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蜗居》的时候,我很不喜欢海萍,觉得她为了一间小小的房子,闹得所有人鸡犬不宁。

为了买房,又是逼迫丈夫拿老人的养老钱,又是道德绑架妹妹拿结婚钱,现在重温《蜗居》才发现,想要买房的我们,像极了海萍

相似点1:买房为子女,啃老付首付

在没有孩子之前,海萍买房的欲望并不是很强烈,只是单纯地想在大城市里安个家,所以即使看中的房子被别人截胡,她也并不生气,因为她觉得买房不急一时半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生了女儿,因为租房太窄,只能住下两个人,她只能把女儿送到乡下妈妈那里,为了把女儿接回来,海萍买房的欲望越来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真正的导火索,是海萍回老家看女儿,她满心欢喜拿着大包小包去找女儿,结果女儿做摇摇车看都不看她,和她一点不亲,只要姥姥。

她临走时还发现女儿会从包里偷拿钱,她为了教育女儿说要给她一些惩罚,让女儿选择是不能坐摇摇车,还是不能吃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儿想了想,选择的惩罚却是被妈妈抱。也就是说在女儿眼里,被妈妈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当妈妈的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和自己亲,是一件多么伤人的事!

海萍再也受不了,她回去后就和苏淳商量必须买房,她要把女儿接过来自己带自己教育,要女儿和她亲。

买不起房的她,也只能指望身边的人帮自己一把。

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大部分人在城里买房都是为了子女考虑。

可在城里买房谈何容易,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啃老才能付起首付,一套房经常掏空全家的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没老人帮衬的,也只能放下脸面,找朋友、亲戚来借这笔钱,或者去贷款。

我们和海萍的行为基本上就是1:1的复制。

相似点2:买房货比三家,谨慎防掉坑

海萍买房不仅要看风水,她还要货比三家。前前后后跑了十多次,就连苏淳都被她计较烦了,让她自己去选,他没时间陪她消耗。

就算丈夫退出买房,海萍一个人也照样比得津津有味,她觉得买房又不是买菜,大几十万说没了就没了,她要好好斟酌。地段,菜市场,孩子上学方方面面她都想要最优。

毕竟这是一大笔开销,后面为了更好的避坑,海萍一个名校高材生去看书研究风水,看什么样的户型可以去住,什么样的户型不能去住?

或许大家都觉得海萍太市井小民了,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完全是真实现状。

为了在城市里能拥有一套房子,不惜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为了房子,不会看风水走向,也能“自学成才”,我们不就是海萍的真实写照吗?

都说成年人不容易,一套房就栓住了一辈子,为了防止掉坑,省钱,只好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加入小市民的队伍。

相似点3:买房摇摆不定,错失好时机

海萍这样小心谨慎,货比三家,可到最后她都没有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这是为什么呀?

因为她想得到太多,一开始为了尽快把女儿接过来她想要买二手房,去跑了一二十家二手房后,苏淳看中了一家价位地段都不错的,她又觉得太老了,嫌弃二手房是别人用过的,她很隔应。

可买一手房,得退到五环外,两人每天上班通勤就要两个小时,她还给苏淳画饼说郊区房子大,可以把一家人接来住,以后还可以买辆车。

当选定之后她又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有一次,苏淳好不容易找到个特价房,物美价廉,海萍又怀疑特价房是不是死过人。

因为她对房子的各种要求和顾虑,她和苏淳经常吵架。这些不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写照吗?

就算是夫妻,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你说要这一点,他说他要那一点,所以夫妻经常也会吵架,对房子产生争议。

其实海萍有很多次都能买房,只要她不那么计较,先解决自己的刚需问题,也不至于在拖延中错失良机,让房子涨价,到后来直接买不起。

其实说来说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犹豫呢?

真相就是包里钱不多。

所以,我们最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去挑房如何去避坑,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去挣钱?

只要我们原始资金积累到位的话,那我们就可以不用再去考性价比还是其他,直接聘请专业的人士就可以在自己的需求范围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房子。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可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惆怅。

希望我们可以从海萍身上汲取到经验,而不是像她一样,为了买房子把自己的后半生给搭进去。

曹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