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社会也开始步入低欲望社会了,很多年轻人都“四大皆空”不婚、不育、不买车、不买房。

不让自己压力那么大,尽量让自己生活轻松一点,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躺平。

但很多年龄大的就看不下去,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太过懒散,懦弱,

经常说的一句喜欢就是

我们那时候的条件可比你们苦多了,现在条件这么好还不努力”。

但说到这里,先问一句“你现在还相信勤劳致富吗?

但老一辈不明白的是时代已经变了,曾经勤劳真的可以致富,在他们年轻时候,通过努力结婚、买车、买房,甚至发大财,都是可能的。

但现在你相信“勤劳致富”吗?

其实这些老人不明白,环境其实并不能让人更努力或更懒惰,无论是穷苦环境还是富裕环境都有勤劳的人,也都有懒惰的人。

如果环境好,人就会更努力,那古代那些豪门贵族就不会衰落了。

物质环境外在于人本身,并不构成人的发展条件,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更大来自于对未来的期望,就是生活要有希望,或者我们常说的生活要有盼头。

说白了,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其实是靠着希望生活的

而现在的社会对年轻人的希望打击实在过大。

从小就被教导要勤奋学习,刻苦工作,要不懈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好生活。

但现实很残酷,他们毕业的时候发现不仅过不上好生活,甚至连找工作都成了问题。

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获得大学学历,所以不容易从事简单的劳动的工作。

过去不像现在这么多人上大学,大学毕业生相对稀少,所以供需比较匹配。

但现在中国大学生数量20年间翻了4~5倍,但适合他们工作的岗位并没有这么快的增加速度。

所以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现在我们也能看到名校硕士、博士就业难的现象,清华、北大博士就职街道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他们从小就被许诺上个大学就能找个好工作,就能有个好生活。

他们相信了这样的话,牺牲了自己的睡眠,牺牲了自己的娱乐,到头来却换来这样的现实。

他们开始对世界产生怀疑。

接着他们发现自己的勤劳、努力在现实中也换不来多少收获,反而搞得自己一身病。

他们发现努力并不能让自己过上向往的生活。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的落差,很多人就开始躺平过上低欲望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很多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专家就认为年轻人不能躺平,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然而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则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年轻人愿意躺平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是年轻人想去思考,去自主选择自己生活的一个非常积极现象。这是时代发展带给年轻人的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的确是这样,我们吃苦努力都是为了自己未来的生活能轻松一点,更为了自己孩子未来的生活能轻松一点。

如果未来的生活以及孩子的生活也要像我们一样吃这么多苦,甚至吃的苦比我们还多。

那这些苦我们不是白吃了吗?

就像马克思所言,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的全面解放。

这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上个世纪我们太贫穷了,物质条件太差了,

只有先把国家建设好了,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的个人生活。

当时全力建设发展国家,是当时的当务之急。

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可贵的精神,农业学大寨、大庆油田王进喜等等。

经过努力,我们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人均GDP才200多美元。

然而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发展了,国家好起来了,大家自然就更多开始考虑自己了。

新一代人对生活的理念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

2023年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万元,农村会低一些一般不到2万元,平均下来就是这个数字。

毕竟我和世界首富马斯克平均一下数字也很可观。

吃的方面一般会占到30%左右的收入,加上房子方面的支出,还有平时的交通费等等,剩下的文化娱乐消费占比连7%都不到。

现在年轻人也很难找到不加班的工作,所以年轻人真正享乐非常少。

虽然加班努力工作在上一辈看来可能很正常,因为上一辈都是这样的,他们努力也有收获,多劳多得。

但现在的年轻人辛苦工作却只能收获很少,所以现在年轻人就有点迷茫,

更想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想躺平了,但这种躺平并不是说就不努力奋斗了。

而是要停一下,认真想一想,

未来要不要这样继续活着?自己的孩子要不要这样活着?

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上绝大多数年轻人刚开始都是没有什么积累,手无寸铁的,这时候年轻人就是靠希望活着。

无论日子过得再苦再累,大家只要有希望,都能坚持下去。

现在年轻人其实想要的也不多,希望自己有一个小空间能来喘口气。

但现在的社会是怎样的?

在很多管理层眼中,加班是理所当然的。

时代是变化的,在上个是时代形成的观念,那时为了全面建设国家,就像铁人王进喜等等牺牲自己,长时间的班是没问题的。

我们这几十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也该慢下来想一想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自己和自己的后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所以如果新一代认为老一代的生活比较苦,这其实就是我们进步的标志。

如果一代一代人都在过苦日子,我们发展进步的意义在哪里呢?

所以现在年轻人开始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的价值,自己未来生活要怎么过?

这是很大的进步。

坦白讲,我们的社会对年轻人关心的太少,所以年轻人开始变得低欲望。

不婚、不育、不买房、不买车,这是因为环境不适合,

谁不想有个温暖的家,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

社会里面有几个人低欲望很正常,但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低欲望?

哪有什么低欲望,不过是年轻人的无奈和现实的冰冷而已。

年轻一代愿意慢下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摸索着去改变,这其实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去几十年我们太过注重物质的发展,思想方面落下的课也该补一下了,年轻人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梁永安教授以自己的毕业的研究生举例,他自己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工作,月薪八九千。

一个月房租加上交通费、生活费,工作上基本加班都是常事,既攒不下钱也没有自己的时间。

这是我们中国顶尖高校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现状。

更别说其他普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了。

如果年轻人只接受上一代的思想观念,什么都不想,这样社会是不会进步的,

人类的进步恰恰就是因为年轻人不听老人的话,如果年轻人一直听老人的话,我们现在可能还在原始社会。

就像蒙上眼睛的毛驴,天天干活不去思考,以为自己是前进,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这样才是真正的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表面上的努力其实是一种站着的躺平,这才是真正可怕的状态,

这种人才是真正可悲的,看起来很努力,但没有什么自己的思考,就像机器一样的生活,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这种站着的躺平才是真的可怕。

但我们能看出来,大多数年轻人口中的躺平并不是这种,

为什么说我们年轻人的这种躺平长远来看,其实对社会反而是好事?

我们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很多技术路线、产品都是现成的,靠我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模仿,我们就能做出很多比其他国家物美价廉的产品。

这时候靠堆人力效果是极为明显的,这也造就了我们快速发展的40多年。

这也被我们称为“摸石头过河”

但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很多领域都是世界第一,前面没有石头让我们摸了,而且国外先进的技术人家也不让我们学了。

各方面的技术制裁比如芯片,甚至一些领域的学生签证都不给我们发了。

这时候就主要靠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推动我们继续前行了。

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的想法,而有新想法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休息空闲的时间。

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一天工作得太累,脑袋中是没有什么新想法的,哪怕是休息时间也只想躺着。

新想法就像种子一样,在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

一个社会想要进步,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社会的认知先要转变,历史也是无数次这样告诉我们的。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消极的躺平。

总的来说,现在的躺平其实是年轻人对现实的反思,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意义、寻找幸福的一种探索。

当社会机会分配失衡时,光靠个人奋斗无法改变局面;当回报与付出失衡时,动力必然消减;当工作只是为了糊口时,生活的意义尽失。

这些都不是年轻人的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活得通透,不再甘心做那头只知扛起车前磨、头也不回的驴。他们想让生活更有尊严,也更有意义。

就业环境的改善,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与配合。

年轻人的选择,其实是对这个时代的思考。我们不应嘲笑他们“无用”和“敷衍”,而要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活出优雅和尊严。

当我们不能再简单以“扎实干”督促年轻人的时候,

就该反思为何他们缺乏动力;当勤劳不能带来成功时,就该反思机会分配的公平性。

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年轻人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集体难题。

能活得通透,勇于做出选择的年轻人,也许正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希望之火。

大多数年轻人其实就是积极躺平,向着创造性躺平发展,让我们的年轻人都拥有自己人生的年轻时代的宝贵的这么一个间隔阶段,有这么一个自我探索的习惯。

这是改革开放以及无数前人辛苦努力给我们这代人提供的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