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故里,诗意东明

竹山梅林相映成趣,“石头竹子米黄墙”的新式客家小院和历史悠久的客家围楼交错而立……闽粤边界的绿水青山之间,有一个素有“青梅之乡”“竹编之乡”美称的乡村——饶平县东山镇东明村。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庄,曾经因为交通闭塞,让村里人无奈走出大山。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迅速发展,精准发力“百千万工程”,这里的绿水青山、竹林茅舍、成片梅林,让游客趋之若鹜,东明村蝶变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留住了乡愁。

去年以来,东明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上级实施“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抢抓选树培育典型村有利契机,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利用资源优势彰显梅竹特色,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精品村。不久前,东明村成为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

党建领航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在东明村,全体党员都要“亮身份,树形象”,以居住位置和亲属关系划分网格责任区,党员充当群众的“联络员”,从抓庭院美、人居美入手,做好宣传引导、收集民情、工程推进等工作,高效推进乡村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山镇东明村新貌。

在党组织的带动下,村民建设美丽村庄也干劲十足,自发组成“编外施工队”,积极开展环境整治美化,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就地取材,见缝插绿、见空建园,把以往脏乱差的卫生死角精心打造成小菜园、小花园等“四小园”微型景观,形成了兼具生产性和观赏性的农村特色微景观,将“石头竹子米黄墙”的东明村客家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彰显当地自然、地域特色,又留住了乡愁。

依托梅竹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东明村是“青梅之乡”,全村种植青梅有1000多亩,年产量达300万斤。近年来,东明村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梅”资源,配套完成“赏梅小径”三期建设,建造竹亭、茶座等供游客休憩,打造种、销、赏梅观光一体化的农旅结合产业链,打造“梅竹东明”特色品牌,形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片梅林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时下正值梅花盛开时节,东明村漫山遍野的梅花争相绽放,成片梅林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每年我们都会从汕头驱车来东明村赏梅花,能够感受到这个乡村在慢慢变得更美,很用心也很有特色。”来自汕头的摄影爱好者林先生表示。

在东明村,成片的竹林郁郁葱葱、随处可见。东明村竹编有300多年的历史,东明匠人就地取材,把挺拔而柔韧的竹子制成一个个竹篮、鱼篓、簸箕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畅销福建、广东等地。近年来,东明村还不断加大传统竹编技艺传承保护,通过举办竹编比赛、开展竹编技艺入校园活动,积极参加县“百千万工程”文旅嘉年华非遗展示,销售推介东明竹编制品;完成东明村竹艺加工厂建设,逐步打造竹编竹艺展示及销售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明村竹编艺人摆卖的编制竹器吸引游客购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里人气旺了,也带来了财气。勤劳智慧的村民们在家门口走出了一条文旅农融合的创业致富的新路子,在村里发展起农家乐、采摘园,村民利用旅游旺季,在家门口销售土特产、特色小吃,共享东明村乡村旅游发展“红利”。东明村现有旅游从业人数30余人,赏梅旺季每年接待游客量约4万余人次,带动农业产业及旅游增收约150万元。

沿小径往东明村深处走去,古树公园、百年围屋、神龟石、古井屋等景点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东明村的角角落落里,铺开了“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振兴画卷……东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俊伟表示,接下来将以打造“建百带千”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契机,抓好村庄绿化美化提升,延伸赏梅小径,打造特色精品乡村风貌,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诗意东明”。

乡村概况

东明村位于饶平县中部,地理上处于闽粤交界处,文化上处于潮客文化交汇处。全村有228户,总人口968人,多数为陈姓客家人,客家文化氛围浓厚,具有悠久的竹编手艺传统。东明村交通便利通达,距离甬莞高速东山入口约3.5公里,到潮州市区仅需45分钟车程。近年来,东明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取得明显成效。

小贴士

东明村旅游打卡点推荐:竹亭、景观池、古树公园、老围屋片区、赏梅景观步道、“青梅竹马”景观、东明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