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一直被认为花钱大手大脚的,很多都是月光族,甚至经常提前消费,

但即使在今年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下,年轻群体人似乎不再喜欢提前消费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趋于理性和保守。

作为90后,张晓倩表示,自己基本不再使用信用卡。“我发现,使用信用卡很容易就超出预期花费。我现在的理念是,没有钱就不消费。”

事实上,在消费理念上,年轻人正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张信用卡也就开卡以来只刷过一次,370块钱把额度刷完了。”李凯表示。

李凯曾经是一个爱刷信用卡的人,但多次超额消费后,他不再主动使用信用卡。“刷卡容易掉以轻心,觉得先花着,少花点现金也没关系,但到了还款日,现金又不够用了。”

在多名受访的95后群体中,大多数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经历,但目前对信用卡持谨慎态度。“以前把刷信用卡当成一件很好的事情,现在不再这么想了。”张晓倩表示。

过去,信用卡消费被视为一种象征,更像是一种“有面子”的事。但随着这部分年轻人亲身经历信用卡消费的“坑”,他们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我发现刷卡容易超支,还款时又舍不得从余额宝里转账出来,只能选择分期付款,但是分期的利息支付下来,比存钱的收益还高。”张晓倩表示,这成为她不再主动使用信用卡的原因之一。

类似的“栽跟头”经历,使得许多年轻人对信用卡消费产生了抵触情绪。“没有钱就不买,不刷信用卡。”这逐渐成为这群年轻人的消费理念。

与过去“先消费后付钱”的理念不同,在受访的年轻人中,更多人表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谨慎消费。

“我现在有一张信用卡,但在决定刷卡消费之前,我都会先考虑自己这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看看是不是能及时把该月消费还清。如果觉得可能到期还不上,我就选择别的方式支付。”李凯表示。

张晓倩也表示,自己平时较少刷信用卡,任何消费前都会考量自己的经济实力。“没有钱就不买,不刷信用卡。哪怕是分期付款,我也要先确认这笔分期费用是否可以承受。”

“我使用信用卡的频率不高,但我也会看它的积分优惠。”李凯进一步表示。在他看来,适度使用信用卡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 “量入为出”,消费要真金白银买的起。

这种趋于理性谨慎的消费观念,正在年轻人群体中蔓延。时趣研究院最近一期对年轻人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超过三成的年轻人不会使用信用卡或网络借贷等透支消费方式,消费略显保守。

在这场“低调”的消费变革中,“量入为出”逐渐成为年轻人新的消费箴言。

张晓倩表示,自己目前的理念是少花钱多存钱。“我现在每月固定存好存款,剩下的钱才用于消费或娱乐。” 在她看来,消费不应该主导生活。

李凯也表示,自己现在的消费理念简单来说就是:非必要,一分钱都不会多花。“我现在也在修行俭朴过日子。”

事实上,在生活方方面面,年轻人的节约观念正在抬头。

时趣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正在刻意增加存款。在各种消费场景中,年轻人都在努力压缩预算。报告指出,年轻人努力存钱的行为,反映出他们因宏观环境变化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了对风险的感知。

“我发现我的朋友圈里,大家在各个方面都更加节俭了,不再人云亦云地消费、乱花钱。”张晓倩感慨道。

年轻人生活中隐藏变化的消费模式,正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他们的消费观念。当“提前消费”不再被默认为一种合理的消费方式,当年轻人不再为不同场景的消费而左支右绌时,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转变。

有人说,一个人对钱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当年轻人集体收敛起浮躁的消费欲望,集中力量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本质与存在时,他们内心的成熟也正在一点点积累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