没有回答》,是枝裕和,纪实文学,1990年,日本负责调查水俣病的官员山内忽然自杀,整本书便围绕着山本的一生展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以上。
阅读是个人的感受,每个人对于每本书的感观都不同,我跟你想必也不同。
我觉得好的,或许你觉得一般,这再正常不过,书单里的每本书都不是必读的,权当参考。
但只要还在阅读,就总能邂逅与自己相似的灵魂,我想,这也是推荐书单的意义。
另,春节快到了,祝大家祉猷并茂,顺遂无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