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吴君神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11年,“徐谓礼文书”(以下简称文书)被浙江警方从盗墓贼手中追回,这件国之重宝进入大众视野。文书总共17卷,4万余字,记录了南宋公务员徐谓礼的职场生涯,相当于人事档案。文书显示,徐谓礼历年考评颇为亮眼,摸爬滚打三十一年,累计晋级十一次,可谓升职能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谓礼文书录白敕黄》南宋

纵39.5厘米,横348.2厘米

武义县徐谓礼墓出土武义县博物馆藏

南宋职场一般三年一考核,结果优异者会获得提拔。徐谓礼有何秘诀,连续升职?

01

初入职场/1221-1228年

徐谓礼(1202—1254年),字敬之,浙江省武义县人。《徐谓礼墓志》记载:

(徐谓礼)少受经膝下,刻励□学,志世其科不偶用……

徐谓礼从小受到父亲(徐邦宪)培养,专心研究学问,为科举考试打基础。“志世其科不偶用”一句中,“科”指科举考试,“不偶用”是(学问)未能用上,说明徐谓礼最终未能走上科举入职的道路。徐谓礼家乡武义县志的进士名录中,也未存其考中科举的记载。综上所述,徐谓礼没有通过科举步入职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谓礼墓志 图源网络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19岁的他被授予“承务郎”,起步就是“京朝官”。宋代官员分为“京朝官”与“选人”。宋代有资格当官的人多,实际工作岗位少,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准官员们”需要通过他人保荐,排队等待空缺。京朝官仅需两位官员举荐,选人却要五名官员的保举。选人相较京朝官,有太多的苦涩,苏轼的弟弟苏辙曾用“(选人)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形容选人为获得他人保举,而低声下气,百般讨好。

如果将南宋比作一个公司,京朝官相当于总部的管培生,备受照顾,是后备干部的种子。选人相当于基层营业单位的员工,定岗定责,重视业绩而轻视培养。同是新人,前途却不相同。

起点如此高,倒不是徐谓礼才华出众,而是依赖“门荫”。徐父生前官至临安知府,相当于杭州市长。借助父辈的功绩,徐谓礼可不参加科举,直接进入职场。这种入职方式就叫门荫。

徐谓礼本不乐意走门荫捷径。因自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世人更看重考试出身的官员,轻视门荫。考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士子,凭真本事出将入相,光宗耀祖,前途也更光明,所谓“缙绅(官员)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林挥翰图》(局部)佚名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况且宋代门荫官一般上限较低。有功之臣固然需要照顾,可父辈的功劳不等于才华。门荫者从基层做起,耗尽一生也很难达到长辈的高度。例如,徐父曾高中探花,只用十年时间,就当到丽水市市长,官居五品。徐谓礼为官三十年,只当到六品。南宋人陈藻曾作七绝诗《和林子望二绝》谈论门荫与科举的区别:

劝君莫要叹无官,门荫何如自致难。

谁肯宦途为第二,玉阶好好唱名还。

“第二”一词,表明在诗人心中,门荫不是职场正道。“唱名”是指士人考中进士后,皇帝会在朝堂上,一一点名,显示天子门生之意。总而言之,科举才是南宋职场的正道与快车道。

徐谓礼早年也曾苦读儒家经典,少年意气,想要复制父亲的职场道路。可惜父亲与兄长接连去世,家族有没落之虞。为挽回颓势,徐谓礼借助家族余荫,迈向职场。徐谓礼既幸运,又不幸地迈出了职场第一步。

在得到承务郎的同时,徐谓礼获得了三份职务,分别为“临安府粮料院”“装卸纲运”“镇城仓”,任职在临安“粮料院”,参与物资运输和仓储保管,属于基层专业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湖图图源:南宋《咸淳临安志》

徐谓礼以门荫起家,工作内容琐碎细致,庞杂繁复。父亲徐邦宪以科举起家,可以纵谈国是,经邦济民。徐谓礼走了捷径,作为交换就要从基层琐事干起。

刚步入职场的小白,很容易出错而影响晋升。徐谓礼工作的前十年,却顺遂平稳,稳中有进。他的秘诀是什么?原来宋代官阶易得,职务难求,徐谓礼虽有职务,却需要待业家中,等候通知。徐谓礼的录白印纸记载:

嘉定十四年五月 日拟注监临安府粮料院

宝庆三年二月 日监临安府粮料院到任交割职事讫

从嘉定十四年(1221年),徐谓礼获得职务,到宝庆三年(1227年),徐谓礼正式上岗,中间有五年的待业期。待业期内,徐谓礼一直在读书养望,丰富自身知识,苦练本领,为就业做准备。徐谓礼在写给妻子的墓志铭中,有新婚后“(妻子)综理微密,凡米、盐、筐、筥,隐细无不经心”的语句。徐谓礼夫妇新婚时间正好与待业期重合。家庭内外琐事被妻子承包,徐谓礼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这种珍惜时光,将一点一滴时间用于学习的举动,是宋人的共识。宋代许多文人都有劝学的作品,朱熹是其中代表性人物,曾作《偶成》勉励年轻人: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谓礼妻林氏圹志拓片 图源:中国书法杂志

朱熹用自身经历,诉说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年轻人珍惜时光,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徐谓礼似乎听到了前辈朱熹的劝告,将全副精神投入到学习深造中,希望能在职场上少走弯路。

宝庆三年(1227年),徐谓礼正式到粮料院上岗。徐谓礼的工作涉及到三个部门,分别是节度判官厅、两浙西路安抚司以及临安军。对新人而言,部门越多,难度越大。能力不足,态度来凑,文书记载,此时的他兢兢业业,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顺利完成第一份工作的挑战。徐谓礼也获得部门同事的认可,通过了两次年度考核,被外调升职。

徐谓礼这次升职,不仅有表面两年的工作成绩,更有底下五年的自主学习。此时,他的职场晋级秘诀,就是努力学习,态度端正,再加上一点运气。

02

显露锋芒/1229-1247年

绍定二年(1229年),徐谓礼被派到平江(苏州)府吴县任县丞,相当于吴县的二把手,主管经济。在吴县的五年间,他专注于经济发展与赋税征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三次年度考评,官阶又往上提了一阶。文书记载考评如下:

一无劳绩推赏;一不曾请假;一不曾差出;一转官,元系宣教郎,因该遇庆赏赦恩,准;一不曾应举若试刑法;一不曾经取勘或追摄,及住公事并责罚案后收坐,及去官自首释放之类;一自绍定四年正月十二日止绍定五年正月十一日终,合催夏税秋苗米、夏秋两料役钱、常平夏税秋苗、官租钱米等,并于省限内催纳数足;一任内不曾兑借常平义仓钱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江图拓本苏州碑刻博物馆藏

徐谓礼不请假、不出差,兢兢业业地做好了征税工作,达成了KPI。除经济事务外,徐谓礼似乎参与到案件的审理,并有良好的表现。“不曾兑借常平义仓钱米”,更是表明他不占公家便宜,有着良好的职场操守。

端平元年(1234年),徐谓礼升任溧阳知县。知县是职场中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他在具体部门任职,管的是“线”。知县是一县之长,要对全县负责,管的是“面”。徐谓礼初次统筹全局,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松懈。除了职责变动外,考核指标也有变更,此前档案上的指标最多七项,溧阳任上的指标却有十三项,几乎翻倍。要求也更加严格,需要精确到一文钱、一勺米的地步。从文书中“已纳足,见催无”的评语,他在溧阳任上干得很出色,顺利完成KPI。他负责的事物也变多,文书记载:

承通直郎,新差权知建康府溧阳县,主管劝农营田公事,兼弓手寨兵军正。

徐谓礼是一个文官,曾在吴县主管经济,因此主管劝农营田公事,很自然恰当。徐谓礼走的是文职路线,“军正”是武职,这一任命显得很突然。毕竟徐谓礼未有从军经验,且宋代重文抑武,从“兼”字看,军正是次要职务。

KPI遵循的是“二八原理”,即20%的关键任务,占80%的绩效考评。从“主管劝农营田公事”一句,徐谓礼的工作重心明显在农业生产上,对弓手寨兵的管理应当排在后面。民以食为天,徐谓礼就算专注农业而忽视武职,上级一般也不会打差评。相反,徐谓礼如果将军队管好,却耽误农时,必然会遭差评,被认为主次不分。因而常人会紧抓农业,松懈军事。可是徐谓礼不仅抓好生产,也抓好队伍,一碗水端平。这份谨慎与负责,为徐谓礼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当时镇江地区的驻军发生哗变,乱兵很快从镇江波及溧阳。徐谓礼临危不乱,聚集县内人员,商议办法。最终决定,徐谓礼率领民兵,把守交通要道,加强县内治安,稳定局势。通过正确的应对,徐谓礼很快安定了溧阳局面。

徐谓礼如何训练弓手寨兵,今日已不可查。但徐谓礼能够在危机中快速控制军队,不至于哗变,且很快平稳县内局势。这些事情说明徐谓礼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可以牢牢掌握军心。他这方面的才华,可能与家庭背景有关。徐家祖上走南闯北,经商为生。古代经商风险众多,商人会结伴而行,互相取暖。这种团结协作的基因流淌在徐谓礼身上,让他能较好地组织团队,取得下属信任。

宋代赵匡胤靠着武将“黄袍加身”建国,一直都很防备武将,执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人一般只会诗词歌赋,不懂军事。徐谓礼能够克服内心恐惧,沉着应对危机,最后转“危”为“机”,之后被调到首都临安的官告院,予以重点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佚名 宋太祖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熙三年(1239年),徐谓礼收到中央命令。文书记载:

准尚书省札子,差委起发前去浙西提刑司,取索平江府百万东、西两仓簿历干照,逐一点检考核收支见在数目,委的有无欺弊,除程限五日,保明申尚书省。

“省札”是中枢各省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文件。省札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求徐谓礼检验苏州当地官仓收支情况,对照账本,检验是否有欺诈舞弊的情况。“除程限五日”,表明时间紧,任务重,文字间充满肃穆紧张的氛围。

苏州在南宋的经济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甚至超过上海。因为苏州不仅是财税重地,更是产粮大区。徐谓礼过往在吴县的工作经历,以及家族的从商传统,可能就是中央任命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姑苏繁华图》(局部)徐扬清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次查账很突然,可能有人密报苏州官仓有问题。从事后的情况看,徐谓礼应该从账簿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秉公上报,遭到了一些人员打击报复。徐谓礼对自身会遭受挫折,有一定心理预期,妻子也曾用,“尔不负职,而职负尔,毋悔焉”的语言,鼓励他坚持本心,为国为民。

他对中央的这番忠心,也获得了回应。他原本是基层官员,任命由中央的三省负责,不需要皇帝过目。毕竟基层官员太多,皇帝没有时间与精力管理。但徐谓礼凭着这次举动,似乎进入了皇帝的视野。文书记载:

准尚书省札子,臣僚上言,将与在外合入差遣。六月二十五日,三省同奉圣旨“依”。

这段文字出现在清理苏州仓库的一个月后。“三省同奉圣旨”的语句,表明徐谓礼职务变动要经皇帝同意。

绍定二年(1229年)到淳祐十二年(1247年)的十八年里,徐谓礼从吴县的二把手,一路向前,完成了地方到中央的转变。回顾过往,其升职秘诀紧扣在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以及牢守政治底线的坚持。

勇敢让他临危不惧,在紧要时刻做出准确决策,考验出自身底色,令同僚与上司信赖,在职场上打响名气。忠诚让他不怕得罪人,按照中央要求清点苏州账目,也让他获得皇帝信任,从此拥有了职场上最大的靠山。

03

身负重任/1248-1254年

淳祐八年(1248年),徐谓礼出任信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江西上饶市一把手。此时的徐谓礼可以穿大红色官服,迈入中层管理者的行列。职务提升了,责任也该随之变重。不久后,他遇到了一个大挑战——经界土地。

“经界”就是丈量清点各地实际的土地,以此作为中央征收税赋的依据。类似人口普查,中央每数十年量一次土地。经界前,新开垦的农田不用交税。中央通过经界,整顿地产税籍,扩大财政,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

然而经界的过程中,地方各阶层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上到豪门大户,中到衙门官吏,下到平民百姓,为了自身利益都会阻挠经界行动。因此经界对地方官员来说是苦差事。徐谓礼的责任感让他选择忠实执行国家的政策,排除万难,秉公而行。虽然徐谓礼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擅长与各路人马打交道,可他还是受到了阻挠。《宋史•牟子才传》中记载:

信州守徐谓礼奉行经界苛急,又以脊杖比校催科,饥民啸聚为乱。子才言于上,立罢经界,谪谓礼。

牟子才控诉徐谓礼经界手段粗暴,拷打逼迫信州百姓,上交过去积欠的钱粮,导致饥民作乱。牟子才的控诉被通过,徐谓礼黯然离开信州。然而牟子才是四川人,与江西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徐谓礼忠实执行国家政策,为何要弹劾?是否受到了一些当地人的委托,今日已经不得而知。然其背后可能有信州籍士绅的影响。

所幸中央清楚其中缘故,明面上安抚牟子才,实际根本没有贬谪徐谓礼。不光不贬官,徐谓礼还升了职务。文书记载:

准淳祐十年九月空日尚书省札:勘会知信州徐职事修举,九月十五日三省同奉圣旨,特转行一官,令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谓礼文书录白印纸》南宋

每卷纵36.1厘米,横185.5厘米

武义县徐谓礼墓出土武义县博物馆藏

中央以“职事修举”的名义,将他从朝请郎转为朝散大夫,提升了一阶。“奉圣旨”三字,表明这次升职有皇帝的推动。“令再任”一词,更是表明中央会继续委以重任,徐谓礼前程远大,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职场新星”。淳祐十二年(1252年),弹劾事件平息后,中央任命徐谓礼为福建市舶兼知泉州,既是嘉奖他在信州的功绩,也是利用了他善长搞经济的特点。

泉州是南宋第二大港口城市,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深圳。它每年能够提供中央大约10%的税收,是中央的钱袋子。徐谓礼能任泉州市长,表明他的忠心与才能都在水平线上,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下属。

泉州是一座颇为难管的城市。泉州港里停满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交换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泉州城内汇聚了一批赵宋宗室。如何保证好泉州的营商环境,让外国人愿意跟中国人做生意;如何处理好与宗室的关系,成为泉州当政者首要考虑的两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淳祐是宋理宗的年号,共计十二年。十二年间,有八人在福建市舶上任职,相当于每人任期一年半。八人分别是刘克逊、赵希楙、陈大猷、赵师耕、杨瑾、张理、孙梦观、韩补,其中有宗室,有进士,有高官子弟,有文化名士。他们的身份都远高于徐谓礼。徐谓礼凭什么来泉州?就凭其作风正派,清廉自律。文书中记载,其在信州:
一任内即不曾借兑常平义仓钱米;一任内即不曾违法收叙经罢吏人;一自到任至解任日,即不曾少欠公使库什物,及无未支还行铺户应干诸色钱物名件,委是诣实。

表明徐谓礼既没拿公家的一丝一线,也没有收受私人财物,品行高尚,经得起检查。徐谓礼的墓志更是有“轻财而乐施”的赞扬。其妻子的墓志中,记载:

每官所予,多寑官价以酬民直,孺人辄从旁赞之,谓:“若此则举家食之甘矣。”……予仕州县,及四玷朝列,皆以首公自励,不苟徇于人。

表明徐谓礼不占百姓便宜,会出高价偿还百姓的奉献。在各地做官时,徐谓礼秉公行事,绝不徇私舞弊。

因而以徐谓礼的品行能力,可以轻松地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徐谓礼的父亲徐邦宪与皇家关系密切,徐谓礼本人受到皇帝信任。宗室与徐家关系密切,双方能融洽相处。令他人纠结的两大难题,徐谓礼却可以轻松解决。

徐谓礼任职泉州,是对他三十年辛勤工作的回报,也是命运的回礼。徐谓礼家族身处浙东文化圈,讲究“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泉州是其展现才华的最佳场所。此时的徐谓礼刚过五十岁,处在黄金年龄,精力充沛,又不失经验,正是施展才华的时候。可惜天不假年,此时的徐谓礼来到生命的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海岸全图》(局部)佚名清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徐谓礼很可能身体染病,未能上任,最终归乡去世。文书显示,他是在淳祐十二年(1252年)六月,接到中央通知,去泉州任职。墓志显示,他在宝祐二年(1254年)去世。《宋史》《泉州府志》等资料,没有徐谓礼在泉州履行职责的记载。

命运对徐谓礼是公平的。他凭借卓越的才华,将复杂的局面简单化,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成为职场大动脉。又通过苦熬,等到职业生涯的关键临界点,抓住了机遇。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已经心力交瘁,油尽灯枯,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徐谓礼的经历,表明健康的体魄是职场第一要素。工作之余,也要抽空锻炼身体,为职涯续航。

04

结 语

徐谓礼从临安的粮料院,一路升到提举福建市舶兼知泉州,三十年如一日,从不告假、早退,以扎实的态度对待工作,迎来职场的十一跳。

徐渭礼的故事,告诉我们升职有很多要素。毋庸讳言,运气和机会是必要的。但在机运降临之前,要先做好准备,身体、能力、品性、认知、勇气,任一要素都能让自己在某个瞬间发光。机运可遇不可求,但自身实力却可不断精进。修炼内心,强大自身是升职的核心秘诀。

参考文献:

1.【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2. 包伟民、郑嘉励:《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

3. 包伟民:《南宋徐谓礼文书概况及其学术价值》,《中国书法》,2013年第4期。

4. 周佳:《南宋基层文官履历文书考释——以浙江武义县南宋徐谓礼墓出土文书为例》,《文史》,2013年第4期。

5. 李晖达、邵路程等:《武义南宋徐谓礼墓》,《东方博物》,2013年第1期。

6. 郑嘉励、郑莉莉等:《武义南宋徐邦宪墓的发掘》,《东方博物》,2020年第1期。

7.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修订本)》,中华书局,2021年版。

8. 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史再探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9. 龚延明:《南宋文官徐谓礼仕履系年考释》,《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1期。

10. 包伟民:《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11. 李全德:《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12. 马黎:《考古浙江:万年背后的故事》,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