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战地画家”这个词时,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样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家骑兵卫队从蒙斯撤退,1914 年 1927 年

伊丽莎白·索瑟登·汤普森·巴特勒 (1846–1933)

一个沧桑,坚毅的中年男子?还是一个衣衫褴褛,忧心忡忡的老者?当然,也可能是一个娇小玲珑,神情哀怨的少女......

但127年前,有这么一个女子,她不仅亲历过无数沙场,更是用画笔记录了战争的点点滴滴。她,就是伊丽莎白·巴特勒,一位英国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战地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拉克拉法帽 1876

伊丽莎白·索瑟登·汤普森·巴特勒 (1846–1933)

1846年,伊丽莎白·汤普森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儿时的绘画天赋让她拜师学艺,终有一日,她决定向当时权威的皇家艺术院提交自己的作品。那里曾3次拒绝了伊丽莎白,还讽刺她是“试图画历史场景的女人”。

然而,伊丽莎白没有放弃。她的第4幅作品《点名册》终于被皇家院校认可,这也打开了她成为职业画家的大门。在欣赏这幅画时,连英国威尔士亲王都对它赞不绝口!

此后,伊丽莎白开始创作大量战争题材的重要绘画。她几乎参与并记录了19世纪以来英国参与的所有主要冲突——从拿破仑战争到克里米亚战争,从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到布尔战争,她都活生生地描绘下英国军队的英勇和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克曼归来 1877

伊丽莎白·索瑟登·汤普森·巴特勒 (1846–1933)

与许多安于画室的艺术家不同,伊丽莎白直接来到前线与士兵们同吃同住。 1877年,她嫁给一位职业军官,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这为她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记录战争。

在她手中,英国士兵永远神勇,忠诚,令人倾倒。她笔下的战争场面常常气势恢宏,锋芒毕露。这与她本人坚定的爱国主义和正面英雄情结分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远的苏格兰! 1881年

伊丽莎白·索瑟登·汤普森·巴特勒 (1846–1933)

一战期间,年迈的伊丽莎白再次take up画笔,记录下国家危难之时军医与伤员的点滴。她绘制的《撤退》传达出沉重、哀伤的情绪,与她早期作品的风格形成强烈对比。

一生发表过数百幅作品的伊丽莎白,用她特有的艺术风格,描绘并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战火浩劫。尽管主观色彩较强,但通过揭示战争的辉煌背后所隐藏的血与泪,她的创作向我们传达着和平的价值。这是一位女性艺术家独特而关键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