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月24日,财经频道《云顶对话》中,员工称董明珠爱漂亮、很新潮。

董明珠则回应说,自己不买贵的衣服,只买舒适的。

网友纷纷称赞其“务实审美”。

由于曝光度增加,堪称商界铁血玫瑰的董明珠,越来越频繁出现于大众视野。

除开她的商业思维,她的职业形象也引发网友关注。

虽然没有前卫现代的设计、珠光宝气的装饰,但她着装得体,出镜形象干练,审美十分符合职场。

有人猜测,董大姐是否有聘请专门的服装设计师,进行高级定制,打造个人形象。

节目中,董明珠直接回答“太浪费钱,没必要。”

她介绍身上的毛衣,200块不到,而丝巾超过千元。

这种“地摊货”搭配奢侈品的差异化穿搭,让众多网友赞赏不已。

实际上,董明珠每天穿衣打扮耗时不会超过5分钟,她的穿衣重在简单干净,配合雷厉风行的个人特质,相得益彰。

而她的底气,并不在人靠衣装,而在于辉煌业绩。

“我贡献的是1400亿的税收,你觉得不值得骄傲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此前,董明珠现身员工食堂,询问员工一碗麻辣烫的价格,认为一餐十几块有点贵,于是决定调整菜价。

“对他们来说,一餐少2元,一个月就能省200元”。

让人不禁想起贵圈“天价餐补”事件,某范姓艺人的劳务合同中,“膳食相关” 一栏赫然写着,餐费标准为一天1500元。

顿顿鱼翅海参,餐餐玉石珍馐,谁不能吃五谷杂粮,谁又比谁高贵?

身处物欲世界,怎样面对消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02

跳水皇后郭晶晶,是一位精打细算生活能手。

嫁入豪门霍家之后,接地气的她在楼顶晒被子,带着丈夫孩子一起下地插秧,别人送花束喜笑颜开,她却捧着一堆茄子萝卜白菜做成的花束,表示这样实用。

如果说公众面前表现的勤劳朴实,有利于博取好感,不一定真实可信。就像某些明星一边宣传保护动物、人与自然,一边换上私服却是皮草。

这种表里不一的状态,往往令人诟病。

郭晶晶不同,她被拍到出入小商小贩的十元店。

隔天出席时尚晚宴,头上的发圈价值五毛钱,接受采访时,她一脸云淡风轻回答,成本就是这么多。

如果把这段访谈,和当时的婚礼盛况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强烈的戏剧冲突。

婚礼当天,娱乐大咖、商界大腕云集。

霍家给出上千万的聘礼,定制上千万的钻戒和12套价值百万的敬酒服,以及一套北京四合院。

郭晶晶的父母婉拒霍家包机接送的美意,老两口乘坐经济舱,再转乘巴士,优哉游哉低调前往。

家风如此,有女如此,也是一脉相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位凭借勤俭坐稳阔太交椅的女子,是甘比。

刘銮雄其名,整个香江如雷贯耳。

刘銮雄正妻”这个位置,是无数港女的美梦。

关之琳、李嘉欣明争暗斗,洪欣、蔡少芬也曾是入幕之宾,吕丽君眼看就要成功上位,最终却被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截胡。

大刘奉上700亿身家,称赞甘比

“没有钱味”“不图我的钱,是最爱我的女人。”

原本甘比只是一介娱记,情商之高,足以与众明星打成一片,连星爷都喜欢约她吃饭,相谈甚欢。

甘比头脑聪明,采访能力过硬,由此结识大刘,二人业务往来,升级成为助理,一跃年薪百万,常常收到珠宝皮包。

很多女性都是这样,被糖衣炮弹拿下,开始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或者跑到原配面前耀武扬威。

然而甘比谨言慎行,默默生下一儿一女,甘心当好大佬背后的女人。

生活中从未晒过奢侈品,反而晒出自己针织的毛衣、毛线包包,曾被网友拍到素颜出街,带儿女吃平价早餐。

按照刘銮雄的话来说,“查账,她没有花过一笔不该花的钱。”

多年陪伴加上救命之恩,终于让她得以续弦转正,跻身女富豪榜。

作为平民出身的豪门太太,口碑和路人缘都不错。

03

贵圈对于钱的概念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有人身负巨债依然一掷千金,譬如老赖子女周某南,出道成为偶像练习生,之后还有粉丝打投帮忙还债。

有人坐拥金山银山,依然低调朴实,譬如天王周润发,据说他与妻子生活用度与常人无意,并打算将收入用作公益事业。

更多明星的生活,则是置身富贵不觉富贵。

一顿饭将近五位数,整个冰箱都是海参松露的主持人李某,女儿一个拎包动辄几十万,常常被人嘲笑暴发户。

人各有志,人生也会找到各自的理想归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何时开始,审美也有了圈层壁垒。

似乎流行风向标,判断时髦或者土气、风格新锐还是过时,这些话语权,都在某些大品牌手中。

制造泡沫的是衣食无忧的人,实际消费埋单的,却是普普通通的大众。

品牌商品有流量加持、广告包装,因此常常溢价,有人追求潮流,有人希望借此凸显身价。

但商标只能标出价格,无法标记你的人生。

任何泼天富贵的标榜,都不如自己是豪门,任何珠光宝气的光耀,都不如自己就是光。

一件素色T恤,一双传统老布鞋,电商平台首富马云的形象如此简单,但却深入人心。

人们记得的不是闪光的logo,而是在救灾捐助时,他慷慨捐出的十几亿物资。

不是所有人物,都要依靠外在加持。

本真的魅力,才能赢得尊重和关注。

04

遗憾的是,物质侵袭了很多人。

尤其是年轻人,尚未对人生构建清晰的框架,就已经被资本定义的潮流裹挟,陷入消费主义的深渊。

大学生网贷甚至luo贷,只为换一部新款的苹果机,买几件专柜裙子、几个大牌包包

一项针对城市白领的街采调查,发现很多打工人都是“月光状态”。

除开必要的房租交通费用,薪水还花在了理想的生活方式——

租房也要铺上地毯,安上投影仪,配合智能家居;

随手一杯三十元的星爸爸咖啡,劳碌中的精神安慰;

朋友聚餐更是社交礼仪,一顿大鱼大肉动辄三五百;

品牌出了新货,刚好和偶像同款,咬咬牙就下单…

“这个月超支,下个月还钱。”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于是潇潇洒洒过了数年,除了累累账单,手上没有盈余,甚至可以说,毫无抗风险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变化无常的未来,新的概念悄悄风行。

一群推崇“极俭生活理念”的年轻人,他们被称为“酷抠族”。

所谓酷抠族,就是一切从节俭出发,不冲动消费,不花冤枉钱,以着装从简为荣,以盲目攀比为耻;以物尽其用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他们玩转了各种省钱手段,用财务软件记账,上班自带便当,买节能电器,出行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充分利用图书馆、旧货市场,崇尚不花钱就能享受。

某生活网站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已经有60多万人加入。

除了节流,还要开源。

此前,一位00后宁波姑娘,工作两年,身兼三职。

她一边做着销售、会计、工商的工作,不断考取证书、积累经验,一边按照计划存钱,实现了全款买房的愿望。

她的故事被网友们称赞“有目标能执行”“这不比买买买香得多?”

堆叠物质,只会凸显自己的贫瘠,用物质作为奠基石,靠近自己的理想人生,才是长久之道。

正确消费观的唯一标准,就是持续且正向的让自己感到快乐。

从这个方面来说,富足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能力。

不要成为物的奴隶,而要成为自由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