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于2023年七月参加上海邬达克纪念馆的一次讲座,我在2023年九月底发布了V1.0版。四个月过去,地图集更新到V2.4版,邬达克纪念馆却要说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到番禺路129号,在周边找了老半天才找到。邬达克纪念馆藏在临街的一幢多层建筑后面,远没有隔一条马路带花园的孙科别墅辨识度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查找资料才知道这栋邬达克住过7年的住宅当时也是有大花园的。1929年邬达克先设计了哥伦比亚路22号准备自住,后来转让给孙中山之子孙科。1930年又设计了哥伦比亚路57号自住,也就是现在的番禺路129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左右番禺路这一带还属于法租界郊外,邬达克住宅旁不远处就是美国乡村总会, 现在的茑屋书店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年37岁的邬达克为番禺路129号自宅的设计和建造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设计了一栋英国都铎复兴风格的别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达克请馥记营造厂的陶桂林负责番禺路129号的施工建设,后来他们又合作了国际饭店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达克的三个小孩马丁、西奥多和阿莱莎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邬达克搬离番禺路129号住进也是自己设计的达华公寓,直到1947年离开上海。番禺路129号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2011年启动旧居修复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番禺路129号旧居修复的主要推动者是刘素华女士。她协调沟通、排除万难,2013年1月8日邬达克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邬达克纪念馆正式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达克纪念馆一直坚持免费向社会开放,用原汁原味的修缮、真实详尽的史料向到访者讲述那一段逝去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馆11年来举办了各种展览、论坛、讲座、读书会等,超过100万人次走进了这座邬达克曾经的住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各种原因,邬达克纪念馆将于2024年2月4日正式闭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声音必将延绵不绝地传递下去。致敬刘素华和曾为邬达克纪念馆付出心血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研院上海城市历史地图项目拼接

  • 《邬达克的家》,《邬达克的家》编委会 编,2015

  • 邬达克遗产项目,Hudec Cultural Foundation

  •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藏邬达克手稿

  • 地图书知识库“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地图集”

  • 1948年上海卫图,上海测绘院。其余均为作者自摄

欢迎登录试用地图书知识库“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地图集”

访问地址:https://www.ditushu.com/book/645/,或点击阅读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访问:

微信小程序: