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桂声网评:加快社保全国“一卡通”,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到2027 年,基本实现全国“一卡通”的目标。推动社保卡功能从“一域”向全国通用转变,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国家对民生福祉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投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79亿人,其中9.62亿人同时领用了手机中的电子社保卡,2023年电子社保卡全年服务151亿人次。覆盖人群广,使用频次高,社保卡成为兜牢民生底线、托举起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一卡在手,办事不愁。如今,社保卡集合了交通出行、医疗挂号、费用缴纳等多种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标配”。为了让群众用卡更贴心、更方便,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人社部协同12个部门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9个省(市)和雄安新区组织开展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试点工作。一张社保卡畅行“圈生活”,群众凭卡可以通乘全国300余个城市的地铁、公交,可在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参观博物馆、文化馆,游玩各大景区;京津冀签署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川渝地区开通23项“一卡通”服务……“社保+”场景打破地域限制,在一些区域协调发展地域内率先实现彼此“互认”,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用卡体验,带来可感可及的幸福,大大拓宽了百姓便利生活的边界。

随着国内“大循环”格局的不断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渐入佳境,以及“流动中国”格局被重塑,社保卡服务从区域向全国通用拓展,成为民生所盼、大势所趋。满足需求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我们注意到,此次人社部印发的《通知》对服务场景进行了前瞻性布局,更加体现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场景的打造,要求创新电子证照、线上服务、数字空间等数字应用,这为各地更好地推动社保服务走向全国一卡通用指明了方向。社保卡朝着全国“一卡通”演进,意味着人们将告别过去因地域限制而无法便捷享受社会保障服务的困境,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各大城市间,人们只要手握一卡,就可便捷办理保险金申领、就业手续、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等,小小社保卡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

社保卡“一卡通”建设,是牵动13亿多参保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然而,政策从落实到显效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各地应当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打通“窗口”背后的服务流程,破除数据共享、信息联审等方面尚存在的“壁垒”,加快推动“多卡集成”“多码融合”,让数据多跑路,让窗口服务不受地域限制,高效快速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多向奔赴形成更大合力,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推动全国“一卡通”社保卡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社保卡服务走向全国通用,往大处看,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关键一步,各地应当及时行动,先行先试,让小小卡片发挥更大价值和作用。

社保卡在推动全国“一卡通”的过程中,也应关注到“一老一小”,以及特殊重点人群的用卡便利。社保卡在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过程中,需加强对传统服务模式的保留,做到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两条腿”走路,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比如,浙江聚焦“一老一小”,建成“敬老通”用卡场景,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学社里”一卡通场景,贯通高校在校生校园服务和毕业生就业服务;青岛建成社保卡主题公园,提供沉浸式体验式服务,形成政府、商户、银行、群众“一卡通”应用生态圈……这些关注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场景,以及覆盖更广人群的创新服务模式,亦可随同社保卡“一卡通”向全国延伸的脚步一并加以推广,让小小卡片撑起更多人的“大幸福”。(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