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真实事件改编,旨在不忘先烈,牢记历史。

1943年6月的一天傍晚,冀鲁边军区新海县大赵村一间屋子里,一场紧张的侦察会议刚刚结束。
这时,门外突然进来几个人,为首的一人二话不说,抬起手枪,直接向屋子里坐在前排中间位置的那个人连开了几枪。
同来的其他几人这时也叩动了扳机,屋子里霎时成了一片血海。
当听到枪声的警卫员赶到现场时,已经晚了一步,几名枪手已经撤离了现场,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警卫员赶紧去查看屋子里的人的伤情。有8名军官当场牺牲,还有4人受了重伤。
消息很快传到了延安,党中央非常震惊,因为牺牲的军官中有一个人不是一般人,而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黄骅。
朝他们开枪的那几个人到底什么来头?他们为什么要枪杀黄骅呢?
01 出身贫寒 为生计艰难讨生活
1911年,黄骅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的一个小村落里。家里除了黄骅外,还有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
黄骅出生后没几年,黄骅的兄长在邻居的介绍下就早早的结了婚。
在黄骅刚开始懂事时,家里却接连遭遇不幸。
先是黄骅的父母因病去世。没过多久,哥哥也染病离世,家中就只留下了黄骅与嫂子相依为命。
为了活下去,黄骅不得不每天跟着嫂子到很远的山里去打猪草、挖野菜。
嫂子去砍柴时,他便跟在身后捡拾柴火。
除此之外,还得每天到地主家中放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主家见黄家只剩下黄骅和他嫂子,便总是对两人又打又骂,还时常克扣工钱。
小时候的黄骅受到欺负后,总是躲在屋子里偷偷的哭。可一听到嫂子的脚步声后,他就迅速擦干自己的眼泪,不想让嫂子知道。
黄骅的嫂子看到他红肿的眼角,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总是不停的安慰黄骅,告诉他总有一天他们会遇到好人的。
黄骅问嫂子:“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呢?”嫂子告诉他:“就是那种能帮我们讨回公道,能帮我们斗地主的好人。”
年幼的黄骅总是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当黄骅十来岁的时候,他不愿继续在地主家干下去了,便独自一人来到江西瑞昌跟着一个木匠师傅当起了学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骅干活卖力,又十分聪明,这位姓胡的木匠师傅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孩子,便经常在空闲的时候给黄骅讲岳飞传、三国演义等故事。
那时的黄骅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听着这些故事,不免热血澎湃。
出师之后黄骅又回到了家乡,做了一名炊事员。
1926年的一天,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帮助穷苦的乡亲打土豪,分田地。
红军在黄骅的家乡做完这些工作后,黄骅便跑到队伍里询问自己能不能加入队伍。
队伍里的领导看着黄骅笑了笑说,你年纪太小了,现在还不能跟着我们,不过你可以带领你的伙伴们,监视村子里的土豪和地主。
于是,黄骅就带着村子里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组织了一个儿童团,监视村子里地主和土豪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黄骅还加入了赤卫队。在赤卫队中,他出谋划策,为革命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
02 入党参军 作战英勇被提拔
1929年,黄骅正式加入了党组织,并参加了红军,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红军战士。
参军后,黄骅努力进步,参加了第5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艰苦环境的磨练下,黄骅的成长与阅历不断的丰富。
长征结束后,黄骅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并加入了红军大学干部团,成为干部团的教导员。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黄骅后来又升任干部团政委,而干部团的团长则是陈赓。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骅奉命前往山西从事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9月,黄骅被派到晋西南去创建抗日根据地。

黄 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 骅

1938年8月,黄骅拉起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晋西南游击支队。
日本侵华前期攻势凶猛,太原失守后,党中央及时调整战略,八路军115师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援华北地区的抗战。
为了更好的抗击侵略者,上级决定把晋西南游击支队与115师补充团合编为115师晋西支队,陈世举任支队长,黄骅担任副支队长。
黄骅对战争有很清醒的认识,知道以实际情况来看,硬拼是拼不过日寇的,所以他就专门找敌人的薄弱处进攻,进行运动歼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世举、黄骅的率领下,晋西支队与日寇进行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成为了山西知名的抗日武装。
上级见黄骅能力突出,就把他调到鲁西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冀鲁边军区成立后,黄骅又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
03 军民爱戴 上司嫉恨定毒计
黄骅的穷苦出身,使得他为人真实,工作热情主动,不怕苦不怕累。
担任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之后,黄骅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作风,和战士们一同穿一同睡。
他生病的时候,后勤部专门给他做病号餐吃,但他却觉得这样是搞特殊,就将病号餐分给其他伤员吃,自己则跟普通战士一起吃粗粮和野菜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骅还在边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亲自上前线指挥部队进行反扫荡战斗,并发动群众在后方搞生产,和老百姓一起劳作,同吃同住,并建立了工厂、学校等设施,边区面貌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骅的做法使他很快在边区百姓和军队中建立起了威信。
但这些作法却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黄骅的顶头上司—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兼教导六旅旅长邢仁甫。

邢仁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邢仁甫

邢仁甫1910年出生于河北盐山,比黄骅大一岁,曾经在西北军阀马洪奎麾下任职,曾做到过副官。
可是国军内部的腐败让邢仁甫倍受排挤,见识了国军黑暗的邢仁甫不愿受这样的委屈,便逃回了老家。
当时邢仁甫还是个热血青年,希望救国救民。
1929年,邢仁甫加入了党组织,并在家乡拉起了一支民兵队伍,和地主豪强、资本官僚展开了斗争。
1937年抗战爆发后,津南、鲁北各地的党组织响应中央号召,组建抗日武装,于7月15日召开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成立大会。
邢仁甫因为有军事经验,被推举为救国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邢仁甫的能力还算不错,他多次率部袭击日寇,还数次攻占过县城。
他还很有头脑,打下重要据点后就会开仓放粮,赢得了民众拥护。
有民心就会有新生力量加入。
到1938年4月底,邢仁甫麾下的部队已扩张了近八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秋,邢仁甫麾下的部队整编为115师教导第六旅,由他担任旅长。
1943年春,在教导第六旅的基础上,成立了冀鲁边军区,由邢仁甫担任司令员。
如果邢仁甫能够始终坚定信念,以后一定能够传美名于后世。
可是邢仁甫是个心胸狭窄的人。
他在不断建立功勋的同时,也产生了军阀主义思想。
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冀鲁边军区的英雄,于是他松懈下来,开始沉迷于追求物质享受。
从前他每天都要去检阅部队,后来十天半个月也不进一次军营。
同时,邢仁甫还沉迷女色,本来他已有了妻子和三个女儿,但又看上了部队宣传队女队员宋奎玲,两人公然成双成队儿,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待老百姓,邢仁甫也开始高高在上,忘记了党的组织纪律,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
上级曾先后派出几批政工干部到冀鲁边军区整训,可邢仁甫却实施排挤赶走之法,还命人恶意重伤,导致来整训的干部难以立足。
日寇对冀鲁边军区展开扫荡行动时,根据地的形势非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邢仁甫竟然不坐镇指挥,还让亲信在一个方圆二里的小岛上修建房屋,作为他和情妇宋奎玲的安乐窝。
同时,他还挪用上级拨付的经费3.7万元,让人冒险到当时为敌占区的天津去买高价商品供自己和情妇享用。
当时部队里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邢仁甫却有心思搞这些,对他反感的人越来越多。
邢仁甫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上级自然有所耳闻,于是派黄骅来担任他的副手,希望能够拉邢仁甫一把,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还是个好同志。
但黄骅的到来,让邢仁甫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他觉得,黄骅肯定是来奉命夺权的。
邢仁甫已经享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现在谁动了他的权力,就是要了他的命。
眼看着黄骅在军队中的声望越来越高,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嫉妒心理。
他为此彻夜不眠,害怕黄骅取代他的职位,将黄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着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