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贾湖 触摸九千年前的历史文脉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人们便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贾湖文化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遗存。近日,“探文旅 促销费”央媒看漯河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博物馆,实地感受贾湖文化,探寻九千年前的历史文脉。

走进贾湖遗址博物馆,一座座别致的圆形建筑错落有致并以廊道相连,像是迸溅开的水滴,寓意“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博物馆旁,几座复原的半地穴窝棚式、干阑式和平地起建式房屋交错排开,再现了贾湖先民居住生活的场景;

距离博物馆几百米外,是用大型木棚覆盖的重点遗迹发掘展示区,中间以一条木栈道贯穿,引导参观者开启一场与9000年前先民的隔空对话,激起血脉深处的文化共鸣……

贾湖遗址历经9次发掘,出土文物6000多件,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鱼类人工养殖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等。贾湖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农业发展、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宝贵资料。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不仅展示了古人的生活用品,还真实反映了史前人类对文化生活的追求。

“这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久远、音乐性能最好的管乐器,也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完整、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据舞阳县贾湖遗址阿岗寺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武艳芳介绍,贾湖骨笛,由鹤尺骨制成,多为七孔,长度大约在17.3—24.6厘米之间,累计出土近50支,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管乐器,也是贾湖遗址最为杰出的代表。

武艳芳介绍,贾湖遗址博物馆以贾湖先民生活场景为原型,展出贾湖骨笛、碳化稻米、契刻符号等400多件珍贵文物。

“贾湖遗址的文化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贾湖遗址现场,贾湖村党支部书记贾彦辉介绍道,许多村民把闲置的村居改造成农家院,依托贾湖文化、胡辣汤特色饮食等资源优势,发展文旅产业,去年村里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创收约120万元。

近年来,漯河市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理念,以贾湖文化为支点,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集聚成势,把贾湖遗址、贾湖遗址博物馆、北舞渡山陕会馆、沙河湿地公园、胡辣汤美食文化等文旅资源串联起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乡村旅游业、生态旅游业。以贾湖文化为切入点,设计开发贾湖IP形象、绘本读物、伴手礼品等一批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让文创产品代表贾湖文化“张嘴说话”,推动了农食科文旅融合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黄莎)

(责编:黄莎、辛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