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最后一公里”,关系生态环境,关系群众幸福生活。

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建成污水管网810公里,每日污水处理能力50万吨,全面建成50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6.5%,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

成绩的背后有哪些秘诀?一起来看。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为着力点,以提升河湖水环境为关键点,以深化河湖长制为落脚点,通过规划引领、源头管控、精细管理、系统治理、机制创新五个做法,高质量推进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施中的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浑浊的污水,通过收集管网输送到处理厂,经泵站提升进入相应处理单元处理后,变成汩汩清水达标排放入吴淞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污水达标排放口

据介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是苏州市域范围内处置能力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预计到2025年底,两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将达到65万吨。

苏州工业园区秉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理念,建成污水“两厂一网”的双通道、双处理终端的安全运行体系。借鉴先进经验,构建“源头管控到位、厂网衔接配套、管网养护精细、污水处理优质、污泥处置安全”的污水处理格局,实现“厂站网”一体化运行和管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在COD400mg/L以上、BOD5180mg/L以上,远高于省、市标准,污泥处置项目获评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量560万度,在做好水环境提升的同时,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工厂。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朝前路上,在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的帮助下,管道养护人员正对污水管网,进行“健康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做好市政管网养护工作,持续推进政府养护排水设施进小区,对全区402个住宅小区、2789公里雨污管网开展疏通排查及问题修复,每个小区的管网信息均录入系统,实时更新。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规范工业企业排水,完成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分类评估及实施方案编制。建立工地、集宿区和汽修洗车行业污水排放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分类制定商业载体排水分类管理方案,并结合城市管理“微更新”同步开展排水设施提升改造。

打开智慧水务平台,苏州工业园区各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各项指标参数一目了然实现污水处理全过程智能化生产,依靠云巡检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值守,降本增效的同时,保障尾水稳定达标排放。

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排水GIS系统,苏州工业园区完成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全域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市政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及普查,同步梳理沿线所有排水户接驳情况,保障污水的高效收集输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污水变碧波

水环境实现新飞跃

苏州工业园区

扎实开展河湖消劣,在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基础上,整治完成16条V类水体。全面消除河湖“死角”,针对水系不畅河道,逐一制定整治、养护方案并推进落实;着力提升交界区域水环境质量,推进40项“微提升”任务。全域提升蓝藻防控能力,建成金鸡湖水环境数字孪生系统,推动生态活水从“凭经验引排”向精准调度转变。

机制创新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水务部门一体化运行机制,实施“多办合一”,建立以污水收集处置为核心、排水户管理为重点、河湖长巡查交办督办为抓手的污水治理体系。跨区“联保共治”,携手昆山、相城启动阳澄湖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行动,制订联保共治工作方案,相互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协同推进阳澄湖水环境保护。建立“河湖议事厅”,推广“红管积分”政策,依托街道“友邻”协商议事平台,实现河湖管理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